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明彤
2017年09月02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火車站見証了城市的發展、變遷,見証了無數悲歡離合,也見証了鐵路科技的突飛猛進。
高速高效、四通八達、平穩安全的高鐵無疑是代表“中國速度”的一張亮麗名片。而高鐵建造技術,特別是一些特殊高鐵站點的設計施工建造,充分展現了中國建筑工程科技的雄厚實力,(北)京—張(家口)高鐵八達嶺長城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從天空中俯瞰,聞名中外的八達嶺長城像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橫臥在軍都山口。在其之下, 2020年冬奧會重要交通設施之一——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正在緊張施工。它的單體總建筑面積超過了4萬平方米,最大埋深超過了102米,旅客垂直提升高度達62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深高鐵站”。
如果說古代在八達嶺之上修建長城是一項奇跡,那麼今天在八達嶺之下修建深度空前的地鐵站,則是一項現代創舉。長城站施工環境極其復雜:地形起伏大、地下涌水頻發、地下交通調度難度高。由於地質地形限制,施工時無法採用盾構掘進機,隻能採取爆破工法。而長城站之上就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還有中國近代工業遺跡的代表之一青龍橋火車站。為了保護珍貴文化遺產,長城站首次採用精准微損傷控制爆破等先進技術,消除工程建設對文物和環境的不利影響。據相關人員介紹,在大跨度過渡段,施工團隊採用了創新型頂洞超前、分層下挖、預留核心、重點鎖定、高性能混凝土一次澆筑成型的“品”字型分部挖掘法,為今后大跨度隧道採用爆破法施工提供了新路徑。
在這麼深的地下作業,保障施工人員安全,做到施工零事故是重中之重。而長城站首次採用環形救援廊道設計,“變廢為寶”,將輔助施工、竣工棄用的斜井變為永久性救援通道,使這個大型地下車站具備了緊急情況下快速無死角救援的條件。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抗震能力是超深建筑設施的重要考量,而長城高鐵站從工程設計和施工,則充分滿足了高標准防震設防要求,可以抵抗烈度為8度的強震。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