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大,鏗鏘有力地向世界宣告了中國未來發展的目標與規劃。許多讀者朋友寄語本報,為自己的新生活喝彩,更為祖國發展進入新時代、新征程激動吶喊。我們向未來進發的信心倍增,向未來進發的腳步更堅實。

我和新時代說句心裡話

2017年11月02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華社發

加都 雲南德欽斯農村村民 藏族

90后

◆ 凌波  山東煙台  應屆大學畢業生

搭上新時代“動車”

在十九大報告中,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分為兩個階段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是我28歲到43歲的這段時間。

到那時候,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我正當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期,與祖國共命運同呼吸,正在奮力實現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奮斗目標。“努力,努力,再努力!”將會是這一時期的主題,這需要我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將對優秀的自己和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050年,正是我43歲到58歲的這段時間。

到那時候,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我正處於人生中最充實,最穩重的年紀。如果人生是一條拋物線,50歲的自己體能下降了,但綜合能力卻在人生拋物線的頂點。這就需要我做好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注意保健,延長人生頂峰狀態的停留時間。

“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這句出自拿破侖的流傳甚廣的名言,是我中學時候記憶最深的一句。當時從這句話中,隻體會到了身為中國人的榮耀,如今更感身上的責任與力量。

去年12月,我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今年6月,我告別大學校園,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可以這麼說,2017年是我人生新生活的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道:“歷史隻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全黨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如今我已搭上了新時代“動車”,滿載著責任與力量,踏上新征程。

00后

◆ 鄒子迅  新疆伊寧  高三學生

期待實現中國夢

十九大已經落幕,但是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理念卻像冉冉升起的紅日,照亮人心。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小康社會到現代化強國、從改善民生到建設美麗中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來炒的……每一句都說出了人民的心聲。十九大為我們描繪了今后幾十年奮斗的目標與方向,讓人充滿憧憬。特別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想,現在的中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隻要你付出足夠努力,就會有更多機遇。未來的我們可以自由選擇,並可以通過努力變成我們想要成為的人,而平等的教育則為我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的路。

作為一名“00”后,到2020年時,我是一名面臨就業的大學生。我最關心的是國家如何提高教育質量與就業質量,如何實現教育的平等﹔到2035年將是我的事業穩步發展的階段,那時的我更關心收入提高、住房改善、綠色發展。那時我已有自己的事業與家庭,那時中國的教育一定會更好,年輕人會有更多的就業選擇,公平公正體現在各個領域﹔到2050年,我已經歷了21世紀的一半時間,我們這一代將見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夢。我慶幸自己生在這個時代,能目睹中國之巨變。

生態也是我關注的問題。現在中國各級政府都在實施有效的環境保護戰略,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環境保護力度,為保護生態環境做著積極的努力。在我的家鄉伊寧市,我看到美麗的濕地公園裡,飛鳥鳴叫、野鴨游弋、孩童嬉戲,青山綠水的家鄉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充滿幸福感。

徐  勵整理

70后

◆ 王德江  河北廣平雲谷家居產業園  董事長

特色小鎮當立新

作為一名家居行業的企業管理者,我最關注的是十九大報告中的“新發展理念”。過去5年,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推進。我既是這場改革的見証者,更是這場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我的特色工業小鎮構想也是在改革形勢的倒逼下形成的。

構建小鎮大產業,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既是新時代國家的戰略選擇,也將是未來工業4.0時代的基本模式。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供給側改革和緩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政策被再次提上議程,北京家居企業的轉型升級已是箭在弦上。至於轉向哪兒、怎麼轉,我們也曾躊躇良久。但幸運的是,在政府牽線搭橋下,全國各地向我們拋出了橄欖枝。最終,我選擇了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決定在這裡建設新的家居產業園,實現自己新時代的實業夢。

選擇將家居產業園落地廣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是未來5年是家居企業轉型的關鍵年,我希望把家居產業園打造成高標准、現代化、綠色環保的智能低碳特色工業小鎮,但北京已經幾乎沒有拓展空間﹔二是廣平縣“毗鄰四省,背倚京津,面向中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土地價格便宜,未來市場廣闊﹔三是政府大力扶持並為入駐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四是高校人才資源豐富,可以打造產學研生態鏈﹔五是廣平縣在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一批高素質、高技能的家居制造產業工人,他們是未來中國大國工匠的生力軍﹔六是產業集群效應顯著,未來20年,廣平縣會大力發展新型建材、裝備制造、家具制造、新能源汽車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龍頭品牌為引領,以集群發展為主攻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樣的產業規模令人期待。

關於特色小鎮,國內不是沒有范本,杭州的雲棲小鎮、海寧皮革時尚小鎮和黃岩的模具小鎮等都是國家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鎮,也是我們要重點學習參考的對象。但參考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為了新的突破。

未來,我們將致力於將“大健康”的理念灌注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中。

展望新時代,我們民營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發展定位尋找新路子,利用好政策優勢,靜下心來,練好內功,潛心智造,淬煉屬於我們民族的大品牌。通過特色小鎮,我希望不僅能為子孫后代留下財富,更為他們留下開拓創新的奮斗精神﹔我希望他們將來不僅能看到一座美麗的小鎮,更能通過小鎮感知我們這個輝煌偉大的時代。(記者 賈平凡整理)

60后

◆ 加都  雲南德欽斯農村村民  藏族

全家一起奔小康

我通過電視收看了十九大召開的新聞,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報告非常振奮人心。黨的政策好,我們老百姓才有好日子過。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的父母不太重視我讀書與否,加上小時候家裡窮,讀完小學我就輟學在家,從此就打理家裡的幾畝地。

原來我們家隻種玉米、青稞和小麥,活干得多,收入卻很少,隻夠溫飽。10年前,德欽縣為了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開始搞產業結構調整,我們村是第一個大規模種植葡萄的村子,我也種了6畝多葡萄。

開始3年,由於葡萄還沒挂果,政府每年有一定的補助,保障了大家的生活。后來,葡萄每年都給我們帶來幾萬元的收入。我們也不愁銷路,政府一開始就協調公司直接和我們農戶簽訂了30年的合同,我們隻要負責種好葡萄就行。我一年最多時可以達到5萬元的產量,如今的生活確實大變樣了。

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讀過中學,所以我立志再苦也堅持讓兩個孩子完成學業。許多次,我得到處湊孩子的學費,當然期間得到了好些好心人的幫助,我特別感激。兩個孩子也還爭氣,老大已經大學畢業,今年考進了事業單位,在學校當老師,老二現在青海讀師大,也快畢業了。

我的生活如今可謂越來越好了。以前為了湊孩子的學費,我整晚都睡不著覺,那時候缺錢。現在的我趕上了好時代,吃穿不愁,孩子成器,現在走路都覺著腰杆硬了許多。

總書記提出的兩步走,好像就是給我們老百姓量身定做的:2020年脫貧摘帽已經不是問題了,孩子工作了,每個月的工資收入就超過6000元,再加上我和愛人的葡萄收入,我家遠遠超過了脫貧的標准。明年老二畢業了,要是能考上一個工作崗位,我家就完全奔小康了。

現在我正在計劃把老房子拆了,蓋一棟新房子,這次要蓋鋼混結構的“小洋樓”。  (江初文/圖)

80后

◆ 陳怡萱  四川成都  空姐

充分享受健康權

我是一名黨員,在近期公司組織觀看學習十九大系列內容時,大家最有共鳴的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部分,其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廣得民心。我希望未來更多的民眾能夠充分享受健康權。

大學畢業后,我順利考取國航空姐,最終分配在老家成都工作。在旁人眼中,我是令人羨慕的“白富美”一族,已提前進入小康階層。

前年,我在成都南郊某小區買了一套商品住房,3個月就裝修好了。由於我主要是飛國際航班,一年有330天以上是住在公司在國內外的宿舍和公寓裡。見偌大的新房空著,我便把父母、年逾古稀的外公一並接來住。后來,老家縣城即將退休的舅舅因為要在成都市的醫院檢查復查身體,也臨時小住在我的新家。

去年幾個月時間裡,身體一向硬朗的外公和舅舅先后因病離世,病症不是太明顯,走得很急,醫檢報告說血液有癌症病變。今年年初,臨近退休的父母,也因身體原因突然送進醫院急診治療。我一下子六神無主,趕緊請了長假陪父母仔細檢查身體,確診是白細胞異常,淋巴系統出了問題。在醫院治療期間,主治醫師詳細問及我父母的日常生活細節。父母是公務員和教師,向來重視健康,每天晨跑、打太極拳,飲食也粗細搭配。排除了飲食、作息等環節后,再根據我外公和舅舅先后突然去世的案例判斷,醫生建議我找專人做家裡房子的甲醛檢測,因為他們懷疑其嚴重超標。

檢測結果很快出來,果然與醫生所言如出一轍。我如同五雷轟頂,一下子懵了。把父母安置回老家養病后,我馬上與裝修公司對簿公堂。最終勝訴獲賠后,我心裡依舊空蕩蕩的,畢竟這是我家親人用生命和健康換來的教訓。

現在,我與拍拖兩年的男友即將步入婚姻殿堂。他家經濟條件尚可,也准備在成都選新房。有了前車之鑒的我告訴他,選房裝修,環保質量最重要,這是安居的前提。他贊同我的建議。

十九大明確指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民生是關鍵,民眾幸福感是指標,健康又是首屈一指。我由衷希望,廣大民眾享有更多更充分更直接的健康權。(黃自宏整理)

50后

◆ 朱  煦  北京  媒體人

家長補習為減負

過去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強調要注重家風、家訓、家書、家教。十九大報告中,他對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議題都作了重要的論述。

對此,我有3個心願期盼在未來實現。

首先是家長們參與補習成為常態。

隨著家庭支付能力增加,家長們開始對孩子考試成績過度追求,給孩子補課幾乎成了標配。不給孩子補課的家長焦慮緊張,生怕輸在起跑線上。豈不知,家長這些心理給補課市場帶來巨大商機,幾乎沒有教育含量的考試技巧輔導成了孩子們的噩夢,也成了家長沉重的經濟、精力負擔。

究其根源,這其中既有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更有家長教育理念陳舊和狹窄的原因以及對這些補課的實際價值的無知。從容面對孩子成長,需要我們家長給自己補課要多於給孩子報補習班。通過補習,家長們要轉變觀念,不再迷信名校,不隻為就業才讀書,不高估留學價值,讓生活能力培養成為孩子們的必修課,讓心理、生理的磨礪成為必修課,讓孩子們志趣得以發現。多元評價成功,讀博士、賣燒餅,適合個體的做法都要大大點贊。

其次是給孩子減負。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九大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到2020年,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特別是要化解好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班額適度可以提高課上的效率和更大程度顧及到不同學生的不同程度,減少課后的負擔﹔而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家長們要全力配合,若是趁機給孩子們增負,導致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是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

再就是祖輩家長的補習,將有利家風傳承,有利不嬌縱孩子。憧憬未來,更多充裕學位的社區老年大學讓老伙伴們既享天倫之樂,又能重唱“同桌的你……”

新時代,家長們的補習要早早跟上,孩子們的明天才會輕鬆、快樂、美好。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