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3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2016年11月30日拍攝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淅川陶岔渠首樞紐工程。 |
“中國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今年年初,在瑞士達沃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擲地有聲。
5年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活,對中國人民來說,正在從美好願景加速變為現實生活。
全面深改推動民生改善
這5年,在改善民生領域實現的各項成就,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
截至今年5月,已經有35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會上通過審議的200余份方案、意見等文件中,許多涉及民生。真正做到了“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的推動下,改善民生的步伐持續加速。以醫療改革為例,2015年4月1日,中央深改組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4個月后國家衛計委即宣布,當年10月底前要在全國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12月底前在100個試點城市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2014年,中央深改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條改革舉措﹔2015年,101個重點改革任務完成,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條﹔2016年,97個重點改革任務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個改革方案。這樣的深改成績單,讓百姓心中有了底。
完善制度保障民眾利益
在全面深改的支持下,在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領域,科學合理的制度逐步建立,且落實有效、成績斐然。
目前,中國已建立起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保障網。截至2016年,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87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7.43億人。2016年底,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將代表一個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做出的非凡承諾和成就的“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頒給了中國政府。
在養老保障上,這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持續增長,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2362元。2015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頒布﹔2016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啟動運營,未來的“老有所養”也將更有底氣。
在產權保護上,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公布,“有恆產者有恆心”這句流傳千年的話被寫進中央文件。這從頂層設計上強化了產權保護的法治化路徑,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創業吃了“定心丸”。
在保障就業上,中國連續5年超額完成全年就業目標,每年城鎮新增就業都保持在1200萬人以上,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截至2016年末,全國就業人員已超7.7億人。
改善民生不是一時一日之功,但各領域一串串亮眼的數據,讓中國人民信心倍增。
惠民工程造福萬千百姓
這5年改善民生,除了有制度上的規范和保障,還有更多看得見、摸得到的民生工程建設。無論是在地勢險峻的山區高原修路筑橋,還是對城鎮之中的棚戶區進行改造,改善百姓的居住、交通、用電、用水條件,是惠民工程心之所系。
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項目,從2013年通水至今,東線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輸水已超過100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超過1億。
在對交通的改善上,中國領跑世界。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裡程超過2.2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中國高鐵裡程數將達到3萬公裡,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
為改善貧困人口生活質量,全國多地都持續增加了民生投入,並特別重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項目。比如,吉林省的“暖房子”工程、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惠及數百萬戶居民﹔山東省濟南市創新公租房准入政策,目前已有5000多戶外來務工人員在濟南住進了保障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班瑪、久治3個縣,在去年12月國家電網果洛聯網工程最后一個變電站帶電成功后,徹底告別了“電力孤島”的歷史﹔西藏墨脫加拉薩鄉和甘登鄉,這中國最后兩個沒有通公路的鄉,也將於今年年底修通到縣城的公路……
一盞燈、一條路、一座房,不僅改善了民生,更是溫暖了民心。(記者 李貞)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