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托)

美麗天津新動圖

記者  胡  果  朱  虹  張  洋  金正波

2017年09月21日0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還是那土地。隔著4年時光,溫熱依然。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提出,要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快打造美麗天津。提出加強京津合作,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雙城記”。一年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出台,天津的發展納入國家重大戰略。

總書記腳步所至,激起深深回響。

“這是天津發展的重要歷史性窗口期,得之如寶,失之不再。”市委市政府的認識,鋪展開天津發展進步的新篇。

4年大不同。一個村庄、一家研究院、一所職教培訓中心、一座生態城,大都市的細胞,大戰略的坐標。4年跨越,這一點一點連起來,就是美麗天津改革發展的時代動圖。

一個村庄的引力波

希望天津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努力提高糧食自給能力,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

——習近平 

初秋的驕陽火辣辣,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家(瞿阝)村的麥田裡,輪種的玉米密密匝匝。經過一個夏天的陽光雨水,即將成熟的玉米變得黃澄澄。

“總書記到武清站,一下列車就直奔這塊小麥田。他仔細察看小麥長勢,像種田的行家裡手一樣,問起我小麥的品種和澆水施肥的情況。”村黨支部書記張寶軍記得真真的,那一天,是2013年5月14日。

丁家(瞿阝)村1900余畝地。多年來,隻知種小麥玉米,產量在武清墊底,每畝收入不足千元,村民紛紛外出打工。總書記視察兩個月后,天津市級機關、市屬企事業單位開始結對幫扶全市500個困難村。丁家(瞿阝)村新建了渠灌區,改善了地下管網,小麥畝產連續4年超千斤。市食品集團幫扶組進村,武清第一座石磨面粉廠誕生,自產的小麥有了去處,還能到廠裡掙工資。

“可咱不能總靠輸血過日子呵。”張寶軍說,“照總書記提的,村裡組織黨員代表、村兩委成員走出去,瞅瞅人家都種啥,產量收入都咋樣,回來后根據咱的土壤條件,決定種葡萄。”

2014年,“金河灘”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32家農戶入社。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與鄉親們共話增收的麥田北邊,長出千畝示范園,巨玫瑰、黃玫瑰、火焰無核……各種葡萄果實累累。“今年畝產估摸著得3500斤,收入近百萬元沒問題!”張寶軍說。

4年過去,丁家(瞿阝)村年人均純收入從1.6萬元到2.1萬元,村集體收入從不足6萬元到近30萬元。4年過去,瞄准京津冀菜籃子供給區、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農產品物流中心區,全市調減107萬畝糧食作物,培育187個農產品名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津郊大地生機勃勃。

丁家(瞿阝)的葡萄,熟了。

一家研究院的加速跑

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資源豐富、科技人才眾多的優勢,建設科技創新高地。

——習近平  

走進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如入寶庫。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入選者、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領軍人才濟濟一堂,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鏈條招引著創業者紛至沓來。

“那是5月,薔薇花兒正開,研究院剛成立4年。習近平總書記看了自主研發產品展示,看了分析測試中心、藥物篩選中心,詳細了解了國家創新藥重大專項課題研發情況。”

周澤奇當時任研究院副院長,他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研究院孵化的企業開發禽流感疫苗的情況。“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總書記說,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要丟掉幻想,一些核心關鍵技術,一些涉及重大領域項目的技術,外國是不會給我們的,要堅定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囑托就是動力。第二年,周澤奇辭職下海,創辦了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標是打造侵襲性真菌病早期快速體外診斷產品的民族品牌。如今的丹娜生物,11項產品獲歐盟CE認証,申請發明專利16項,獲得軟件著作權8項、授權實用新型5項,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3600萬元。

孫濤,研究院黨委委員、高通量分子藥物篩選中心副主任,4年前曾當面向總書記匯報。“看到這裡集聚了一批高水平的海歸創業人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4年來,我們時時記著這話,拼命加速發展。”

加速跑,帶來一個個“零”的突破。

研究院新增企業106家,新增項目161個,新申請專利193項。其中獲得授權74項,新申請臨床批件8個,實現自主研發新藥臨床批件零的突破。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參與自主研制我國首個埃博拉疫苗,實現了境外疫苗臨床研究零的突破。

全市76個科技企業孵化器、296個重點實驗室、85個生產力促進中心、139家眾創空間相繼建成,一個科技創新大平台,穩穩聳立津門。

一所職教培訓中心的實干路

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習近平  

海河邊,一座橢圓外觀的巨型建筑在秋陽中格外醒目。這裡就是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4.4萬平方米的實訓中心內,價值2.8億元的1750台現代化設備旁,每年8萬名職業技能人才由此走向京津冀。

“總書記的手好溫暖!他走到銑車復合加工中心時,我正帶領學生實訓,習近平總書記和我們握手,詢問培訓內容,我和學生們都很激動。”實訓中心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室主任王傳龍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多面手”的王傳龍當年隻有25歲。“就是那一天,我暗下決心,在職業教育這條路上踏踏實實走下去。”

4年來,王傳龍從一名教師成長為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室主任,成長為職業技能大賽的教練、裁判。4年來,一批王傳龍迅速成長,實訓中心建設也被列入天津市20件民心工程。2015年,天津在全國率先推出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3年34億元,社會急需崗位培訓,不僅免費,還有補貼。

一座生態城的綠色夢

生態城要兼顧好先進性、高端化和能復制、可推廣兩個方面,在體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

——習近平  

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很難想象,眼前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竟是在“1/3污染水面、1/3廢棄鹽田、1/3鹽鹼荒地”的土地上建起來的。靠著創新工藝和精細管理,造綠700多萬平方米,綠地率超過50%,城市變身花園。

“中新生態城是中國第一個綠色發展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聽了規劃建設情況,看了實景沙盤和建設展板后,露出了微笑。”4年前,就在這裡,生態城供電服務中心副主任秦麗杰向總書記匯報了智能電網綜合示范服務中心的建設情況。

當年,智能電網剛起步。幾年過去,瞄准習近平總書記“先進性、高端化”的定位,生態城啟動了首個智能電網創新示范區,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超過20%。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能復制、可推廣”的要求,生態城創新成果應用到天津中心城區242平方公裡范圍,走進了浙江、江蘇的21個智能電網示范區。

“我敢說,你在京津地區再也找不到比這裡更宜居的小區了!”王立鵬創業於北京中關村,兩年前把公司搬到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家安在近旁的中新生態城。“我很慶幸自己的選擇。這裡環境一流,區內公交免費乘坐,幼兒園走5分鐘就到,北師大附中、南開中學紛紛入住,今后孩子的教育不用愁!”

“發展是全面的,發展以人為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主任單澤峰介紹,在生態城,社區中心建得比住宅小區和產業園區都要早、都要快,做到公共配套優先﹔海綿城市、智能城市扎實推進,保証公共服務優質。

短短幾年,居民從2萬到近8萬,生態城還有很多王立鵬。對他們來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夢想,是事業,也是天天生長、時時可觸的好日子。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1日 01 版)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