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5日09: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遂寧市大英縣開展街頭法制宣傳活動。 |
![]() |
成都市成華區服務治理大聯動中心整合公安、城管、環保等公共管理服務職能和資源,構建方便暢通、辦事快捷的綜合信息平台。 |
四川省威遠縣公安局副局長倪俊最近有點忙,除了日常工作,他正在為兩起行政訴訟上訴案出庭應訴做准備。自2015年5月新行政訴訟法實施以來,代表單位出庭應訴,已成為他的一項工作內容。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6年,四川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率上升明顯——從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前的不足5%上升到了2016年的45.2%。這一變化,正是四川推進依法治省的生動鏡頭。
落地落實 抓住“關鍵少數”
完善制度設計,率先出台為領導干部量身定制的考核“硬杠杠”
2013年底,四川省委印發《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鮮明提出“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把依法治省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和關鍵性工程來抓,加快構建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2014年11月,四川省委作出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的決定。第二年,出台依法治省指標體系、評價標准、評估辦法,成為檢驗依法治省落地落實的度量衡。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認為,四川的法治實踐走在了全國前列。
“遵紀守法是正道,新村居民要明了,法律法規進新村,平安和諧享人生,解決糾紛要妥善,調解不成依法辦,知法守法你我他,法治社會靠大家……”在四川省羅江縣,類似的小語錄在村規民約中隨處可見。
4月17日,廣安市出台19條政策,從優化審批流程、保障土地供應、完善績效考評等7個方面,對廣安深圳產業園和比亞迪項目給予支持。
入駐廣安一年以來,深廣公司總經理王清峰感受到了廣安速度:以往至少要10天以上才能辦理的營業執照,公司工作人員用了不到3個小時辦結。
四川著力將法治經驗上升為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努力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四川樣本。
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四川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抓住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工作落實的意見》,為“關鍵少數”量身定制考核“硬杠杠”。
能不能遵守法律、能不能依法辦事、能不能用法治思維推進工作,成為四川考察“關鍵少數”的重要內容。四川提拔的廳級干部中,具有法律專業背景或法治實踐經驗的佔三成。
打破藩籬 收獲滿滿獲得感
助力公平正義,率先出台“兩年內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工作意見
“在成都市錦江區檢察院遞交申請后,半小時內就拿到涼山州檢察院承辦的一起故意傷害案電子卷宗。”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文勝介紹說,“以往,這樣的案子隻能到涼山現場閱卷,成本很高。異地閱卷充分保障了律師執業權和當事人合法權利。”
建設法治四川,必須把司法公正作為生命線和工作底線。四川部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中,著力破解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法院系統制定防范刑事冤假錯案的實施意見,從非法証據排除、死刑命案必看現場、加強審判管理等方面預防刑事冤假錯案﹔檢察系統將民事行政執行案件和久押不決案件的清理糾正工作納入績效管理,完善對公安機關、法院辦理案件羈押期限的監督機制﹔公安系統健全信訪事項源頭治理、督導、責任倒查追究三大工作機制。
執行難是阻礙公平正義實現的最后一道藩籬,該如何破除?四川在全國率先出台“兩年內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工作意見。
目前,全省21個市(州)均已對接全國“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和全省“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系統。
脫貧攻堅,事關全局。要打贏這場硬仗,需要法治保駕護航。
2015年4月,四川省通過《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從法律層面回答了如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問題。
在地方,南充市啟動法治扶貧“十百千萬”工程,百名律師把脈助發展、千名政法干警進村促和諧、萬名法治干部入戶結窮親。
“我們村子雖然偏遠,但是法治意識並不‘偏遠’。”宜賓市珙縣王家鎮和平村村委會主任王明容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建新房說建就建,現在知道要依法辦事,保護自己權益意識也提高了。“去年,村民王均如要建新房,專門找我詳細詢問有關法律法規和要辦的手續。”
射洪縣太和鎮白馬廟村是鎮裡唯一的貧困村。今年6月2日,村兩委經多方實地考察后,把貝殼加工、塑料口袋加工和藤椅編織3個意向性致富項目,提交到村上的“六手印記”監督機構進行討論。“六手印記”由村法律顧問,人大代表、黨代表和政協委員,貧困戶代表,村退休老干部代表等組成。在對項目利弊充分討論后,參加討論人員在重大事項民主決策表上,鄭重按下鮮紅的手印。(記者 劉裕國 梁小琴)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05日 14 版)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