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故宮首次為農民舉辦追思會

2017年06月27日15:04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何剛同志追思會”現場圖片(人民網黃維 攝)

人民網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黃維)今天下午,故宮博物院冒雨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辦了“何剛同志追思會”。

這是故宮首次為一位農民舉辦追思會,到場的不僅有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等文物系統領導,也有九旬文物專家謝辰生、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等文博界學者,還有來自他家鄉河南的領導們。

故事要追溯到32年前。1985年,河南省商水縣村民何剛在老家挖地基時發現一窖藏銀器。面對這19件寶貝,這位清貧的農民拒絕了高額的利益誘惑,想到了國家文物保護收藏單位故宮博物院。他同村支書趕到數百裡外的北京,將文物全部交給故宮。

圖片為何剛捐贈的文物(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經鑒定,這19件文物為高等級元代銀器,包括二級甲文物1件、二級乙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較少,何剛所捐的珍貴文物填補了此類藏品空白,在以后的展覽中被多次使用。”當時接受捐贈的時任故宮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說,因為罕見,其中的二級甲等文物“銀鍍金鏨花雙鳳穿花玉壺春瓶”,經常參加各種展覽。

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這位勤勞淳朴的農民卻接連遭遇家人病重的困境。2003年和2006年,因妻子和老父親分別身患重病,何剛不得已向故宮求助,故宮方面先后撥付了10萬元的補助。讓人沒想到的是,今年5月30日,何剛在一起工程事故中也不幸遇難。

消息傳出,無數網友自發在網上點蠟燭、送鮮花表達敬意,更讓人暖心的是,故宮博物院專門為何剛舉辦追思會,哀悼這位為中國文博事業做出貢獻的捐贈者。

圖片為何剛捐贈的文物(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在追思會上,當年的親歷者深情回顧了何剛捐贈文物的具體經過,贊揚了何剛面對生活接連不幸所表現出的剛強性格。

何剛的兒子何俊清說,父親的捐贈是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家裡再窮,也從未為當年捐贈文物而后悔。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充分肯定了何剛的文物保護意識,對民間人士保護和捐贈文物的行為進行鼓勵,同時表示會加強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為文物捐贈創造更好的條件,以期有越來越多的珍貴文物能夠進入博物館,並在博物館中得到妥善的保存與利用。

故宮博物院在得知何剛在工地上不幸遇難的消息后,第一時間發文悼念並聯系了商水縣委宣傳部了解情況。鑒於何剛生前家庭屢遭變故,生活遇到極大困難,此次又罹此大難,故宮博物院決定再次向何剛同志家屬提供10萬元的困難補助,幫助家屬渡過難關。

圖片為何剛捐贈的文物(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也有質疑的聲音:從法律上界定,何剛應算“上交”文物,故宮博物院何來“捐贈”一說?

對這一問題,故宮博物院認為,中國現有法律對於主動上交文物者應享有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缺乏明確標准,這樣很難調動民眾的積極性。而另一方面,在盜掘、販賣文物現象屢有發生的今天,文物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故宮博物院給予何剛’捐贈者’的身份,是對守法者的一種更大鼓勵和認同,有弘揚正氣和帶動示范作用。”單霽翔說。

圖片為文物捐獻者名單(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英國商業哲學家查爾斯·漢迪曾說過: “所謂成功,不在於你位高權重有權有勢的時候有多少人來找你,而在於在你的葬禮上有多少人是不請自來的。”這場追思會,將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何剛生前的善舉,他一生的意義也由此變得更加令人矚目,盡管他本人已經走了。

人們不會忘記這位平凡卻又偉大的農民。因為今后每一位來故宮參觀的觀眾,都能在景仁宮裡專門為捐獻者設立的“景仁榜”上看到何剛的名字。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