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世界形勢風雲激蕩。
95年風雨兼程。站在新的時空坐標,中國共產黨領航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在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中,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成大事者,觀大局,謀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縱覽國際風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一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外交新格局正在全面展開……
此時此刻,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此時此刻,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全面布局——以戰略思維做大世界“朋友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氣派
“永遠的朋友,真誠的伙伴。”
6月17日,習近平主席踏上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出訪行程。訪問前夕,習近平在塞爾維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道出了中國與世界深度互動的經驗與心跡——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願做國際社會可以信賴的伙伴和朋友。
這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第22次出訪。三年多來,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的足跡已遍及五大洲40余個國家,其中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更是中國元首首次到訪。舉棋落子間,新時期的中國外交布局實現全覆蓋。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謀勢。
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和平與發展方向深刻變化。
順應時代潮流,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既積極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既讓中國更好地利用世界的機遇,又讓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國的機遇,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新時期,站在中國與世界關系調整的關鍵節點,中國共產黨大力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
“當前,國際形勢和中國自身發展將中國再一次推向新的歷史起點,也決定了中國外交必須與時俱進、做出新的戰略調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說。
2014年11月29日,新中國歷史上第二次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確提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並為不斷拓展和深化外交戰略布局指明了路徑。
抓好周邊外交工作、運籌好大國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推進多邊外交,中國外交在延續基本布局框架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增添新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領導人一次次“走親戚式”訪問,一個個合作大單的簽署,承載著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打造命運共同體的滿滿誠意。
從推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到中俄關系達到前所未有高水平,再到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中國外交的大國關系框架清晰而穩定。
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中阿“百千萬”人文交流工程……一條條實實在在的合作倡議,將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合作推向新高度。
金磚國家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議、給出中國方案,中國在多邊舞台上的身影更加閃亮,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秉持結伴而不結盟的原則,中國已同80多個國家、地區或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中國外交戰略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這是以務實的態度認識新情況、新問題,從國際國內形勢的聯系中把握前進方向。”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宮力說。
合作共贏——以廣闊胸懷擁抱世界,推動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開拓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境界
2016年1月21日,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合作建設的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雅萬)高速鐵路項目在萬眾矚目中正式動工。
“雅萬高鐵建成將為當地帶來10倍於之前的客流量,對萬隆經濟發展有巨大刺激作用。”對於這一合作項目,萬隆市長裡德宛·卡米勒滿懷期待。
印尼雅萬高鐵、俄羅斯莫喀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中國高鐵加速“出海”,成為中國經濟實力在海外的一張新名片,也使得“一帶一路”這條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漸入人心。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中國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為中國同各國開展合作共贏展開一幅史詩般的宏偉畫卷。兩年多時間,“一帶一路”倡議應者如雲:超過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合作意願。
一時間,“發展戰略對接”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高頻詞——
同蒙古國“草原之路”對接,同印尼“全球海洋支點”發展規劃對接,同越南“兩廊一圈”對接,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同英格蘭“北部振興計劃”對接……
還有同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同阿拉伯國家“1+2+3”的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廣闊‘朋友圈’,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添加進入‘朋友圈’。”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
惠己而達人。建設“一帶一路”,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倡議,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既有利於中國自身擴大東西雙向開放、加快經濟發展轉型,也有利於沿線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實現均衡、包容發展。
“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我們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過去三年間,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25%以上,而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保持6.5%以上的增速,進口商品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6000億美元。
正如世界的繁榮穩定為中國發展提供難得機遇,中國的發展同樣也是世界的機遇。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投資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踐已經証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乘勢而上,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南部非洲研究與文獻中心資深研究員菲莉絲·約翰遜指出,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將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創造機遇,充實南南合作的內涵與形式,尤其是為“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常年飽受動亂之苦的國家帶來穩定和平的曙光。
大國擔當——主持公平正義,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繪制共同繁榮新願景
“無論按何種標准來看,中國都已經恢復了它在世界上影響最為廣泛的那幾個世紀中的地位。現在的問題是,它在目前尋求新的世界秩序的努力中如何自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寫道。
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中國影響力的增長部分歸因於中國的建設性參與:“這樣的參與,樹立起了他國對中國的信任。”
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誕生,到“兩個中間地帶”的分析,再到“三個世界”理論的提出,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探索同世界各國的相處之道,逐步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戰略理論。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共產黨人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
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館展廳,前來參觀《復興之路》常設展覽的觀眾絡繹不絕。正是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闡述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表達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
“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中國人民的福祉,也追求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
從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到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從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和投票權提升,到人民幣“入籃”,從“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到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投行的相繼成立……為全球治理注入積極的正能量,中國主張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同。
推動《巴黎協定》達成、抗擊埃博拉、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加強國際防災減災合作、開展減貧與發展合作……為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積極作為,中國力量被廣泛贊譽。
伊朗核問題、朝核問題、阿富汗問題、敘利亞危機……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中國作用有目共睹。
“在西方大國認為經濟增長乏力制約了自己的行動能力的時刻,中國開始承擔更多全球責任,這意味著新資源的注入,從而讓前景更加樂觀。這也為加強國際合作和穩定中國與西方的關系,帶來了希望。”美國蘭德公司國際防務高級分析員蒂莫西·希思說。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王逸舟表示,中國正在探索國際公共產品供應之道。“這是中國的必由之路,是中國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角色。相信多年以后會帶來全球格局和秩序的深刻變革。”
仲夏的西湖風光如畫,連綿的蓮葉簇擁著游人如織的斷橋,訴說著千年的歷史滄桑。數公裡外,一座大橋飛架錢塘江上,連接著杭州的過去與未來。
再過2個多月,一座新“橋”也將現身杭城——一個由二十根線條描繪出的橋形輪廓將出現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現場,寓示對二十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之橋、國際社會合作之橋、面向未來的共贏之橋的殷切期盼。
在全球經濟處於重要轉換期的關鍵時刻,二十國集團主席國的接力棒傳到中國手中。如何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如何推動二十國集團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經濟合作方向……世界期待杭州峰會上看到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李忠發、劉華、郝亞琳、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