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浙江安吉黃杜村為貧困地區捐贈1500萬株茶苗

打贏脫貧攻堅戰:“讓他們像我們一樣富起來!”

記者  王慧敏  方  敏

2018年07月15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7月初的浙西北,時而酷熱、時而暴雨、時而下起冰雹。變幻多端的天氣,攪得宋昌美很是不安,時不時要到茶苗基地瞅上兩眼。

“茶苗是捐給貧困地區的,萬萬含糊不得!”碰到宋昌美,她剛從茶苗基地回來,鞋和褲腳都沾滿了水。

今年4月9日,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20名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村裡種白茶致富的情況,滿懷深情地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宋昌美便是20名黨員中的一位。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黃杜村能富起來,是黨和政府幫扶的結果

驟雨初歇,綠油油的茶田飄著如紗似的薄霧,仙境一般。“我們能富起來,是黨和政府幫扶的結果。替國家分憂,是我們的責任。”宋昌美憶起往昔:

30年前的黃杜村,窮得叮當響。這個躲在浙西北群山旮旯裡的村庄,除了山,還是山——人均不足7分耕地。而這些地,多是零零散散的坡地,無論種麥還是種稻,產量都很低。1990年宋昌美嫁過來時,丈夫家裡買不起魚,按照當地風俗,招待客人又不能沒有魚,就隻好用木頭刻一條魚放在餐盆裡,算個大菜,圖個彩頭。

政府一直想方設法幫助山裡人脫貧,組織了一次又一次“會診”。1995年,科研部門發現這裡的土質、氣候、積溫、海拔適宜白茶生長,建議政府推廣。鄉黨委和政府迅速作出了建設“千畝白茶基地”的決定。可是,因循於舊有的耕作模式,村民們響應者寥寥。於是,鄉干部走街串巷,一村村宣講,一戶戶游說,可嘴皮磨破了,效果依然不佳。

碰了“硬釘子”,鄉裡沒有放棄。農民沒錢買茶苗,鄉政府給補貼﹔農民不懂栽培技術,鄉政府便從中國茶科所、浙江大學請來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培訓,還給參加培訓的農民每人每天10元補貼……

為民著想,就受民歡迎。隨著鄉政府上述措施的出台,農民由不願種到搶著種。到1998年底,溪龍鄉千畝茶園如期完成。

因勢利導,安吉縣政府開始在全縣范圍內推廣黃杜村種植白茶的經驗。2001年,安吉白茶種植突破萬畝。2003年,黃杜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萬元。門口停著寶馬車,家裡住著別墅,城裡還有洋房……昔日的窮媳婦宋昌美如今也富了起來。

黃杜村植“富”的成績,得到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重視。2003年4月9日下午,習近平同志來到黃杜村,他蹲在茶田邊的田埂上,細細詢問種茶細節和茶農需求。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習近平同志對黃杜村的富民舉措給予充分肯定。

習近平同志的贊揚,更加堅定了茶農種茶致富的信心。2004年,安吉白茶面積升至5萬畝﹔2010年,接近10萬畝。15年來,茶農們牢牢遵循習近平同志的指示,一心一意在多種茶、種好茶上下功夫。

這些年,記者曾多次採訪黃杜村,目睹了小山村的巨變。茶葉在這些勤勞、智慧的農民手中,已成了“綠色銀行”:家家土房變洋房,戶戶都有轎車。除此之外,村裡還出現了帳篷客酒店、白茶民俗村、茶博園……“現在村裡不僅賣白茶,還賣起了茶風景和茶文化。”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說。

“村裡白茶產值超4億元,人均年收入超過3.6萬元,全村有小汽車420輛,141戶村民鄉下有別墅、城裡有洋房,有人還在海南買了過冬房……”盛阿偉向記者“交了底”。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

飲水思源。富起來的村民,念念不忘黨和政府的恩德。

今年1月2日,在“堅定‘兩山’路,奮進新時代”主題實踐活動中,溪龍鄉黨委召開“千人干群大會”,各村圍繞“我們有今天,靠誰?我們富裕了,該做什麼?”主題開展了思想大討論。

在黃杜村,看著兩個大問號,村民們都有話要搶著說。

村民葉兢君說:“那時候我們沒錢種白茶,是市、縣、鄉各級相關部門壓縮辦公經費,最后擠出10萬元扶持資金給我們,這才開了頭。”

村民宋春美說:“白茶面積擴大后,我打算買設備、建廠房進行茶葉加工,想貸款卻沒東西抵押,是縣信用社給我申請了‘彩虹貸’,憑信用就貸到了100萬元。”

村民丁連春說:“有一年夏天連著半月沒見雨,大紅日頭連著晒,眼看著一片片茶田蔫頭耷腦、最后連葉子都晒黃了,是中茶所的肖強研究員緊急來村裡指導,幫我們把損失降到最低。”

……

七嘴八舌中,村民們將致富原因大致歸結為三點:一是黨的領導和支持,二是大自然的稟賦,三是茶農自己的辛勤付出。“后兩點以前就有,為什麼以前富不起來、當下卻富了起來?黨的領導和支持是關鍵!”盛阿偉的總結,村民們都很服氣。

而在村民們的心中,最想感謝的人,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是他在村裡調研時的鼓勵,堅定了我們種茶致富的信心。”“當年,是他給每個村裡派來了科技特派員,讓我們種茶有了專家指導。”“總書記說‘最牽挂的還是困難群眾’。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為總書記和黨中央分點憂?”有村民這樣提議。

這一提議,得到大家一致贊同。

經過一番討論,共識達成了:“向貧困地區捐茶苗,教他們種茶,讓他們像我們一樣富起來!”隨即,黃杜村黨總支向全村村民發出倡議:向貧困山區支援150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

“這是難得的為黨中央分憂的大好事!”“之前想去國外旅游,現在改成國內游,省一些錢來育苗……”村民們紛紛響應。

很快,1500萬株茶苗全部被認領。村民們精選了最好的地塊、最好的茶苗進行培育。

酷暑時節,以往都是茶農們休息的時候,自從確定捐贈事宜后,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看到日頭太毒,種植戶李粉英買來遮陽網,給茶苗鋪上﹔退休在家的老黨員盛德林,拿出一年的退休補助金購來捐贈茶苗,並不時前去查看長勢﹔溪龍鄉新青年創業聯盟會長賈偉,召集全鄉青年白茶種植能手,組建起網上技術指導小組﹔村民黃梅蕾、張根才恨不能從早到晚盯在田頭……“我們要育出最好的茶苗,爭取1500萬株茶苗百分之百存活!”村民們紛紛表態。

先富幫后富,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

黃杜村黨員發出的倡議,如巨石投水蕩起無邊漣漪,不僅本村、本鄉群眾熱烈回應,整個安吉都積極行動了起來。

“這樣的好事,我們也應該做!”其它鄉鎮的茶農也提出向貧困地區捐贈茶苗。縣裡的農業科技人員、茶葉生產廠家、茶葉經銷商,甚至學校教師、機關干部也紛紛加盟“幫扶團”,“有苗出苗,無苗出力,共同為貧困地區脫貧助力。”安吉人發出了這樣的誓言。

白茶苗對降雨、積溫、土質、海拔均有一定要求,要想真正起到幫扶效果,必須選對捐贈地域。

5月下旬到6月底,溪龍鄉政府、縣農業局、中茶所、浙江省茶葉集團等技術人員三進西部,行程數萬公裡,最終確定了四川省青川縣、湖南省古丈縣、貴州省沿河縣和普安縣的貧困村作為受捐地。

可茶苗在貧困地區種下后,村民不懂種茶技術怎麼辦?

這一點,黃杜村的茶農早有了考慮。“我們可以空出時間去貧困村做技術指導。”阮安中、章修文等村民主動請纓。根據村民志願,村黨總支也做了周密安排:將種茶大戶分成3個組,每組8人,實地去3個省的貧困村輪換蹲點指導。

“愛心茶苗到哪裡,我們就技術指導到哪裡。”中茶所茶樹種植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也第一時間做出響應。“我們和黃杜村結對已有10年,茶農的捐贈行為體現了他們的情懷,我們與有榮焉。”該研究中心主任肖強表示,中茶所將在種植、管理、生產等一系列環節上,為受捐地茶農提供一條龍服務。

茶葉進入採摘期后如何變成茶農實實在在的收益?

“加工、品牌和承銷不僅全包,我們還會幫他們建立品牌,開拓營銷渠道。一定讓他們像黃杜村一樣富裕起來。”浙江省茶葉集團負責人表示。

據悉,今年10月,1500萬株茶苗將陸續運到選定的貧困地區。

“富而好德、富而好仁、先富幫后富,應該成為整個社會的風尚。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杜村黨員捐贈的不僅僅是致富的茶苗,也是淨化人們心靈的文明之苗。”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5日 01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