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撥雲嶺村 劉 讓
2018年01月01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到了俺撥雲嶺,一定要吃碗俺的手擀面。俺這面可有名了,叫“撥雲媽媽面”。你嘗嘗看,這面又香又筋道。面粉是自家種的小麥磨的,有麥香味﹔鹵料和配菜是自家產的土雞蛋、山野菜、芝麻鹽做的,讓人吃了還想吃。
撥雲嶺在伏牛山北麓,俺們村在嶺上一道河灣旁邊,農戶都散落在山嶺間。你看,這嶺上經常雲霧繚繞,隔著霧看山、看嶺、看水,比看畫都美。可是,早年撥雲嶺村特別窮,外面的人都說俺們是守著美景過苦日子。沒有路是俺撥雲嶺村的苦根子:遇到雨雪天,想下山就得順著山坡往下面溜,摔傷、碰傷是常有的事。出山難進山難,孩子上學更是難。村裡妮兒不願留,外面的妮兒不願來,村裡不少好小伙兒打光棍。因為山高沒有路,種地用的肥料都得讓青壯年人一袋一袋背上山。那時候,麥子收成少,過年才能吃上這樣的手擀面。
俺聽村干部說,中央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可真是嘞,黨和政府對俺們村越來越關心,給錢、給政策,還給派來了駐村書記。這兩年,撥雲嶺村的路越來越好了,水泥路一直修到山頂上,通到各個村民組。像俺家,雖然住在最高的坡上,路也通著呢!如今,俺們村路面也拓寬了,還在山頂上新建了停車場,村裡的老人都說“這可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路好了,鄉、村干部接著在俺們村搞起了鄉村旅游。帶村民在山上修了漂亮的亭子,布置了石頭景觀,刻上“幸福撥雲來”大字。讓家家戶戶種上了核桃、油牡丹,還常開展衛生評比,比哪家的廚房更干淨,哪家的庭院更好看,哪家的花草養得最好。好風景、好民風,讓俺撥雲嶺村出了名。來俺們這兒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俺這“撥雲媽媽面”越叫越響。
10年前,俺家那口子出了意外事故,身上多處骨折,一年做了6次手術,最后命總算保住了,但家裡欠了一大筆外債,成了村裡的貧困戶。為了讓俺脫貧致富,這幾年縣、鄉、村干部來了不少次,給俺開了這個“守望田園”的面館,一個月收入6000多塊,扶俺走上致富路。現在村裡十幾家貧困戶,都跟俺一樣掙上旅游錢。景色越來越美,旅游越來越旺,現在俺渾身是勁,要把面館辦得更好,日子過得更甜。讓來這兒吃“撥雲媽媽面”的人,羨慕俺們這兒的好風光、好生活。
網友連線
@“yang”:這些年黨的政策真是越來越好了,資金也向農村傾斜,很多貧困村成為令人向往的美麗鄉村。孩子上學、群眾看病都方便了,廚房、廁所、庭院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各類扶持政策,讓農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煥然一新。
@“君山愚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鄉村旅游,在保護生態的同時讓鄉親們吃上“旅游飯”,讓生態變成“搖錢樹”,讓“鄉愁”成為“品牌”。
(本報記者 任勝利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1日 04 版)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