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 鄱陽湖及5河流域實施生態補償  ■ 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

江西:生態文明是“甜的”

記者  魏本貌

2017年08月23日07: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婺源風光。
  人民視覺
  圖②:棲息在江西的珍稀鳥類黃喉噪鹛。
  人民視覺
  圖③:武功山風光。
  人民視覺
  圖④:廣昌縣姚西村萬畝荷花。
  楊繼紅攝
  圖⑤:鄱陽湖花海中的白鶴。
  人民視覺

 

廬山西海風光。
  資料圖片

空氣是甜的,水是甜的,青菜是甜的……江西資溪人對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頗為自豪:生活更甜了!

“年初資溪高速通車、大覺山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今年是純淨資溪旅游的引爆之年。”資溪縣縣長黃智迅信心滿滿。2002年資溪縣頂著多方壓力確立“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發展路徑,當地養殖、造紙、採礦等老支柱產業陸續被關停,縣域經濟發展曾面臨極大困難。15年來,資溪堅持對領導干部實行生態保護責任審計,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獲得國家級生態縣金字招牌。

資溪,是江西的縮影。近年來,江西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努力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特別是列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一年來,江西的綠色實踐更是駛上快車道。

全流域生態補償全國領先

目前,江西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濕地保有量保持91萬公頃,均居全國前列﹔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6.7%,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8.6%,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江西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初步形成“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包括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打造河長制“升級版”、鄱陽湖及5條主要河流流域全部實施生態補償等。

2015年5月,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考察團來到贛州市安遠縣,對東江源頭水資源環境保護、生態補償機制等開展專題調研,代表們對東江源三百山的生態環境贊不絕口。

“誰保護誰受益,誰破壞誰付費。”江西在全國率先實行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並有效破解橫向補償利益協調難題。通過考核測算,江西省給安遠縣下發2016年流域生態補償資金9973萬元,預撥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首批獎勵補償資金8660萬元。

江西對境內鄱陽湖及5條主要河流流域全部實施生態補償,補償范圍覆蓋全省所有100個縣市區。江西省級財力並不寬裕,籌措補償資金時堅持政府主導、多方籌資,目前首期已經成功籌措並下撥流域生態補償資金20.91億元。

全過程綠色考評指標過硬

地方黨委政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主體。江西構建全過程的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破解生態發展導向落實難題,積極引導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樹立綠色政績觀。

江西省完善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導向,將生態文明列為一級指標,並將其權重從2014年的16%提高到現在的19.35%。今年6月,江西出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量化評價考評。

目前,江西正在試點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這將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效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萍鄉市、資溪縣、遂川縣等地啟動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並將逐步建立經常性審計制度。

損害生態環境,干部終身追究。江西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Ⅲ級以上生態環境損害等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

目前,江西省生態文明相關考核評價較多,包括科學發展考核、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環保督察、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為強化考核評價結果運用,江西正著手建立考核標准銜接機制,提高問責追責的效率和力度。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3日 12 版)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