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這5年,協調發展劍指不平衡

記者 楊俊峰

2017年09月14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9日,第五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上展出的國產坦克。
  陳冬冬攝(人民視覺)

8月30日,集裝箱船在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靠泊作業。
  新華社記者 朱崢攝

圖為地處四川涼山州越西縣的 “廣東(佛山)新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新華社記者 田建川攝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協調發展理念旨在補齊發展短板,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體現了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統一,是立足長遠、謀劃全局的戰略考量,也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發展理念和重大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協調發展理念對於我們理順發展關系、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效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這5年,中國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劍指不平衡,取得了令世界驚嘆的成績。

區域協調發展

構建新增長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必須遵循的五大發展理念,把協調發展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十分重要的位置。協調發展,就是要協調和處理好發展中涉及到的各種重大關系,消除扭曲、縮小差距、補齊短板,實現各區域、各行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其中,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理念的重要方面。

關於如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強調,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戰略定力,加強調查研究,看清形勢、適應趨勢,發揮優勢、破解瓶頸,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善於運用辯証思維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這5年,區域協調發展思路及方式得到進一步調整、優化。

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繼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政策之后,中央政府又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通過發揮“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引領作用,促進和帶動中西部發展,明確到2020年引導1億人口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以進一步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另一方面,在大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同時,通過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及促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以縮小南北區域發展差距。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我國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的裡程碑式的一步。雄安新區的設立有利於調整優化京津翼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

與傳統的區域協調發展政策不同,新時期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協調東中西、平衡南北方”的整體協調發展思路,全方位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全面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特別是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將國內區域協同與對外開放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為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新的巨大動力。

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支持更加具體和有力。“十三五”規劃增設了資源枯竭、產業衰退和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類型,在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的同時,提出實施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行動、民族地區奔小康行動、沿邊地區開發開放行動、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產業衰退地區振興發展和生態嚴重退化地區轉型發展等特殊類型發展戰略及規劃,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更加具體和有力。

5年來,區域協調發展成果喜人。2014年,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分別比東部高0.5個和1.1個百分點。2013到2014年,西部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高於東部,東部與西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由1.47下降為1.44,農民人均純收入比率由1.84下降為1.82。近年,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集中居住地區發展加快,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成效明顯,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以及陝甘寧等革命老區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其他邊疆欠發達地區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較大程度提高。廣大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速和准高速鐵路網絡同步推進,民航事業加速起飛,電力供應極大改善,為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全國高速公路超過5000公裡的8個省份中,中西部地區有5個。在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廣大中西部地區全部實現九年義務教育,人均預期壽命大幅提升。

城鄉協調發展

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今天,城鄉居民同在奔小康的路上,攜手並進、共同發展。

土生土長的福建寧德赤溪村人杜贏,2013年大學畢業時,放棄在城市工作,回到家鄉創業。2013年起,寧德市在福建省第一個出台政策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助力扶貧。村支書杜家住一口氣幫杜贏爭取來福鼎市人社局和市農業銀行兩筆共20萬元創業基金和低息貸款。

杜贏的經歷是農村青年創業的縮影,杜贏們也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而他們的奮斗和努力,則是當前中國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真實寫照。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工作時指出,要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同年5月,習近平在浙江調研時表示,提高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要把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改善和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工農城鄉關系。

2014年12月29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名單正式公布。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到2016年,全國所有省份都出台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

“十三五”時期是中央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農村離不開城市的反哺。城鄉協調發展要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形成城鄉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關於健全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

5年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推進。國務院對外公布了《“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明確建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並以此為核心,進一步促進城鄉、區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與此同時,農業現代化伴隨著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而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突破、“互聯網+農業”催生壯觀的新業態,四化同步邁出堅實步伐。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兩手抓、兩手硬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繼續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証、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的軟實力並沒有取得與之相稱的大發展,還有很多挑戰擺在面前。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物質生產和消費水平,另一方面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力量。同時,還要提高中國國際形象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形象,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提升中國軟實力。

面對新形勢,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創造性地提出“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內涵,昂然樹起中華民族新時期的精神旗幟。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習近平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四個自信”的提出,從歷史創造的厚度上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依據,從意義詮釋的深度上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本質,從理想建構的高度上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魅力,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和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心誠意。

講好中國故事,也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出訪,不論是會談、交流還是撰文、演講,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講好中國故事”。梳理習近平5年來出訪演講,可以發現,他著重講好中國道路的故事、中國夢的故事、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等。總書記親自講中國故事,效果顯著。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聲音的傳播面不斷擴大,中國道路、中國理念、中國模式在國際比較中愈來愈有吸引力。

統籌經濟和國防建設

實現富國和強軍統一

強國夢要有強軍夢。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州戰區考察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進一步強調,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堅持需求牽引、國家主導,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

5年來,軍民融合發展進入快車道。天宮對接、嫦娥探月、蛟龍深潛、北斗導航、高分觀測、華龍開工、、航母入列、大飛機起飛……在軍民融合的大潮之下,尖端科技成果層出不窮,我國的軍隊建設科技實力不斷提升。

2012年,中國的北斗定位系統開始轉向民用市場,北斗導航服務范圍成功覆蓋中國及東盟10國。2014年8月,由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高分二號”衛星發射成功,它是我國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光學對地觀測衛星,空間分辨率首次精確到1米,標志著我國遙感衛星進入亞米級“高分時代”。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中核集團福清5號核電機組正式開工建設,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之后,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世界先進核電技術國家陣營。

2015年5月13日,“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成功完成了3萬億粒子數的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質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后至今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進程,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第二艘航空母艦由中國自行研制。目前,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

2016年8月,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希望你們牢記使命、牢記責任,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堅持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膽創新,銳意改革,腳踏實地,勇攀高峰,加快實現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自主研發和制造生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空強國而不懈奮斗。同年11月2日,在第十一屆珠海航展上,中國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渦軸發動機——“玉龍”發動機亮相。

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習近平任主任。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是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從此,中國的軍民融合事業在快車道上加速前進。

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到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從加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到倡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5年來,中國在協調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穩步前行,各地、各領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迸發出更強的生機。而對中國而言,這樣的砥礪奮進,才剛剛開始。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