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分享

習近平講故事: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

2018年06月21日07: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下午,習近平來到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習近平登上東泓炮台遺址,了解北洋海軍威海衛基地防務情況和威海衛保衛戰、劉公島保衛戰歷史。隨后,習近平來到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參觀甲午戰爭史實展。習近平聽取了威海市依托紅色資源打造黨性教育基地情況介紹。正在劉公島教學區培訓的學員代表和博物館工作人員代表,以熱烈掌聲歡迎總書記的到來。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我一直想來這裡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

  ——摘自《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強調 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人民日報2018年6月15日)  

  背景資料:

  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而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與此同時,清朝雖然經過洋務運動,但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斗、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當時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這一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這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責編:段晨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