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栗戰書:繼承弘揚中辦優良傳統和作風 推動“三服務”工作再上新台階【5】

(2016年6月30日)

2016年08月12日09: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為黨工作不講條件不計付出

埋頭苦干、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也是中辦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哪一個不是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典范啊!有的同志可能看過《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這部電影,講的是1961 年周恩來到河北邯鄲伯延公社調研,在不到100個小時的時間裡,夜以繼日走村入戶、深入調研的感人故事。河北干部群眾對這段故事都是非常熟悉的。周恩來同志的一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有時甚至超過18個小時。1972年周恩來患病以后,隻要身體尚能支持,他就堅持工作。從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了大小13次手術,平均40天左右一次,到1975年6月,他的體重隻剩下30.5公斤。這期間,除了批閱、處理文件外,他同中央負責人談話就有161次,與中央部門及有關方面負責人談話55次,會見外賓63批,在會見外賓前后與陪見人談話17次,在醫院召開會議20次,出醫院開會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談話7次。周恩來同志的這種精神,就是共產黨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真實寫照!

現在,我們搞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了,各方面條件也改善了,但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永遠不能丟的。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一天有多少事要處理啊!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哪一位能在節假日好好休息啊?往往都是晚上十一二點了還往領導同志處送文件,晚上十一二點了還收到領導同志處退出來的批件。這次總書記出訪,在塞爾維亞包括兩個晚上休息時間,共停留49個小時,出席了17場活動﹔在波蘭停留39個小時,包括兩個晚上,出席了13場活動﹔在烏茲別克停留不到72小時,包括三個晚上,出席了36場活動。往往都是一大早開始,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到住地,中午也不休息,還要批閱文件、處理日常政務。出發時,一般都是飛機起飛平穩后就開會部署工作,回程途中,也是在飛機上開總結會。

總書記在“5·8”重要講話中說,中辦很多老同志,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一干就是幾十年,干了一輩子,也奉獻了一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總書記還說,“奉獻精神,是中辦人的鮮明特質,中辦是有這方面優良傳統的。”這是總書記對中辦人的最高獎賞!我在陝西工作的時候,有人給我講了中辦一位老主任的事跡,就是2000年北戴河暑期,這位老主任的夫人患肺癌住院,醫院幾次下了病危通知,當時正好有很多要緊的工作,兩三個小時的車程他都沒有趕回北京看一看,直到夫人去世他都沒能見上最后一面,回京料理喪事,前后也就待了三天又趕回了北戴河。還有一位長期在秘書局工作的同志,后來調到另一個單位,剛到這個新單位時,每天下午5點下班,還挺不習慣,那麼早就到了家門口,自己都不相信。有一次這位同志無意中看到自己家的門牌號,才知道自己住的准確地址。原來在秘書局每天都是早上上班天沒亮就走了,晚上回家天黑了也看不見,因此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自己家的門牌號。中直管理局食堂的一位同志是這次中直機關表彰的先進,昨天我在現場聽了他的發言,也非常受感動,他40 多年如一日,從未休過假,從未離開過三尺灶台。中辦像這樣的同志還很多,秘書局文印中心的同志們,經常是通宵達旦工作,文通處的小伙子們一天不知要跑多少個來回﹔法規局擬文核文,字斟句酌,那麼大的工作量要做到“零差錯”﹔紀念堂管理局的技術人員,常年在地下室工作﹔還有其他局室館院等,都離不開一大批無私奉獻的同志,這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任廣振同志說,“人應如樹,站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倒下是一根優質的棟梁。我願做一棵大樹,活著、死了對人民都有用!”對我們大多數黨員干部來講,也許我們的崗位都是普通的、平凡的,並沒有轟轟烈烈的驚天偉業,但平凡不等於平庸,平淡不等於平常。我們就是要從一件一件的具體工作做起,從最簡單、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起,注重把自己崗位上的、手中的事情做好。記得去年青年文明號演講,中南海電信局的同志說:“有一種工作,沒有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其中的快樂。”這就是中辦人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中辦的“三服務”事業,就是需要這樣的精神,就是需要這樣的干部!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國內活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