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關注十九大代表

真情守護愛的誓言——記十九大代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中學教師巴珍

2017年10月05日14:56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真情守護愛的誓言 —記十九大代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中學教師巴珍

有一種選擇,源於夢想﹔有一種堅持,源於責任﹔有一種精彩,源於熱愛。

一轉眼,巴珍已經在三尺講台上,默默耕耘了23個年頭。23年很長,長得足以磨平稚氣的鋒芒,23年也很短,彈指一揮間,幾縷白發不覺嵌入了兩鬢。

巴珍畢業於西藏大學數理系物理專業,是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

“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們在一起,我能體會到充實與快樂。教書育人給我帶來了無限的精彩和回憶。”回首自己的教師生涯,巴珍感慨道。

她是老師,竭心盡力做好每一件工作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其工作是否稱職,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業務方面。作為物理老師的巴珍,深感壓力和責任重大。

原來,在堆龍德慶區中學就讀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農牧區。這些孩子由於基礎薄弱,加之漢語水平較差等原因,物理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學校物理老師平均每人要負責3個班級、140多名學生的教學工作。

“物理這門學科有它的特殊性,很多知識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理解的,加之其力學、電學、光學等內容抽象、聯系性不強,使得不少孩子越學越差,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巴珍十分著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這個問題,2004年起,巴珍在學校的支持下,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設立了“物理獎學金”,用於獎勵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從未間斷。在“榮譽感”的激勵下,不少同學在學習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在學好物理的路上不斷進步。

除了日常教學,巴珍還負責過學校電教室工作。她克服硬件設施條件差等困難,犧牲休息時間,利用電化教育設備來編著《教研內刊》,剪輯學校活動視頻等,使學校老師之間有了交流的平台。

2013年開始,巴珍分管七年級組。開學分班那天,她撇下了剛手術不久的丈夫,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生分班、分宿舍工作,直到深夜才回到醫院照顧丈夫。

她是媽媽,用愛溫暖每位孩子的心田

在學生眼中,巴珍既是嚴厲的師長,又是知己、伙伴,甚至是媽媽。

她帶過的班裡有一名叫小多吉的男生,一次快上晚讀前說不舒服。巴珍便帶著他到醫院去檢查,醫生說需要尿檢、便檢,但小多吉有些難為情,不願意。巴珍笑著對他說:“老師就跟父母一樣,不用害羞,這件事情隻我們倆知道就行了。”小多吉聽后,才配合把尿樣、便樣給了老師。

還有一位叫卓嘎的女同學,在凌晨突發急性闌尾炎,被送進醫院。因為卓嘎是住校生,無法在晚上通知她的家長,巴珍便在手術告知書上簽了字,並一直等到卓嘎家長來到后,她才放心回到學校去上課。

“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這是巴珍最喜歡的格言。

曾有過班主任經歷的巴珍深知:要想教育好學生,組織好班集體,就不能忽視了對“學困生”“德困生”的輔導和教育。她說:“一個班級管理的好壞是整個學校管理的體現,班主任就是學校的基層管理者。”

吳堅同學曾是她代課班裡的“搗蛋大王”。巴珍並不當眾責備他,總是單獨找他談話,耐心教育這個孩子,在上課時專門提出一些他能回答上的問題,並當眾表揚他。漸漸地,吳堅改掉了以往調皮搗蛋的行為,學習也走上了“正軌”。

她是榜樣,無怨無悔為教育奉獻一切

工作積極負責、為人謙虛進取……在堆龍德慶區中學,提起巴珍老師,同事同學們都會豎起大拇指。

怎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讓老師們更輕鬆教,讓孩子們更容易學?巴珍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時間長了,巴珍有了不少成熟的想法。

有想法,就要大膽去實踐。2012年開始,巴珍根據長年累月的教學經驗,陸續撰寫並發表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教學》《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對部分學生影響》《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等四篇論文,打破了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在學校師生中引發了強烈反響。

在巴珍的論文中,一幅以“各種教學方式營造輕鬆、活潑、上進學習氛圍﹔利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等內容的教育藍圖,被描繪了出來。

付出終有回報。在巴珍的努力下,她所帶的班級在每次測試中都獲得優異的成績。“全國優秀教師”“拉薩市優秀教師”“拉薩市李氏教育個人成績突出獎”等榮譽也紛紛而來。

“世間的任何事,隻要你傾注全部熱情,用心去做,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巴珍如是說。(記者 楊子彥)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關注十九大代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