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紀恆在保山市專題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強調精准施策真抓實干

2016年05月15日10:29   來源:雲南日報

昨日,省委書記李紀恆到保山市施甸縣專題調研、檢查督促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必須橫下一條心,扛起肩上責任,盯住脫貧目標干,抓住關鍵問題干,發動群眾一起干,精打細算認真干,各級干部帶頭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實際行動兌現對黨和人民的庄嚴承諾。

“判斷是不是脫貧,收入是個重要指標,但內容還是‘兩不愁、三保障’,這是跳出‘貧困陷阱’的度量衡,也是實現小康的基准線,一定要盯住脫貧目標干。”在施甸縣,李紀恆與貧困戶面對面促膝談心,深入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查看建設進度,與各級干部座談交流。他強調,施甸縣要在重點扶持布朗族聚居的木老元鄉、擺榔鄉的同時,切實抓好全縣脫貧攻堅,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

“你來多長時間了?種幾個棚?投了多少?收入多少?”走進施甸縣大本事公司食用菌產業園的鮮菇種植大棚裡,李紀恆詳細詢問來自木老元鄉大地村新基地組的種植戶李成文。“我今年2月進入,種了5個棚,投入6萬元,1個棚剛收了1季,收入6000元,扣除成本今年最少也能賺2萬多。”“投入的錢從哪來?”李紀恆追問。“每戶縣裡補助扶貧資金2萬元,公司擔保貼息貸款5萬元。”企業負責人趙興繼答。李紀恆聽后十分贊許:“脫貧攻堅千頭萬緒,根本在產業,要抓住關鍵問題干。”他叮囑當地干部,要從嚴從細從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確保數據經得起歷史和群眾的檢驗﹔要精准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建立資金跟著貧困農戶走、貧困農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機制,激發“造血”機能﹔要突出抓好素質提升,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讓貧困群眾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

“干部干、群眾看,扶貧開發是難以成功的,必須發動群眾一起干。”在產業園區,李紀恆與種植戶楊明、阿曉璋、李祖華等人圍坐在宿舍門前聊了起來,得知已有10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駐,大家對增收致富非常有信心時,李紀恆感慨地說,貧困群眾是扶貧攻堅的受益主體、建設主體、發展主體,也是貸款還款主體、風險承擔主體,要充分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扶貧攻堅要精打細算認真干,要把扶貧資金用於真正需要脫貧的人身上,決不能搞‘造盆景’‘壘大戶’‘路邊花式扶貧’等‘面子工程’。”在施甸縣擺榔鄉尖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李紀恆詳細了解易地安置點規劃建設、脫貧攻堅挂圖作戰、建檔立卡管理等情況。他強調,易地扶貧搬遷要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堅決防止貧困戶因搬遷大量舉債,未脫貧增新貧。

“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各級干部要帶頭干。”調研中,李紀恆反復強調,貧困地區黨委、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要真正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廣大干部特別是駐村干部要將脫貧大事當“家事”,把貧困農戶當“家人”,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裡去。對抓扶貧不力或者工作不在狀態、心思不在扶貧的,該問責的要問責,該“下課讓位”的要“下課讓位”,不能因班子或者干部原因影響脫貧攻堅大局。

李小三、張太原一同調研。

(記者 譚晶純)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