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防治污染,擦亮綠水青山

記者  王  萌

2017年09月25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7日,湖北省保康縣后坪鎮黃連山風力發電場矗立在群山之巔。
  楊韜 張洪偉 攝影報道

7月24日,兩名游客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的油菜花地裡自拍。
  支茂盛攝(新華社發)

游客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游玩。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

防治污染,讓人們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城市到鄉村,從大漠戈壁到江南水鄉,習近平總書記每赴各地考察調研,幾乎都會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2013年9月,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提問時,進一步對環境保護作出清晰全面闡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叮嚀,人們已經耳熟能詳。

5年來,中國不斷加強污染防治力度,取得顯著成績。未來,中國將繼續打好這場攻堅戰,擦亮綠水青山。

治理污染不手軟

9月15日晚,進駐西藏的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值班電話響起,一名群眾反映拉薩市日月湖小區內垃圾清理不及時和拉薩市周邊農田地膜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根據工作程序,工作人員認真接聽、記錄舉報內容,與舉報群眾核對舉報內容細節,並詳細解答了群眾有關疑問。這成為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西藏期間接聽的最后一個舉報電話。

截至9月15日,第四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環境舉報,地方已辦結35039件,辦結率達到88.5%。其中,責令整改32602家﹔立案處罰9181家,罰款46583.84萬元﹔立案偵查297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64人﹔約談4210人,問責5763人。

開展環保督察是中國治污手段的一大創新。針對污染防治難題,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隨后,一些久拖未決的問題取得關鍵性突破。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對16個省份的6000余人問責。

“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2015年兩會期間,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年來,中國重拳出擊,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中央層面審議通過40余項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中央環保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12個省份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進。

5年來,中國鐵腕治污,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從2015年開始實施,在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國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3.78萬件,創歷史新高。一些地方組建環境警察隊伍,環境司法保障得到加強。

5年來,中國綜合施策,對重點領域污染加大防治力度——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完成火電、造紙行業5000多家企業排污許可証核發。累計關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電機組約1500萬千瓦,5億千瓦煤電機組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10.8萬個村庄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1.9億農村人口受益。

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表示,過去5年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三大戰役”見成效

早晨7點開始巡河,清理綠色的浮萍和白色的漂浮物——這是上海青浦區趙巷鎮中步村村民王炳林的日常工作。作為村裡伍家埭河和千步涇河的村級河長,河段環境的向好讓58歲的王炳林臉上挂滿了笑容:“現在可是三類水質了,不像以前是黑臭河水。”

“河長制”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新實踐。2017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如今,全國既有市長、省長擔任的“河長”、“總河長”,也有王炳林這樣的村級“河長”,全國共設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約20萬名,各省份陸續啟動了“一河一策”方案的編制工作。

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喝上干淨的水,享受零污染的土壤,這不僅是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更是政府施政所向。打開環境保護部網站,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每天都發布各城市未來24小時、48小時空氣質量﹔分布在25個省(區、市)的100個國家地表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實時檢測數字,每天更新6次,公眾可以隨時了解。

近年來,中國先后出台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這“三大戰役”取得了積極進展。

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1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分別下降33%、31.3%、31.9%。其中,珠三角地區的空氣質量已經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全國酸雨區面積佔比已從歷史高期的30%以上下降到當前的7%左右的水平。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中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全面啟動,初步建成國家土壤環境網,完成22000個基礎點位布設,建成約15000個風險監控點,覆蓋中國99%的縣、98%的土壤類型、88%的糧食主產區。

“我們用3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300年的發展歷程,環境破壞在所難免,但我們在高速發展階段就能意識到生態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性,避免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彎路,提高了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央黨校教授辛明說。

生態文明謀福祉

7月,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不作為、不擔當、不碰硬”,“沒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監管層層失守”,“弄虛作假、包庇縱容”等嚴厲措辭頻現,包括3名副省級干部在內的幾十名領導干部被嚴肅問責,引起社會強烈震動,彰顯黨中央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定意志。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在中央政治局第6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這5年,中國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領域一項項重點工程頻頻展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污染防治實事被黨中央緊緊抓在手上,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深刻體現,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6年8月,貴州、福建和江西被列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在一些生態文明重大領域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守住“青山綠水”,創造“金山銀山”。一年來,三地創新開展環境整治,實施生態工程,明顯地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

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灘鎮龍口村,家家戶戶門口擺放著一藍一綠兩個垃圾桶,村庄內外、道路兩旁,難尋垃圾的蹤影。“臟亂差”曾是江西很多地方城鄉環境的寫照。針對這一問題,江西全面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基本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

貴州仁懷市五馬鎮,五馬河碧水映青山,綠水繞人家。幾年前,這個鄉鎮有278戶小造紙廠和11座煤礦,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直排入河。為了治理污染,政府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取締所有小造紙廠,關閉重組10座煤礦,興建及再建18座生活污水處理站。如今,水質持續穩定在二類標准的五馬河已成為仁懷市境內保護最好的河流之一。

福建福州、廈門、莆田街頭,色彩斑斕的共享單車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期,福建出台了綠色價格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落實生活垃圾處理收費、鼓勵居民使用清潔能源,以推動全社會逐步形成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這些生態保護舉措從根本上是要增強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獲得感。“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可以預期,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強力推進,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日,必是美麗中國大放異彩之時。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