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陳清洲:一個人“照亮”一座城

廈門市公安局號召全市民警向陳清洲學習:從警21年 大愛無疆亮"心燈"【4】

2016年12月16日13:46    來源:廈門網-廈門日報

原標題:廈門市公安局號召全市民警向陳清洲學習:從警21年 大愛無疆亮"心燈"
 

【點亮平安之燈】

為亮燈奔走 3年穿壞27雙皮鞋

通過趣味游戲讓小朋友學習交通安全常識。

他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心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他的推動下,國道的路燈亮起來了,校門口的斑馬線設置起來了,交通事故少下來了,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亮燈警察”。

說起灌口的“亮燈工程”,有一段小插曲。2006年2月,陳清洲來到僅有5名交警的灌口中隊擔任指導員。剛到任的第三天晚上,他帶著妻子和女兒經過灌口。

“爸爸在這裡上班。”路上,陳清洲跟女兒介紹自己的新崗位。女兒卻滿臉疑惑:“爸爸是不是不乖,怎麼被‘趕’到這個黑乎乎的地方來?”當時女兒才四歲,孩子無心的一句話,讓陳清洲留意到,灌口不少主干道連一盞路燈都沒有。

灌口位於廈門西北部,面積不小。陳清洲剛到任時,這裡已有10多萬人口,其中交通意識淡薄的外來人員和農村居民佔95%以上,貨運車輛和摩托車佔80%以上。與之相對應的,卻是交通情況的復雜以及交通設施的薄弱——路口多、彎道多、陡坡多,一座紅綠燈、一條地下通道都沒有,轄區15公裡的324國道段,一盞路燈也沒有。

當時的數據顯示,灌口轄區交通事故80%發生在夜間。亮燈,成為破解交通難題的當務之急。

“生命隻有一次,等出事就晚了。”“交通安全,設施是基礎。”這些是那幾年陳清洲一直挂在嘴邊的話——作為一名交通警察,他見過太多交通事故帶來的生離死別。沒多久,陳清洲就夾著一本本子出發了,他要為夜行的灌口群眾,點亮一盞平安之燈。

很快,他的本子就被各種線條、標示物填滿:這裡有學校,缺少斑馬線﹔這裡岔口多,需要一座紅綠燈﹔這段國道和村道的交叉路口,夜間極易發生交通事故……當時與他搭檔的民警洪發庭至今還記得,從灌口往漳州山重有一條復雜的山路,彎道多、陡坡多,為了勘察路況,清洲幾乎都是徒步上山,在他的奔走推動下,這條山道變成一條有完善交通標識的美麗鄉村路,成為通往十裡藍山景區沿途的一道風景線。

從2006年到2009年,推進“亮燈工程”的3年期間,陳清洲走田間、爬山路,穿壞了27雙皮鞋。也是在這3年期間,他曾兩次因肝病住院,但指標一降下來,惦記手上還有工作的他就跑出醫院,醫生攔都攔不住。

當年,陳清洲總是隨身攜帶一份關於轄區交通情況的報告,各種交流會、座談會,隻要抓到機會,就不厭其煩地向各級領導匯報、“游說”。再后來,說得多了,報告都不用帶,張口就是一串數字。

多年后,在一次接受採訪時,陳清洲笑著說起這段往事:“以至於現在有的部門領導看到我,還經常開玩笑:清洲啊,我們一看你就害怕。”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2006年到2009年,相關部門投入數千萬元,作為改善灌口交通設施的經費。14所中小學校門口,設置起了斑馬線和減速帶﹔18個交通復雜路口,豎起了廣角鏡﹔轄區324國道15公裡路段,設置了10座紅綠燈,安裝了路燈﹔甚至在偏遠的雙嶺、東輝、田頭等山村,村民門口的路燈,也亮了……

灌口百姓們忘不了陳清洲,給他取了一個好記又親切的名字:“亮燈警察”,表達他們對這名好警察淳朴而真摯的感激。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