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 紅
2017年09月18日07: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5日,“行走中國·2017世界華文媒體江西行”活動走進“中國最美鄉村”江西婺源。圖為採訪團合影。 |
9月3日,“行走中國·2017世界華文媒體江西行”活動走進南昌市青山湖區。來自世界五大洲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位華文媒體高層參觀了位於青山湖區的699文化創意園和南昌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示范園。 |
在海外,活躍著這麼一批人:他們是名符其實的“空中飛人”,穿梭於中外之間﹔他們努力妙筆生花,全方位地向海外呈現一個鮮活的中國﹔他們是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也是參與者和記錄者。他們就是華媒人。在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他們再次整裝上陣,認真踐行自己作為華媒人的擔當。
用激情期待盛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這一消息讓眾多海外華媒人激動不已。
“作為一名海外華商、華僑,我心中對此充滿了期待。眾所周知,2020年對中國來說是個極為關鍵的時點:祖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那麼在此關鍵時期召開的十九大必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歐洲新報》總編輯范軒對本報說。
“這是中國在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全球目光將聚焦中國,也必將吸引全世界華人的目光。”加拿大《中華時報》社長龐燕接受本報採訪時說,“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強起來’的時代新起點上。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召開的中共十九大,所制定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將符合完成‘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時代要求,更會全面籌劃‘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具體路徑。”
在中國前進的道路上,海外華媒一直是一種獨特的力量。正如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反復強調的,海外華文媒體承載著華文資訊傳播渠道,架設起中外互聯互通橋梁,充當著中華文化傳承載體,扮演著華社華人形象代言,提供著華裔族群的精神食糧,是各國華僑華人社會的一面旗幟,是一支獨具特色的國際輿論力量。華文媒體植根僑社、面向海外、影響主流,熟悉祖(籍)國和住在國,擁有在全球各地採集信息能力、中外政商學研人脈網絡、兼容並蓄跨文化視野等獨特優勢。
“你們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參與者、見証者和記錄者。”裘援平這樣說。無論是在近代中華民族處於危亡時刻,還是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時期,海外華文媒體從來沒有缺席過,總是以難以割舍的家國情懷,把記錄歷史的責任擔在肩上。
海外華媒也一直都有這樣的自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是華文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印尼《國際日報》董事長熊德龍說。
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華文媒體再次迎來歷史性時刻。
用故事展示成就
近年來,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中國共產黨走過了96年的光輝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把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后舊中國,建設成為今天繁榮昌盛的國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值得全世界華人自豪和驕傲。”龐燕說,“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主席的帶領下,中國在各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日益提升。”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他覺得,中國在過去5年重點做了四件大事:“第一,秉承‘治國先治吏’的國策,展開了整治腐敗、清廉黨和政府的運動,出現了‘國清吏正’的政治新氣象﹔第二,提倡‘經濟新常態’,改變了靠投資拉動經濟的被動、膨脹式的經濟發展模式,讓中國經濟開始了轉型升級﹔第三,提出了大國外交思想,積極拓展大國外交,令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作用有了大幅提高。第四,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如何讓世界看到一個鮮活而真實的中國?如何讓海外華人對祖籍國有更清楚的了解?這是海外華媒人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中國人喜歡講道理,西方人喜歡講故事。既然立身國際舞台,我們不妨拋開道理、說教,而用西方受眾聽得懂的話語、習慣接受的方式、看得見的事實,來見証大美的今日中國,來講講動聽的中國故事。”過去5年間,范軒不止30次往返於客居的歐洲與植根的祖國,用恬淡、白描的手法記錄各族同胞的故事。
藏族大姐央金花80元買來國旗插在自家新房上,她說:“政府花8萬元給我家建了新房,我花80塊買個國旗挂起來,你說應該不應該?”
漢藏鄰居是否有矛盾隔閡?藏族三兄弟異口同聲地說:“啥子漢族、藏族,這是你們的說法,我們平時都不分,都是一樣滴耍!”
……
這些就是范軒講述的中國故事。“這5年,我一直在講故事。”他說,“講故事是個技術活兒,不僅要有熱心、有情懷,還要講方式、重技巧。隻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個中國故事的宣講者、中國文化的傳播者、‘一帶一路’的實踐者、‘中國夢’的守護者。”
在海外華媒人眼中,講好中國故事,既是華媒肩負的責任,也是其擴展讀者群的助力。“關鍵在於‘接地氣’,講兩國人民都喜聞樂見的故事。”熊德龍說,“比如雅萬高鐵,既是中國技術‘走出去’的典型、令中國人驕傲,同時也使印尼民眾受惠無窮,大家都愛看,就值得大書特書。”
用心報道十九大
“對於即將舉行的中共十九大,我們關注的焦點有三點:一是十九大將會制定怎樣的新國策,尤其是經濟振興政策,來進一步提升國力、完善民生?二是新的領導體制的構建﹔三是關注如何建立反腐清廉的常態化機制,使得黨和政府的威望更高,更好地帶領國民實現兩個百年夢。”徐靜波已經勾畫出自己將報道的重點。
“我們第一時間就登記注冊成為十九大的參會記者,目前還在等待有關部門審核。今年我們共有3個記者進行了登記。這一次無論是從報道力度還是人員配置上講,我們都極為重視。”范軒說,“算上國際差旅費等,派出3個人對我們來講,開銷不小。但是,這是我們自覺自願的。對十九大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而精確的解讀,這是我們海外華媒的使命和義務。”
作為周報,《歐洲新報》一直在深度解讀上下功夫。“十九大不僅是國內民眾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海外華人同胞心中的大事。”范軒說,“我們的報道內容包括:十九大為什麼會選在這個時間召開?已經做了哪些准備?將會解決哪些問題?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言將會起到什麼作用?我們希望能讓讀者對十九大有個全方位的認識。”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融合在中國國內風生水起,以報紙、雜志為主營業務的海外華文媒體也不甘落后。事實上,海外華媒也正努力升級轉型,適應新時期的需要。
“如今辦報不像從前了,現在可以借助諸多中國國內媒體的信息平台,減少了信息採集的人員開支,降低了經營成本。”熊德龍認為,中國國內媒體資源是寶庫,巧用、善用,華媒便“如虎添翼”。
“我們雖然是周報,但是微博、微信的及時推送彌補了我們的短板,深度解讀則成為我們吸引讀者的‘王牌’。”范軒對於自家媒體的傳播力非常有信心。
海外華媒人相信,中國的發展不僅會為海內外華僑華人帶來機遇,也將對海外華媒的發展形成推動。
“我們海外華僑華人,除了關注中國的民生、反腐、發展等,更應該抓住和善用這樣良好的歷史機遇,讓自己的事業得以進步。我們會珍惜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就,並為國家添磚加瓦。同時,我們更期待,黨和國家帶領海內外同胞共同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行。”范軒說。
“我們相信,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和6000萬海外華僑華人共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龐燕說,“我們期盼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圓滿成功。”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