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觀天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葉  梅

2016年11月11日16: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丙申春天來得很早,北京的櫻桃花剛到四月就開了,小小的蓓蕾在一夜春雨之間,綴滿樹枝,去往西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路上便能隱約聞到花兒的芬芳。在芳香的氣息裡,我走進那座全國一流物理學家匯集的大院,迎面見到一座奇異的雕塑。

人們告訴我說,這雕塑名為“物之道”,兩組螺旋式鋼管象征的是陰陽兩極,向著不同方向旋轉,由此產生巨大力量,表明天地萬物均系對立物的統一。雕塑正面刻著:“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為物之行,物為道之成,天地之藝物之道。李政道,二OO一年四月十日”。

這座引人注目的雕塑正是來自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的創意。他熱愛書法繪畫,用中國的筆墨寫下了那些富有中國哲學意味的文字,用藝術的語言闡釋了正負電子的對撞。

在這個對我來說具有挑戰性的春天,我走進陌生的科學殿堂,准備撰寫關於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造始末的報告文學,隨著採訪的逐漸深入,李政道先生對此項工程的貢獻及個人魅力越來越鮮明地凸顯出來。

早在1956年,中國科學家就開始建議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北京譜儀的建造(被稱為“BEPC”工程)才得到正式批准。李政道先生后來對此有過歸納。他曾經判斷說:“基礎科學清如水,應用科學生游魚,實用科學魚市場,三者不可缺其一。”北京電子對撞機就像一條從雪山發源的河流,延伸、牽引著無數涓涓小河,促進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誕生,涉及高功率微波、高性能磁鐵、高穩定電源、高精密機械、超高真空、束流測量、自動控制、粒子探測、快電子學、數據在線獲取和離線處理等高新技術,其設計指標幾乎都達到了當時國際技術的極限。中國工業界在“BEPC”工程基礎上制造出了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產品,應用於航天、醫學及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造福於中國也造福於人類。

事實証明,清如水的基礎科學,造就了豐沛的水源,滋養鮮活的“游魚”和市場,有力促動了中國現代化的迅猛發展。它的創造者們——中國科技人艱苦奮斗,數十年艱苦努力,其間有許多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和難忘的故事。但我採訪到的那些優秀的科學家無一不提到李政道先生,方守賢、葉銘漢、鄭志鵬、張闖、徐紹旺、柳懷祖,他們都是當年電子對撞機建設以及二期改造的親歷者,其中好幾位還曾擔任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長,還有風華正茂的現任所長王貽芳等諸位。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回憶當年,幾乎都說道:“有一個人的功勞不能忘記,那就是李政道。”還感嘆道:“李先生這個人啊,為了中國的科學,不惜力。”

一個很家常的說法,不惜力!大家有目共睹,李政道先生為了中華大家庭,把自己當成了該盡責任的孝子,殫精竭慮。

上海出生的少年李政道,經歷了戰亂流浪,先后在浙江大學、西南聯大求學,1946年7月從上海坐船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去時他還未滿20歲,只是一個滿懷求知渴望的年輕人,回來卻已是譽滿全球、世界頂尖的科學家。

1972年9月,他帶著妻子秦惠君回到中國,先是在上海參觀了一些地方,看著看著,李先生皺起了眉頭。他與夫人又來到北京,京城一批科學家聽說他要來,早就望眼欲穿,在他下榻的北京飯店,張文裕、朱光亞、何祚庥等紛紛前來拜望。李先生與他們徹夜交談,他談到他的憂慮,說他察覺到中國關於基礎科學研究和培養年輕科學人才方面存在很大不足,與國際相比已經形成斷層,他要把這些問題提出來。

是啊!張文裕他們迫不及待地說,此前,他們剛剛以18名科技工作者的名義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建議要盡快建造高能加速器,加強基礎科學的研究。讓他們驚喜萬分的是,周總理竟很快回了信,批復道:“這件事再也不能延遲了。”

李政道聽了這一切,感慨萬千,他與國內的這些科學家一拍即合,同時意識到對祖國的一份責任歷史性地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他毫不猶豫地說,我支持你們。

張文裕興奮地告訴他,周總理還讓他們來向他請教。李政道當即表示回到美國后,要請一批高能加速器的專家幫助,還要給國內的科學家創造出國交流的機會。從此,李政道與祖國有了密切來往。夫人秦惠君最能察覺出他的變化,丈夫除了一如既往的認真教學和研究工作之外,還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為中國的科技教育事業奔忙。

他出了各種主意,拿出一系列詳盡的方案,一次次找時間親自回到國內,隻要有機會見到中國領導人,他都會誠懇地提出一些建議。

有一位叫伯恩斯坦的科學家寫過一篇《宇稱問題側記》,開篇便說道:“自從第一顆原子彈的巨響震動人寰以后,物理學在人們的心目中就變了樣子。物理學作為幾乎是純科學由學者們在大學和研究所裡進行研究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且很可能永遠也不會再返回。”

伯恩斯坦的預言在日后不斷得到了應驗。他寫這篇文章與李政道有關,李政道當然更為真切地懂得這一切,國際科學界的科研水平日新月異地發展,中國的科研也需要快步向前。

他每次回國都會給國內的同行們帶去一些寶貴的資料,第一次回來時特地在美國買了一台最新技術的計算器和兩塊集成電路,甚至動員妻子將岳父秦夢九遺留下的22件珍貴文物全都捐贈給了國家,其中那座遼代花魚瓶精美絕倫,為稀世珍寶。

隻要祖國需要,他願意盡其所能,傾其所有,他經歷了人們的肯定和有些人的質疑,幸運的是他迎來了中國科學的春天。改革開放帶動了科學大踏步前進的步伐,1984年10月7日,BEPC工程破土動工,鄧小平來到高能所參加奠基典禮,他彎下腰為奠基石鏟了第一锨土,然后說:“我相信這件事不會錯。”

根據中美兩國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合作的協議,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派出幾百人次的科技人員赴美學習考察,並邀請美國專家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現場解決設計和研制中的問題,派人長駐美國採購所需器材,李政道在其中穿針引線,鋪路搭橋,成為最忙碌的人。

他平時為人謙和,彬彬有禮,工作起來卻一絲不苟,對既定目標更是堅定執著。他憑著一片赤子之心,給祖國的科技教育發展提出了一個個金點子。他發起組織美國主要大學在中國聯合招收物理學研究生,因他最早的提議,中國才有了博士后制度,建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高等科技中心等,這些重大的舉措幫助21世紀的中國造就了大批人才。

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內,我驚訝地看到有關李先生的好幾萬封書信,那些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信箋上,流淌著李先生的筆跡,那是當年他給世界各國一流大學的校長、教授所寫的一封封推薦信,密密麻麻,情深意切,他以自己的信譽為中國的學子們打開了一扇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許多年裡,他像一位親切的長輩關心著中國留學生的成長。在國外,他不僅親自帶學生、傳知識,學生之中有人生病、遇到切實的困難,他還會擠出時間親自過問,幫忙解決。留學生們都叫他“總家長”。

多年之后,中國有了一批批“海歸”,他們活躍在中國科技、教育、政治、經濟各個不同領域裡,成為不可或缺的領導或骨干,真好比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派桃李芬芳啊!

李先生酷愛藝術,他第一次回國時,身邊就攜帶著一份想要會晤的國內藝術家名單,如吳作人、黃冑、吳冠中、李可染等,后來在他提議創辦的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中,他常常把藝術家請進來,給不同的會議創作“主題畫”。

他會向藝術家們介紹他對科學與藝術的理解,介紹某一個科學主題的含義,然后請他們放開想象的翅膀創作。

1985年,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召開《場、弦和量子引力》國際學術研討會,李政道邀請到著名畫家李可染,之后畫出了一幅《核子重如牛,對撞生新態》,畫的是兩頭壯實的公牛肌肉緊繃,拼出了所有力氣,低頭對撞。曾經畫遍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的李可染先生在畫完這幅雙牛對撞之后,卻是氣喘吁吁,連說太累了。他是在牛的對撞之間,感受到巨大而又猛烈的風馳電掣般的千鈞之力。這畫作,一時傳為佳話。

這樣的把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的故事很多,因為李政道本人就是一位將科學與藝術完美融於一身的科學家。

在採訪方守賢院士時,他拿出一些珍藏多年的賀年卡,這些卡片圖案精美,其上有盛開的花朵,亭亭的綠樹,丹麥式的小屋,還有十二生肖,那都是李政道先生親手所繪。后來聽王貽芳先生說,每年春節將至,李先生都會以這種方式給朋友們送上一份份祝福。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裡,我還見到了李先生更多的畫作,它們色彩斑斕,飽含深意,卻又帶著歲月抹不去的純真和新穎。

“細推物理日復日,疑難得解樂上樂。”李政道將物理科學的探究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而且,他為中國的物理研究貢獻了力量。

當年,人們對中國建造對撞機曾一度充滿疑惑,因為技術難度極大,許多方面在國內都是空白。有人比喻說好比站在鐵路月台上,想要跳上一輛疾馳而來的特快車,跳上去了就飛馳向前,而如果沒有抓住,便會摔得粉身碎骨。但結果是,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創造了一個奇跡,不僅在短短4年間建成並投入使用,而且又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最好效果,得到國際科學界普遍的認同和贊揚,被稱作是中國繼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衛星之后所取得的又一偉大科研成果。

1988年金秋,鄧小平一行來到北京西郊,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正在運行的正負電子對撞機,然后來到一座大廳裡,接見了幾百位參加BEPC的建設者和出席中美高能物理領域第八次合作會議的代表。在聽取了關於對撞機建設情況的匯報后,老人啜了一口茶,面帶微笑地說:“過去也好,今天也好,將來也好,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他轉過頭來,朝所有人粲然一笑。

李政道先生也是粲然一笑。

雖然我從未見過這位科學偉人,但對他燦爛的笑容卻並不陌生,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李先生那張開懷大笑的照片,陽光般透徹明亮,讓人感受到力量和溫暖。

今年11月將迎來李政道先生九十誕辰,這樣的日子,不能不讓人表達對科學及科學家們由衷的敬意。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0日 24 版)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