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走綠色發展、生態富民之路

喜迎十九大:赤溪村人的新追求

記者  趙  鵬

2017年09月14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眼前的杜贏,臉上洋溢著自信,與一年半前相比,判若兩人。

27歲的小杜,是“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三年前,滿懷憧憬的他帶著女友回到了赤溪,但家人和朋友並不理解他,他憑一己之力一時難以打開局面。搖一搖頭、欲言又止——這是一年半前,記者第一次走進他家時小杜的模樣。

現在完全不同了——“生意真的特別好!”原來,赤溪村黨總支得知杜贏遇到的困難后,主動登門,幫他在村內協調土地,辦起了茶葉加工廠,“今年比去年多賣出1萬多斤茶”。

這只是一個縮影,赤溪村正“實”字當頭、“干”字為本,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地處閩東大山深處的赤溪村山好水好,全村森林覆蓋率超過90%,九鯉溪繞村而流,可就是“平地太少”,難為了已經擺脫貧困、正在謀求更好發展的赤溪人。

就在杜贏辦廠用地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黃中和也從上海返回家鄉赤溪,與村裡另外兩個伙伴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准備發展食用菌項目。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也是缺地。

赤溪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與黃中和、村民們反復商量,終於“磨”出了一個大家都願接受的方案:村委會代表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流轉10畝地,投資建成食用菌大棚,再將大棚租給合作社,每年租金8萬元。合作社請來技術人員應用新式種植法,再以每人每天150元的工資雇請村民,一道參與食用菌項目建設。

結果如何?“效益非常好!”黃中和樂得合不攏嘴,“每個月出產三期,每期8000多斤。我們這裡生態環境好,產品質量有保障,不用出閩東,周邊兩個縣就能銷售一空。每斤平均售價5元,比以往村裡各家各戶自己種的高出一倍。”

兩年前,總長19公裡的楊赤公路建成通車,赤溪村到高速公路口隻需20分鐘。打開山門游客來,赤溪人初嘗發展生態旅游的甜頭。如今,赤溪村與寧德福鼎市旅游發展公司合作,村裡的游客中心、風雨廊橋、玻璃棧道等項目都已開工,赤溪人吃旅游飯的胃口更大了。

去年2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室同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牽挂和勉勵的一幕幕,赤溪人歷歷在目。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當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黨的十九大就要召開了,赤溪人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走好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子,用實際行動為十九大獻禮。”杜家住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14日 01 版)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