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振凱
2017年09月13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興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建立天地鏈路。量子衛星“墨子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圖為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全景。 |
圖為武漢光谷六大園區之一的武漢未來科技城。園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
從古至今,“創新”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十八大以來的5年,“創新”更是深刻影響中國。這5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發展理念、創新思維、創新精神等“創新系”詞匯,既耳熟能詳,又落地生根。
一則,“十八大時間”一開啟,惜字如金的十八大報告中,“創新”一詞即出現58次,“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單獨一節,用320字闡述。幾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明確要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
二則,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中,“創新”位居首位,其次是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眾所周知,“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
三則,十八大以來,“創新思維”成為各級干部大力加強的五種思維能力之一。其他四種思維能力是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底線思維。
四則,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的講話、署名文章中,“創新”一詞高頻度出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創新”出現214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中,“創新”出現190次。
五則,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高規格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六則,地方層面,北京市“四個中心”的城市定位中,除“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外,還立志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大事、千年大計”的河北雄安新區,要做“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創新發展示范區”。
以上幾條,只是縮影。
創新,為何如此受關注?
創新,怎樣才能落實?
創新,成果進展如何?
為何創新: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
創新有多重要?為何要創新?
首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我們也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常抓不懈。
第二,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
同在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指出,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談及國內因素,他指出,我國現代化涉及十幾億人,走全靠要素驅動的老路難以為繼。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越用越多,因此我們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
第三,創新能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習近平2015年6月在貴州調研時的講話中強調,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強調,把創新擺在第一位,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
他認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
第四,創新也是世界的需要。
創新不止中國需要,亞太和世界也需要。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中提到,增長動力從哪裡來?我的看法是,隻能從改革中來,從調整中來,從創新中來。
他強調,亞太地區應該推動創新發展。單純依靠財政刺激政策和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增長不可持續,建立在過度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基礎上的增長得不償失。我們既要創新發展思路,也要創新發展手段。要打破舊的思維定式和條條框框,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用創新培育新興產業,用創新發掘增長動力,用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習近平說。
如何創新: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
創新,包括哪些方面?
習近平指出,創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等,但科技創新地位和作用十分顯要。除強調科技創新外,他還強調,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
履新總書記不久,他在廣東考察期間,談到創新的多個層面:我們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
如何落實創新?
創新是系統工程。習近平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
為此,他曾提出5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二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三是著力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四是著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五是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
創新要做頂層設計。他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要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頂層設計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找准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和應走的路徑,把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長遠目標和近期工作統籌起來考慮,有所為有所不為,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目標、工作重點。
創新需要方法論。習近平指出,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他強調,我國科技如何趕超國際先進水平?要採取“非對稱”戰略,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創新要重視核心關鍵技術。習近平指出,要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作用,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科技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
創新要重視組織作用。習近平強調,創新驅動發展是一個長期戰略,也是近期工作重點。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發揚釘釘子精神,扎扎實實、一件事一件事抓好,努力抓出成效。
創新要關注一些具體領域。如2013年12月20日,習近平在中國工程院一份建議上批示指出,計算機操作系統等信息化核心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創新要關注人才。“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
成效如何:進入技術創新黃金期
十八大以來,中國創新,成效如何?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認為,近年來,中國進入技術創新黃金時期。他指出,在已經過去的“十二五”時期,中國出現了技術創新方面的流量與存量的爆發性“雙增長”。2016年,中國技術創新勢頭更猛,實現“十三五”時期開門紅。相關數據顯示,當年全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為133.9萬件,比2015年增長21.5%,繼續居世界第一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件,比2015年增長27.0%。
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多個領域創造了大量“世界首條”“世界首次”“世界第一”“世界最長”“世界最快”等“世界之最”。如,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起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在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高鐵等領域,中國處絕對領先地位。
創新創業熱情被激活。以大學生為例,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已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1.6%水平近一倍。不少創新創業者,盯著“供給側”痛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生王勝地發現,去日本的要代購馬桶蓋,去美國的要代購奶粉和紙尿褲。他“提著大包小包的奶粉和紙尿褲在紐約肯尼迪機場排隊托運”時,決定創業做紙尿褲。他用設計創新解決了“紙尿褲太厚”的市場痛點,極薄又吸水的產品,讓其品牌在創業圈和市場走紅。
地方創新試驗如火如荼。近年,一些省區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了具有創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區域性創新平台。自貿區建設方面,從上海試點開始,到多地區推廣,把系統性的制度創新進行復制。
具體的政策創新層面,如武漢光谷通過“政策眾籌”,從“光谷企業樣本”中尋找“是否還需要產業政策”、“如何更好地制定產業政策”等問題的答案,在新興產業政策制定上進行了一次探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認為,通過“政策眾籌”,讓市場主體來為政府建言,可以更加科學地配置政府資源,讓真正創新創業的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這只是地方政府政策創新的一個縮影。
全球治理方面,中國創舉頗多。從中國理念、中國倡議到中國方案,無不效果彰顯。其中,“一帶一路”倡議、命運共同體理念等,居於提綱挈領地位。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提到,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
他向世界號召: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