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賴 睿
2016年08月01日10: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修復后的《紅衣牛背雨絲絲》 |
![]() |
馮鵬生(右)在修復美術作品 |
![]() |
修復操作過程特寫 |
“美術作品修復就像醫務工作一樣神聖而重要。從事藏品保護與修復工作的專業人士就是藝術品的‘保健醫生’和‘手術醫生’。”日前,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國家美術藏品保存修復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如是說。
今年7月至9月,由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國美術館主辦並實施的“國家美術藏品保護與修復示范項目”在北京舉辦。作為項目的核心內容,我國和來自英、法、美、日等國的數十位文博界專家齊集研討會,圍繞國家美術藏品保存與修復的相關政策、原則理念、現代科技介入等話題進行探討。
各國保護修復方法不盡相同
美術藏品修復並沒有統一的方法,各國在修復理念、方法、程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例如,美國的油畫修復師希望借助更多機器,形成規模化的工作方式﹔而意大利和俄羅斯則更強調手工操作,突出材料的細致。
法國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埃瑞克·勒費布爾表示,在法國,有很多與博物館藏品保護相關的機構,包括為修復師提供培訓的學術機構、進行分析的實驗室和博物館等。策展人、博物館管理人員需要與修復師探討並制定藏品的具體保護方法。
“此外,建於1999年的法國博物館保護中心,主要是分析和保護博物館的藏品,擁有包括粒子加速器在內的很多先進設備。30多位專業人員分別在考古學、雕塑學、油畫、紙質作品、攝影作品、裝置藝術、當代藝術部門工作,他們也成為公立博物館的咨詢人員,提供環境質量、材料特性、存儲條件等一系列建議。”埃瑞克·勒費布爾說。
英國泰特美術館修復部主任黛博拉·波特女士介紹了他們的藏品收購流程:藏品組每兩周召開一次會議,以決定待收購的藏品。在這個會議上要討論為什麼購入這件藏品,決策過程會考慮與此相關的風險和后續保護面臨的成本。這個成本包括它的儲存成本、空間成本,包裝和運輸的要求,甚至報廢因素都會被考慮其中。
保護修復或促進捐贈者信心
相比世界名館,國內美術館在藏品修復方面起步較晚。中國美術館保存修復中心於2010年4月起籌建,主要致力於中國畫和油畫的修復維護。對鄧拓捐贈的古代繪畫進行修復是首個項目,4個專家修復組用近3年時間共修復整理鄧拓捐贈的145件(套)作品。
中國美術館保護修復中心工作人員鄧峰介紹,他們從事的保存修復項目,既有應急性的維護項目,也有多光譜的檢測項目、捐贈作品的修復專項、圍繞某件作品進行的完整修復項目。而且,修復藏品往往還伴隨著意外收獲。
例如,老舍藏齊白石作品保存修復項目,就是以保護修復促進收藏的典型。據了解,修復前的作品《孤雁》有多處破損,“孤雁”一分為二,經修復人員的巧手,“孤雁”重新展翅。作品《紅衣牛背雨絲絲》 則採用了補紙修復,其補紙的地方是可以去掉的。這不僅需要修復者的精湛技藝,還要求他具有深入的解讀能力。正是這份嚴謹與執著,讓老舍家屬將修復后的《孤雁》《紅衣牛背雨絲絲》 等4件作品全部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保存與修復不僅是對已有藏品的保護,也可能促進捐贈者對美術館的信心。”鄧峰說。
吳為山認為,面對藝術藏品,需要建設設施精良、人員齊備、技術過硬的“藏品醫院”。讓作品以最健康的面貌展現在公眾面前,讓它們真正發揮“活化”功能與審美教育的作用。“任何藝術品都是通過物質載體來體現智慧和精神的,但物質是有壽命的。我們所探討、研究的保護與修復,就是通過延長物質壽命而持續精神生命。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從對藝術品的情感和尊重出發,發揮物質性能的極限,獲得物質與精神、技術與藝術的雙重超越。”
保護修復工作將得到快速推動
盡管國外名館在藏品修復方面走在前列,但是國內機構正在奮力追趕。文化部副部長董偉表示,近年來,文化部立項並實施“國家美術收藏工程”,美術藏品的保護與修復工作就是該工程的重要內容。他透露,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正在開展,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藏品保存狀況的普查,全面記錄當前美術藏品的完好程度、保存修復信息等。在此基礎上,將通過設立美術館藏品保護與修復示范中心等方式,加強藏品的科學保護與修復,建設國家美術藏品檔案及數據庫,制定國家美術收藏政策和法規等。
隨著國家美術藏品普查工作的推進,國內美術館界保存修復工作也將得到快速推動。據悉,在未來建成的國家美術館內,將有1000余平方米的使用面積作為修復中心的工作空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