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4日11: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李向東,男,漢族,1984年11月出生,昆明市公安局呈貢分局雨花派出所民警。作為一名少有的RH陰性AB型“熊貓血”人員,他從2003年開始堅持義務獻血,12本無償獻血証,22次獻血記錄,默默記載了他的獻血之路,13年來他累計獻血量超過6300cc,相當於一名成年人與一名兒童身體內血量總和,幫助了許多病人康復,向社會傳遞出崇義友善的正能量。除此之外,他還擔任昆明市呈貢區紅十字會監督評審委員會委員,和紅十字會的戰友一起全身心投身紅會事業,多次參與公益活動。他堅持“凡人善舉,大愛無疆”的信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和諧幸福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邢紀國,男,漢族,1977年1月出生,中國致公黨黨員,中國改革報寧夏記者站記者。2009年以來,邢紀國經常深入寧夏南部貧困山區採訪,多次倡導和組織“百名專家牽手西部寧夏獻愛”“益凡醫療公益萬裡行”等系列公益活動。資助弱勢群體、特困家庭,幫助殘疾人學技能、找出路,解決生活難的問題﹔引導北京市致公黨在寧夏設立基地和制定產業扶貧計劃,積極帶領各族群眾脫貧。這些年來,他帶動社會力量,累計為寧夏貧困地區捐款捐物達1.28億元,診治病人1900余例,跟蹤救助孤兒65名。先后榮獲寧夏慈善突出貢獻獎、寧夏第四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致公黨中央扶貧開發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張小琛,女,漢族,1985年3月出生,山東省棗庄市市中區實驗小學教師。三尺講台,人生舞台。她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與夢想,用溫潤的愛心、毫無遮掩的真誠、優雅端庄的姿態、樂觀積極的情趣、沉穩內斂的淡定與從容去影響、感化和改變每一個孩子。她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她一直秉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開展志願活動,是志願者公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和骨干參與者,策劃組織並參與了大小幾十余次志願者公益活動,受到各級組織和社會的好評,也贏得了廣大志願者的贊譽。
胡濤,男,彝族,198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火箭軍某訓練團訓練發射營發射連控制排班長。曾被基地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士兵標兵,榮立三等功1次。該同志自幼父母雙亡,與奶奶、弟弟相依為命。剛入伍時得知駐地女孩黃娓丹因貧輟學后,每月從津貼中拿出200元資助其上學,后來弟弟因病雙目失明,他為此背負5萬多元債務,但仍靠撿廢棄飲料瓶、舊紙板等變賣零錢,堅持對黃娓丹的資助,直至她考上大學。9年來,他累計捐助近3萬元,先后資助4個孩子上學。2012年8月,他所在團專門成立“胡濤愛心基金”,籌措善款11.3萬元,資助貧困學生51人,幫助13人重返校園、8人考上大學。2015年,反映其事跡的紀錄片《愛的傳遞》在央視《軍旅人生》欄目播出,《解放軍報》《火箭兵報》也多次報道,在軍地產生熱烈反響。
王留杰,男,漢族,198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原某步兵師通信營副政治教導員。曾被表彰為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河南省感動中原十大人物、河南省擁政愛民模范,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他崇義尚善、胸懷大愛、真情助人。1997年以來二十年如一日資助兩名殘疾學生,2003年開始長年照顧1名雙下肢殘疾人,多次向貧困山區林州市石口學校贈送學習用品,建立愛心圖書室。2012年協調所在連隊與駐地特殊教育學校建立幫扶關系,長期為50多名殘疾孩子提供幫助。成立“王留杰學雷鋒小組”,開展活動近千次,捐款10余萬元,幫助50余位殘疾人及其家庭走出困境。央視《軍旅人生》欄目對他助殘幫困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