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07: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新華社記者 張 鐸 攝) |
![]() |
10月23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外國記者進行現場連線報道。(記者 雷 聲 攝) |
編者按:
行至歲末,回望來路。中國的2017年是非凡的一年。
2017年,是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2017年,中國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重大活動。
2017年,中國進一步受到世界認可: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國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贊為“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
2017年,雄安新區成立,這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今日,本報推出“非凡2017”年終系列報道,以8個整版,記錄2017年我們所經歷的這些重大歷史時刻,講述全球關注的中國故事。
100多年前,中國處在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
遠在歐洲的馬克思大膽地預言,未來,世界格局將進入以太平洋為中心的時代。到那時,位於太平洋西岸的中國,將對世界文明進程產生新的重大影響。
100多年后,這一預言變為現實。
2017年10月2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以“中國正在創造歷史”為題刊文稱,在地球的另一端,剛剛發生了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
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指的是太平洋彼岸召開的中共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個被英國媒體稱作“站在世界地圖前”召開的大會,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這個新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也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1、思想的價值超越黃金
2017年10月18日,這是中共歷史上的一個偉大時刻。
晨曦細雨中,北京人民大會堂雄偉庄嚴。
上午9時,中共十九大開幕。在萬眾矚目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闊步走上報告席。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宏亮的聲音,響徹萬人大禮堂。
近3個半小時的報告,會場響起70余次熱烈的掌聲。
從某種意義上講,十九大報告堪稱新時代“強國方略”。
全世界都在聆聽中共十九大的聲音。
十九大報告被譯成10種外語,並專門請來外籍專家為譯文把關。專家們幾乎都用“強有力”這個詞語來描述這份報告。
英國《衛報》稱,篇幅很長的十九大報告,展現出來的自信和雄心令人矚目。經過過去5年的發展,各項喜人數據及國際地位的變化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
據美國道瓊斯全球資訊數據庫Factiva統計,境外媒體對中共十九大持續關注。10月18日9時—20日9時,境外關注熱度最高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英國廣播公司、新加坡《海峽時報》、韓國《東亞時報》等都對中共這一重大理論創新進行了密集報道。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共十九大的最大亮點。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8個“明確”清晰闡明,用14項基本方略具體謀劃。
中共十九大期間,美英聯合制作的紀錄片《中國:習近平時代》首播,解讀了習近平領導下的5年。主創人員坦言,整部紀錄片的核心是,“所有這些變化的背后,都有一個最初始的力量源泉,就是習近平的治國理念和政策方針。”
100年前,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寫道:“中國事向來之不振者,非坐於不能行也,實坐於不能知也。”思想領航行動,百年后仍是如此。
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性地回答了當前中國和世界面對的問題,以高遠的視野、深邃的思考,寫下當代共產黨人的時代答卷。
“這本書的價值超越了黃金。”讀過近期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后,南非公職和行政事務部部長費絲·穆坦比贊不絕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睿智深邃,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勾勒出了未來發展軌跡。”
一本書的價值為何超越黃金?因為它凝結了習近平長期以來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
過去5年,習近平到基層考察調研50多次,走過最崎嶇的山路,去過最貧困的地方,傾聽民情民意,深入調查研究。
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是貴州團代表。貴州是中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10月19日上午,當習近平在貴州團討論會場坐下后,一開始,大家並不知道談話會朝哪個方向走。意外的是,習近平與代表談起了“食品”“白酒”和“旅游”。這些都是當地人增收的手段。
媒體對這一場景的詳細報道,在互聯網上獲得很高的點擊量和點贊數。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劃時代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舉世矚目的中國道路,由此抵達一個新的起點。
2、和平的獅子已經醒了
“中國,強國崛起。”
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的3天,法國《世界報》罕見地用6個中文大字作為頭版頭條的標題,並用8塊專版介紹即將進入“十九大時間”的中國。
拿破侖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
習近平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
蘇醒的中國,要變成一個強國。
十九大報告中,“強國”一詞提了23次。除了從宏觀上作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外,還提出“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文化強國”“人才強國”等一系列具體目標。
強國有目標,更有戰略步驟。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0月19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習近平作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報告,激情洋溢地指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多次提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描繪出了今后約30年的國家藍圖。
世界關注中國,也關心一個強起來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在中共十九大召開期間,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助理校長勞裡·皮爾西正在忙著出差。但是這位遠在南半球的學者,仍然會抽出時間認真研究十九大報告。“一個強大的、自信的中國會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勞裡·皮爾西說。
秘魯阿普拉黨國際關系書記莫裡斯說,中國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成功的發展模式,為拉美國家樹立了榜樣。我們希望和中國一起共同建設幸福美麗的世界。
委內瑞拉發展和新興經濟高級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娜·塔拉鬆說,中國正以越來越自信的姿態參與到國際事務中,積極貢獻中國方案,成為推動全球化、維護世界和平與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世界關注中國,更關心一個強起來的中國,會不會走上“國強必霸”之路?
習近平曾說,中國“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做一隻“和平的獅子”,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
十九大報告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並強調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3、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
2017年10月24日12時8分,在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璀璨穹輝下,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庄嚴舉手表決——
大會一致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式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寫在黨的旗幟上。頓時,全場響起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當日,舉世矚目的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這一刻,中國標定了歷史方位、擘畫了發展藍圖、明確了前行方向。
一天后的10月25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人民大會堂又一次迎來歷史性時刻——
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這裡集體亮相。
亮成一片的閃光燈中,穿著深色西裝、系著紅色領帶的習近平總書記居中站立,自信而堅定。其他常委分列兩側,面帶微笑。這一歷史性場景,第一時間通過電視、網絡傳遍神州大地,傳遍世界。
面對中外記者的鏡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
這是新時代領航者的自信,這是一個執政黨的擔當。
10月27日,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一次集體學習。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
隨后,全國各地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上海興業路76號,法國梧桐掩映下的,是一幢典型的舊式石庫門建筑。這裡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入口處拉起一條規范秩序的紅色隔離帶,即使臨近傍晚停止進場時間,仍陸續有人入場。
10月31日,中共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整個11月,參觀人數同比增長了2倍,宣誓人數同比增長了60倍。參觀者們在這裡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領會十九大精神。
在雲南工作的王高敏參觀完一大會址紀念館后,一次買了3本《黨的十九大報告》。她說,關注十九大報告和一些政策性的書籍,“是因為這個關系到國家,也關系到我們個人。”
為推動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中央決定由中宣部會同中央有關部門組成中央宣講團。自11月5日至11月11日,中央宣講團成員分赴各地。
中央宣講團所到之處座無虛席。在江蘇,可容納750人的主會場滿座后,工作人員在會場后排增加一排座位,也全部坐滿。在內蒙古黨政辦公區會議中心,由於聽講者多,會場新增的座椅都抵到了牆角。
如今,十九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站,深入人心、凝聚力量。
在十九大精神引領下,中國開啟了新征程。
今天的世界,正經歷“400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寫,中國百年灰暗日子已經結束,接下來的使命是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記者 潘旭濤)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