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中國好人

廊坊大地,善氣迎人——中國好人榜河北·廊坊交流活動側記【2】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孫爽

2017年12月01日15: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張慶蘭在接受主持人採訪 (孫爽攝)

孝老愛親的人民典范:張慶蘭

今年51歲的張慶蘭,是永清縣“孝老愛親”的典范。在永清縣永清鎮三堡村,提起張慶蘭,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

張慶蘭因先天殘疾,身高隻有1.36米。自從踏進婆家的門,張慶蘭就視公婆為親生父母,打心眼裡把婆家當成自己的家。她不顧繁重農活的疲勞,幫婆婆料理家務。丈夫和小叔子都患有先天性耳鳴耳聾,身體也非常虛弱,不能干重活。在公公病情慢慢加重,婆婆肝囊腫導致臥床不起期間,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趁公婆還睡著的時候將屋裡屋外收拾干淨,做好早飯。然后伺候老人刷牙、洗臉、喂飯,找醫生給婆婆輸液,到晚上把公婆安頓好,收拾完屋子之后她才去睡覺,很多時候都忙到凌晨。就這樣張慶蘭一直悉心照顧著兩位老人,直至他們相繼去世。

2004 年,張慶蘭的妯娌無法忍受在這個殘缺的家裡生活,扔下 8歲女兒離家出走。小叔子受不了失去妻子的痛苦,精神狀態越來越糟糕。從此,張慶蘭又多了兩個照顧對象:小叔子和侄女。2008年,小叔子和丈夫相繼去世……

張慶蘭用弱小的身軀,支撐起了一個家。生活的苦難並沒有將她打倒,而是把她鍛造成了一個內心強大的“巨人”。她用31年的時間向世人講了一個道理:面對命運的不公,要做的不是消極地逃避,而是堅強地面對。談到以后有什麼期望,張慶蘭朴實地一笑,說:“我隻希望孩子們能健健康康地成長,早日娶到兒媳婦。”當問到為什麼不談自己的時候,她只是憨憨地笑……台上沉默了,台下哽咽了,而后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王雲順在接受主持人採訪 (孫爽攝)

身殘志堅的人民楷模:王元順

“德為本、勤為徑、孝為先、和為貴”是他家的家訓。雖然身體殘疾,但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誠實守信。他的夢想——超越殘疾,做萬眾創新草根創業一份子。他就是身殘志堅的王元順,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他的家庭被評為2016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

王元順是在志願者的攙扶下來到舞台的,一瘸一拐上台的他雖然走路很慢,但說起話來卻中氣十足,骨子裡透漏著一股對生命不服輸的精神。他用自己這種不服輸的勁頭先后創辦了聖沅服裝公司、耀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並兼任董事長,創辦了廊坊市聖沅殘疾人職業培訓學校並兼任校長。

2008年,他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植入六個支架,“在生病之后突然感悟生命如脆弱,如此短暫,要與生命賽跑。”於是他用多年的積蓄創辦了廊坊市聖沅殘疾人職業培訓學校並兼任校長,培訓殘疾學員3000多名。他作為連續三屆的霸州市政協委員,圍繞殘疾人權益保障做了大量工作,搞調研、報提案,協調政府殘聯和社會組織,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和政策支持。

台上,每一個故事都飽含真情﹔台下,每一名觀眾都為之動容。交流活動現場,齊勝杰與侯振國愛心團隊也相繼登台與大家進行交流,網友們紛紛表示“向好人學習,向道德模范學習”“大愛無疆,傳遞正能量。” ……兩個小時的現場交流活動雖然短暫,但道德模范和好人們的善舉和精神卻一直在廊坊大地環繞,為我們注入豐潤的精神營養,指引我們繼續前行。

上一頁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好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