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陳清洲:一個人“照亮”一座城

草根故事·人民警察陳清洲:用生命守護交通安全

 

  5月10日,陳清洲在灌口鎮李林小學給小學生上交通指揮課。

  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集美大隊灌口中隊中隊長陳清洲是一位“人畏人敬”的交通警察。“畏”的是他鐵面無私,嚴格執法﹔“敬”的是他禮貌待人,文明執法,對每一個違反交規的人都耐心教育。

  今年41歲的陳清洲,出生於閩南鄉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從小就想當警察,為了實現夢想,他從鄉下來到城裡打工,小學文化的他依靠自學上了成人高中夜校,然后考上電視大學,繼而通過公務員考試圓了警察夢。

  六年前,他調到灌口中隊任指導員,正是由於他的到來,讓灌口鎮轄區140多平方公裡范圍的交通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灌口鎮位於廈門西北端的城郊接合部,是廈門連接漳州、泉州的交通咽喉。但在六年前,這裡沒有一個紅綠燈,沒有一座人行天橋,沒有一米隔離護欄,沒有一盞路燈,轄區內國道324線的15公裡路段漆黑一片,交通設施落后,交通事故頻發。

  為了改變這裡交通安全設施一窮二白的面貌,陳清洲就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轄區逛馬路搞調研,仔細觀察車流行人安全動態,了解當地交通安全管理情況,不厭其煩地向各級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反映轄區交通安全設施嚴重缺乏的現狀,尋求解決辦法。在他的努力和相關人士支持下,近年來當地政府先后投入專項資金6000多萬元,相繼建成了18條斑馬線、15座紅綠燈、86面交通標志、3座人行天橋、128米減速帶和萬米隔離護欄,轄區內的國道324線15公裡路段全線亮起了路燈,夜晚不再是漆黑一片。

  紅綠燈設了,斑馬線劃了,隔離護欄建了,但是必須讓群眾遵守交規,交通安全設施才能發揮作用。灌口鎮轄區12萬人口中農村和外來人口佔絕大部分,他們的交通意識相對薄弱,車輛、行人有章不循,交通秩序十分混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陳清洲開始實施“交通安全教育”。

  陳清洲對“交通安全教育”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也有一套獨到的宣傳教育方法。在灌口交警中隊院內,有一個百米“交通安全長廊”,還有一個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電教室。交通安全知識和各類交通事故案例在這裡應有盡有,來到這裡的司機和居民群眾都會受到感染,自覺不自覺地接受安全教育。在當地一所小學,陳清洲精心設計了一個模擬交通崗,全校上千名小學生可以輪流在這裡“當交警”,模擬指揮交通,從小培養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此外,陳清洲還組織“小電影宣傳隊”利用晚上時間深入社區、農村,一邊放映事故案例,一邊講解,一邊穿插交通安全知識有獎競答,讓人們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陳清洲就是這樣利用各種機會,深入社區、農村、學校、企業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將口頭上的“維護交通安全”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為了更廣泛地與群眾溝通交流,2009年8月,陳清洲建立實名博客,成為廈門首個 “吃螃蟹”的交警。哪裡路況不好,哪裡發生交通事故,哪些是典型案例,甚至是交警個人生活工作的酸甜苦辣,陳清洲都發到博客上。他已有200多篇有關交通安全知識、交通事故分析、交通管理服務工作交流等方面的文章發表在博客上,引起廣大博友的共鳴。

  陳清洲由於常年超負荷工作,患了重型肝炎並發展到肝硬化,現在他每個星期都要打一針加強劑控制病情。醫生告訴他,打這種針劑一個療程3個月,需要在醫院住院觀察,因為打針后第二天就會出現強烈的頭痛、發燒、惡心、嘔吐、焦躁等反應症狀,必須臥床休息。可他每次不等反應過去,就返回工作崗位。病情的折磨,讓他的身體一天天削瘦下去,很多人為他擔心,並感到不解,而陳清洲總是淡淡地說:“如果我的努力能夠減少一些交通事故,付出生命也值!”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1】【2】【3】【4】【5】【6】【7】【8】【9】【10】【11】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黃瑾、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