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分享

權威論壇:中國外交,新時代再鑄新輝煌

2017年12月01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部以中國夢為原點的治國理政方略,3年間已出版23個語種,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650萬冊。圖為一名波蘭讀者在首都華沙的書店內翻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新華社發

河北秦皇島市海港區聯合燕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開展“學習京劇體驗傳統”系列活動。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在學校教師帶領下走進社區,共同向社區京劇愛好者學習京劇表演和京劇唱腔,在活動教學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圖為不久前,海港區燕海裡社區京劇藝人指導巴基斯坦留學生學習京劇表演。記者 史自強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形成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這是當代中國外交的重大創新成果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入新時代 

蘇 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一論斷揭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歷史新基點,展現了中國為人類發展進步勇於擔當的廣闊胸懷。

新時代迎來新目標

世界局勢面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革命性變遷。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面臨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全球治理赤字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和艱巨任務。

國際形勢有四個“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和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沒有變﹔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的態勢沒有變﹔國際力量總體上有利於保持世界和平的態勢沒有變。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中,機遇和挑戰同在。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推動黨和國家發展偉業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新時代也迎來了新的歷史目標。

中國人民滿懷“四個自信”,踏上新的歷史征程。首先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之后將實現兩個跨越:一是從2020年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是從2035年至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國人民實現新時代新目標的指導思想。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中國外交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更寬廣的世界眼光、更自覺的國際責任,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再鑄新的歷史輝煌。

雙構建開啟外交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述重要論斷,昭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崇高使命,提煉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核心理念,指明了中國外交追求的總體目標和願同國際社會一同努力的根本方向。

新型國際關系有三層含義,分別是: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倡導各國秉持相互尊重原則,共同塑造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的公平正義﹔攜手合作,迎接挑戰,實現共贏共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致力於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旨在擯棄傳統的以強凌弱的叢林法則、我贏你輸的零和游戲,建立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這其中既借鑒了世界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又有堅持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既是歷史的總結回顧,也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既考慮到中國利益,又包容了世界各國的利益。實現新型國際關系有很多路徑,包括: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按照親誠惠容深化與周邊睦鄰友好關系﹔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鞏固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在多邊外交領域,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等等。

十九大報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作了明確闡述,即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五位一體”國際社會的理想,發祥於中華民族崇尚和合、天下為公的優秀傳統文明,有力回答了事關人類社會命運前途的重大命題,為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各種全球性挑戰提出了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的最終實現,將是人類之幸、世界之福。新型國際關系的建設將為構建這一目標尋求並打開道路、開拓並積累條件。

新使命續作人類新貢獻

五年來,中國外交踐行“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理念,不斷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中國外交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使這一重要構想發展成為普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與國際合作平台。中國外交提倡新的發展觀、安全觀、文明觀、治理觀,主動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成為全球治理進程中最有活力、最有擔當的積極力量。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把世界的機遇內化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貢獻為世界的機遇﹔外部世界也需要調整思維和視角,客觀看待中國,作出符合時代發展的選擇。

在新時代,中國外交將不斷作出新的歷史貢獻:一是維護持久和平,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和解決全球性問題創造和保持良好的和平環境﹔二是推進普遍安全,使國際政治交往、經貿往來和社會交流獲得安全保障﹔三是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台,推進各國互利合作與共同發展﹔四是繼續開放包容,為深化國際間文明互鑒與友好交往作貢獻﹔五是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全球生態文明作出積極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我們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同各國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新時代中國外交必然的戰略選擇和前進目標。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中國道路對世界有示范意義

榮 鷹

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完善的結果,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對世界具有樣板作用和示范意義。

中國與世界關系正發生歷史性變化,中國與世界前途命運緊緊相連,中國將為世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開展。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重要論斷,既是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過去五年巨大成績的充分肯定,更為開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未來,制定了更遠大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注定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當今世界形勢正經歷深刻復雜變化,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

中國正處於並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定位未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需要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仍要堅持和平發展,“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走向的回應,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發展自己,也絕不會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己利益的苦果。

世界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要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擔當和重要使命。推動更多國家了解和認同中國道路、中國方案,更好地凸顯中國道路的世界示范作用,需要中國為世界多做貢獻,為解決全球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過去五年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進取開拓,不僅傳承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也為民族復興盡責、為人類進步擔當,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促進世界共同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中國堅持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中國積極促進不同文明交流,增進各國思想溝通。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道路、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將為世界變局帶來正能量,為世界亂局注入穩定性。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正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壓艙石”和國際形勢演變的“穩定器”。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國在不斷融入國際社會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推動國際治理體系變革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願意使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受益,實現共同發展。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制圖: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01日 23 版)

(責編:孫爽、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