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保障越來越給力

2017年09月29日07: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貴州省劍河縣第四小學,學生在享用免費“營養午餐”。

人民視覺 

圖②: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外來務工者憑積分落戶。

人民視覺 

圖③:山東省東營區史口鎮敬老院,老人在聊家常。

劉智峰 劉新宇攝影報道 

圖④:安徽省阜陽經濟開發區,“家庭醫生醫養站”挂牌。

人民視覺 

圖⑤:甘肅省瑪曲縣阿萬倉鄉,農牧民安居樂業。

人民視覺 

養老待遇節節高

記者 白天亮

政策大禮包

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2016年的2362元。到2016年底,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17元,其中月人均基礎養老金達到105元,基本實現5年翻一番。

“養老金年年漲,這讓我們退休后的生活更有保障。”提起養老待遇,吉林省梅河口市80歲的退休職工呂順直點頭。

退休20年整,呂大爺的養老金漲了近3倍。1998年剛退休時每月隻有763元,老伴兒王桂珍當時沒有養老金,生活壓力不小。好在2005年以后,呂大爺的養老金開始連續調整。特別是近幾年,每年春節一過,政府就宣布調整養老金的消息,讓老人們心裡踏實不少。“每年增加近200元,現在每月養老金2885元,還算寬裕。”

最讓老兩口欣慰的是,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實施后,作為原鐵路“五七家屬工”的王大媽終於納入社保,在70多歲時領到了第一筆按月穩定發放的養老金。2012年,每月養老金800多元,現在已漲到每月1476元。

王大媽算起賬:“我們倆每月養老金總共4000多元,隻要不生大病,還能略有節余。身邊的老同事、老鄰居,也都有養老金,也是年年漲,大家比較滿意。”

如今呂順和王桂珍的生活,平靜又充實。“希望往后養老金還能年年漲,咱退休人員盼的就是這個!”

點 睛

5年來,退休人員養老金年均漲幅8.8%,不僅跑贏了GDP,在部分年份還超過了職工平均工資增速。每年以較大幅度給約1億退休老人上調養老金,不僅讓他們更好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退休人員的濃濃關愛。

寒門學子添溫暖

記者 張 爍

政策大禮包

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所有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上大學資助力度接近100%。

如今已是大學生村官的東南大學人文學院2016屆本科畢業生秦小紅,更加自信、大方了。

她來自河南林州的一個山村,高二那年,一場大病擊垮了家裡的頂梁柱父親。在鄭州、石家庄、北京各大醫院的輾轉中,饅頭配白水,經常是一家人的飯。

“2012年夏天,東南大學錄取通知書成了我家唯一高興的談資。但隨之而來的學費,也成了壓在全家人心頭的大石頭。”假期裡,秦小紅跟鄰家嬸嬸到山西長治的煤廠打工,又在老家開辦補習班,加上母校獎勵的1000元,方才踏上離鄉的路。

甫來南京,一切都那麼陌生。在老師幫助下,秦小紅不僅在“綠色通道”辦理了學費緩繳、國家助學貸款,還得到了校長頒發的生活補貼和軍訓服費用補貼。學校還雪中送炭,提供了冬衣。

為了那句“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帶來的感動,秦小紅發誓要變得更優秀,更好回報祖國。大學裡,她獲得了2次國家勵志獎學金、1次校三好學生。現在,秦小紅開始向社會回饋愛心,她為周邊小學募集書物,參加了公益宣講團,為備戰高考的學子注入正能量……

點 睛

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總體規模較大,全國平均比例超過20%。國家學生資助政策充分保障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讓數以千萬計的貧困家庭子女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獲得發展自我、改變命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機會。

落戶帶來歸屬感

記者 王 浩

政策大禮包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開啟戶改大幕。2016年《居住証暫行條例》實施,打破外地人與本地人的身份區隔,實現社會公共服務的全覆蓋。之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讓落戶城鎮更加便利。

“趕在女兒上小學之前,辦好了落戶蘇州的手續。”拿著一張印有“祝賀您成為蘇州市居民”的表格,在蘇州工作了3年的吳敬明長舒了一口氣。

吳敬明老家在江西,大學畢業后,先在上海工作了半年多,隨后來到蘇州一家建筑設計院擔任給排水工程師。談及為何選擇落戶蘇州,吳敬明說:“蘇州是一座相當宜居的城市,更吸引我的是蘇州較為寬鬆的落戶政策。”

2016年,蘇州市實施了新的戶籍准入辦法,一方面,取消原本的購房落戶政策,來蘇創業就業的流動人員可通過積分入戶﹔另一方面,放寬了人才引進的戶籍准入條件。吳敬明正是戶籍改革的受益者,他符合人才引進的落戶標准。“有房子的直接落戶﹔沒有房子的,可落戶集體戶口﹔沒房沒單位的,可投靠親友。我落戶在單位集體戶口,先解決了孩子上學問題,等買了房,再落戶到個人戶口。”吳敬明說。

“對於‘漂一族’來說,一紙戶口不僅區分了本地人和外地人,更牽涉到了住房、教育、就業、醫療等社會福利。戶籍准入條件的放鬆,不僅讓漂泊在外的人有了歸屬感,更增加了我們的獲得感。”吳敬明說。

點 睛

一紙戶口,曾是多少人的心中之痛。如今,全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建立,部分大城市不斷完善積分落戶制度,部分中小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城市大門逐漸敞開。但新市民不僅要能住在城裡,更要能享受城裡的好,才能真正安身更安心。

大病患者減負擔

記者 李紅梅

政策大禮包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提出全面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群,鼓勵地方探索向困難群體適當傾斜的具體辦法。2016年《國務院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統一保障待遇、統一基金管理等“六個統一”。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特困戶吳添英,因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療,2015年共花費376752.58元,基本醫保基金報銷了260780.16元,其中包括大病保險報銷了160759元。

大病保險全面推開,為大病患者帶來福音。為讓當地貧困患者不至於因病更加貧困,三明對貧困戶報銷后的自付費用進行第三次報銷。第三次精准補助為吳添英再次報銷了50208.02元。全部下來,吳添英共報銷了310988.18元,報銷佔比82.54%。

三明市對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進行整合,整合之后實現“六統一”,統籌層次提高到市級。在此基礎上把職工醫保也合並到一起,三保合一,減少經辦機構重復設置。更重要的是,做大了資金盤子,提高了保障水平,基本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0萬元,大病保險提高到22萬元,最高可補償32萬元。對於特困戶,則在享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之后,仍可以享受第三次精准補助,補助原則為個人負擔不超過30%。

點 睛

長期以來,大病患者基本醫保報銷額度過低,大量藥品、檢查項目無法報銷。大病保險制度要求在基本醫保報銷后再次報銷,還強調和其他制度銜接,形成多層次的保障體系,實實在在減輕了大病患者的負擔。

住有所居挺舒心

耿凱麗

政策大禮包

2015年起,國家實施了三年棚改1800萬套的計劃,同時,棚改貨幣化安置也穩步推進,2016年安置比例達到48.5%,比2015年提高了18.6個百分點。

家住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北楊家村的蒲文亮最近心裡喜滋滋的,靠手中的一張“房票”,他們家選到了一棟119平方米的新房子。終於要搬離自家那“冬冷夏熱”的老房子了, “‘房票’真是個好東西!” 蒲文亮說。

蒲文亮口中的“房票”,是淄川區在棚戶區改造中的一項新探索,叫“貨幣化補償異地購房安置辦法”。棚改居民隻要簽訂協議,就可以用拿到的“房票”,在淄川區范圍內購買選中的商品房作為安置房。蒲文亮新買的房子,小區配套齊全、環境優美、交通方便。

一邊連著房地產去庫存,一邊連著棚戶區改造任務,“房票”這一政策創新一舉解決了兩大難題,讓棚改戶得到了實惠和方便。手持“房票”,他們既可以選擇就地安置,也可以選擇獲得貨幣化補償到別的地方購買。“政府出台這個政策,我心裡很滿意。就像兩條腿走路,那肯定是比原來一條腿走得快、走得穩嘛。” 蒲文亮說。

自棚改開展以來,淄川共發放“房票”2912張,幫助近3000戶居民搬入新居,使1萬余人改善了居住環境。

點 睛

廣廈千萬間,居民俱歡顏。保障性安居工程,一頭系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5年來,棚戶區改造、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供給持續發力,讓安居樂業的夢想鋪展成現實,化作城鄉居民臉上的幸福表情。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9日 11 版)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