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3】

學習時報特約評論員

2017年07月28日07:35    來源:學習時報

有一種責任全球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是在重大國際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人類是平等的,世界是多樣的,文明是多彩的。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世人眼中,習近平總書記是中國新理念的倡導者、新形象的塑造者、新方案的推行者。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出訪30余次,每年都有1個月以上的時間用於出訪,足跡遍及全球。在國內會晤外國元首、政府首腦270多人次,杭州G20峰會期間每天要會見6位領導人,休息時間僅有4小時。今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倡議並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呼百應,包括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內的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約1500名代表出席。4年多時間,俄羅斯總統普京先后6次到訪中國,習近平總書記也6次訪問俄羅斯,兩位大國領導人見面20多次。這種親力親為,以元首外交引領中國同各方尋求“最大公約數”,打造了不同形式的全球伙伴關系網,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空前高漲,越來越成為推動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變化的關鍵因素。

這種地位的取得和格局的形成,沒有國內的持續發展是不行的,沒有縱橫捭闔的政治智慧是不行的,沒有大無畏的政治膽略和斗爭精神也是不行的。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並以政治家、戰略家的智慧和魄力妥善處理了一系列復雜棘手的難題,親自領導指揮了一系列擴大戰略優勢、維護國家權益的偉大斗爭。在釣魚島問題上,針鋒相對,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實行常態化巡航,一舉打破了日本多年來對釣魚島的所謂“實際控制”。在南海問題上,親自決策造島固礁,設立三沙市,從根本上改變了南海方向戰略態勢,為最終贏得南海維權斗爭勝利打造了一個牢靠的戰略基地,等於筑起了一座海上長城。針對美菲上演的“南海仲裁”鬧劇,立場鮮明,綜合施策,斗爭有理有據、有利有節,使這個裁決成為廢紙一張、“國際笑談”。這一系列偉大創舉和英明決策,展示出習近平總書記非凡的戰略眼光和偉大的斗爭精神。

講斗爭更要講合作,要在斗爭中爭取團結、謀求合作、實現共贏。無論走到哪裡,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忘用最具溫度而又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每次重要出訪,他幾乎都要在當地發表一篇文章、接受一次採訪、作一場演講,這在國際政壇上已經成為重要“品牌”。這一場場思想上的“盛宴”,充分展示出一個大國領袖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深邃的思想光芒。

你看,“瑪雅人的金字塔”拉近了墨西哥民眾的感情,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讓美國民眾倍感親切,“三個中哈友誼故事”使哈薩克斯坦人民永遠記住了這次演講。談發展道路,他說“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鞋子的人自己才知道”﹔談東西方文明,他說“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反駁中國威脅論,他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談解決全球性問題,他說“如果我們能為這個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軍刀就好了”。訪問美國時,他專程到27年前結交的美國老朋友家,在爐火旁促膝長談、茶歇敘舊﹔訪問德國時,他借用“牛頓力學三定律”,向物理學博士出身的默克爾闡釋對發展中德關系的看法﹔訪問愛爾蘭時,喜愛足球的他在球場上展示了“令人欽佩”的“一腳遠射”,這些都被媒體形容為“極好地傳達了親和的形象”。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對今天的中國充滿興趣。他成功展示給世界的,不僅是他個人的風范與氣度,更是中國的形象與魅力。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評價他為“中國新一輪革新的中心人物,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俄羅斯總統普京贊譽“習主席提供了榜樣的力量”。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說,“看世界領導人,最佩服的就是習近平主席”。

有一種初心人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是在人民群眾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就有農村情結,他說“我的爺爺也是農民,我的父親是從農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當了七年的農民。”“我就是從貧困窩子裡走出來的。”毛主席在延安稱贊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陝北老鄉稱贊習近平總書記是“貧下中農的好書記”“吃苦耐勞的好后生”。

習近平總書記離開梁家河的那天早晨,他住的那個院子裡,天不亮就站滿了前來送行的鄉親們,都是自發來的。當他真要走時,人群中哭聲一片,全村老老少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有13個人步行60多華裡一直送到延川縣城,並湊錢照了合影。10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青年》雜志記者講述當時的場景時仍激動不已。他說:“那天,望著送行的鄉親們,我喉頭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無淚,離開時我第一次哭了。陝北的人民養育了我,保護了我。我雖然告別了陝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離不開人民。”2015年2月春節前夕,已是黨的總書記的他首次重回梁家河,見到當年一起生活、戰斗過的鄉親們,又一次動情地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最初對“人民”二字的體悟,就來自梁家河,來自那些讓他始終魂牽夢縈的陝北鄉親。后來在浙江,他以“哲欣”為筆名在《浙江日報》開辟“之江新語”,撰寫了232篇短論,回應的都是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用大白話,談大事情”,被網友譽為“中國第一博主”。在浙江工作的5年,他“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與浙江廣大干部群眾的真切感情”。談到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說:“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要始終與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

這種朴素的情感穿越了近半個世紀。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庄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無論是慶豐包子鋪與市民一起排隊就餐,還是霧霾天裡在南鑼鼓巷與老街坊親切交談﹔無論是在蘭州養老餐廳給老人端菜送飯,還是到河北阜平在農民炕上盤腿而坐,那種與民相親、與民同樂的情感由內而發、純朴自然。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總書記到家裡,就跟親戚串門、鄰居嘮嗑一樣,沒有一點架子,特別親切。”

2013年11月到湖南調研時,他一下飛機就直奔湘西最貧困的十八洞村,盤山公路走了幾個小時,又翻了幾座山。村裡一個老太太問習近平總書記,“請問你貴姓,你是哪裡來的?”因為地方偏僻,老太太又不看電視,不認識總書記。后來,全村人都圍了上來,一看基本上都是老人、兒童和婦女。怎麼扶貧呢?總書記就坐下來和大家拉家常、找辦法,最后說:給你們搞“幾條腿”來吧,一戶養幾頭黑豬、一頭黃牛,再養幾隻山羊。老太太、老大爺聽了很高興,說“對對對,就要這個”。今年6月21日,總書記專程前往山西呂梁山區的深度貧困村趙家窪村,他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掀鍋蓋,上井台,坐炕沿,發現這裡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是脫貧攻堅的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總書記開出藥方:易地搬遷,挪窮窩、拔窮根,徹底解決。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囑的扶貧要精、要准,要因地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按照這個思路,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從2013年至今,有近6000萬人口擺脫貧困,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數。到2020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實現全面小康。這對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目標、一份承諾,更是一片飲水思源的初心、一個矢志不渝的決心、一顆志在必得的雄心。這是最深的牽挂,也是最大的擔當。

歸結起來說,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在紅色基因傳承中成長起來的,是在艱難曲折困境中磨礪出來的,是在復雜國際斗爭中歷練起來的,是在極其豐富的革命實踐中確立起來的,這個核心在共產黨員和億萬人民群眾中是最“走心”的,真正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萬山磅礡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我們一定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扎實的舉措更好履行自己的職責,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