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探訪左翼作家柔石的革命歷程——隻願錦繡的山河,還我錦繡的面

2016年06月22日10:51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隻願錦繡的山河,還我錦繡的面

魯迅先生在著名雜文《為了忘卻的紀念》中,這樣回憶柔石:“無論從舊道德,從新道德,隻要是損己利人的,他就挑選上,自己背起來。”

柔石(1902年—1931年),寧海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時,柔石任執行委員、編輯部主任。1930年5月以左聯代表身份參加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

在柔石家鄉寧海,相繼出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柔石中學、柔石樓、柔石公園、柔石文學社……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前夕,記者來到寧海,追尋柔石烈士的革命歷程。

柔石故居位於寧海城關鎮西門柔石路4號,1902年9月28日,柔石在這裡出生。這是座舊式磚木結構三合院,門口“柔石故居”四個大字,由魯迅夫人許廣平題寫。故居東側原有一小石橋,橋上鐫有“金橋柔石”四字,“柔石”“金橋”筆名由此而來。

走進門去,一樓左邊是柔石婚房與父母居室,右邊是一間影視放映廳,之間小堂前有一尊柔石塑像。二樓打通的凹字形陳列室裡,是柔石讀過、創作和翻譯的大量文學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創作的《二月》和《為奴隸的母親》。

在這個院子裡,柔石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也形成了魯迅口中“頗有點迂”的性格。“少年柔石常與同學游覽方祠,他非常敬仰家鄉名儒方孝孺,方孝孺剛正不阿的精神也影響著柔石。”寧海黨史研究者葉雅琴告訴記者。

1918年秋,柔石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除努力於學業外,他也開始閱讀一些有關蘇聯和社會主義的書籍。他在一封家信中說:“俄國為實行社會主義之一國,其目的在打破萬惡之政府,以謀求世界之大同,改革貧民之經濟,以求人道之實現。欲人人安樂,國國太平。”

五四運動爆發后,柔石積極響應,在學校加入了文學團體晨光社,開始從事新文學活動。葉雅琴介紹,這個時期,柔石如飢似渴地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革命書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然而,五卅慘案的發生,使柔石真正覺醒,他開始把自己的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把個人對現實的不滿和抗爭,納入向黑暗社會沖擊的洪流,迅速成長為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葉雅琴分析說。

行走在柔石故居,最震撼人心的是他留下的各種手稿。在柔石的一本日記中有這樣的話:“那麼我到底是一個什麼人呢?我全沒有一分國家的觀念,更沒有一分國民的責任。他們結隊呼喊著走,而我卻獨自冷冷靜靜地去徘徊,好似亡了國,都不相干似的,我好算國民嗎……”

柔石寫下一首澎湃的詩作《戰》,成為他要為祖國復興而奮斗的誓言:“呵!戰!剜心也不變!砍首也不變!隻願錦繡的山河,還我錦繡的面!呵,戰!努力沖鋒,戰!”

“在柔石心目中,一直有一個教育救國的理想。”葉雅琴說,1926年,柔石回到家鄉,和一批寧海青年創辦寧海中學,當時招收100多名高小畢業生及初中肄業生。“寧海中學是一所建校即建黨、創立了寧海第一個黨支部的學校。以學校為基地,柔石和進步青年積極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在寧海掀起了一波學生運動高潮。”

在柔石故居,由柔石創作的《寧海中學校歌》印在牆上,歌詞慷慨激昂:“我們琢磨著身心,我們陶冶著精神。沖破黑暗的勢力,做個人數的救星。前途希望無限!”

1930年,柔石在上海閘北區加入中國共產黨。葉雅琴告訴記者:“柔石入黨后,黨的一些主張,有時通過他轉達給魯迅,成為黨組織與魯迅聯系的一個橋梁。”

這一年的10月23日,柔石寫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篇詩作《血在沸》:“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全國的工農勞苦群眾呀!一齊起來,解放我們自己!”這是他共產主義人生觀的真實寫照。

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柔石不幸被捕,后被關押在龍華監獄。2月7日,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革命者,柔石身中10彈而英勇犧牲。(記者 應磊 縣委報道組 陳雲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光輝歷程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