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模式研究

——以杭州市為例

譚娟暉

2016年04月27日10: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養老問題日益凸顯。杭州市是我國較早進入老齡化階段的城市,對養老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討地方高校參與社區居家養老的模式及實現的途徑是解決此課題的一個新的方向。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對加強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重大政策制度及時科學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杭州市在現有條件下引入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相當於對社會資源重新整合並進行合理配置,這有利於解決杭州市養老事業面臨的壓力與困境。

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意義

有利於社區養老事業的發展。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地方高校有著豐富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資源,若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其優美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為周邊社區養老提供服務,這既實現了高校資源的共享,同時也緩解了社區養老的壓力。一方面,可提升社區老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另一方面,有利於維系家庭和睦並促進社會穩定,這些均促進了社區養老事業的發展。

有利於地方高校可持續的發展。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有利於學校切合實際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高校可面向全校志願者開設相關課程或者增設與服務老人相關的專業,培養相關人才或者專業人才,拓展學生的實踐內容,豐富學生勤工助學的管道、開辟實習就業的新領域。而且,老人所獨有的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以及其嚴謹的工作態度有利於促進地方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孝”是我國傳統養老文化的基礎與核心,老人將其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家庭和整個社會,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老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高校師生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社區養老工作中來,可以從生活上和精神上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要,通過實際行動喚醒整個社會對尊老敬老養老的重新重視,重塑尊老敬老養老的風尚,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杭州市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模式探討

杭州市有近40所地方高校,與周邊社區的關系緊密,如果能彼此互動發展,則有著良好的前景,具體可採取以下幾種互動模式:

上門服務是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基本互動模式。地方高校擁有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與教授,以及求知欲強、發展水平高的學生,可借助如此豐富的人力資源,有計劃地組織多元化分層次的家庭助理服務。高校師生通過自己上門服務的實際行動,有利於喚醒全社會對敬老愛老的重新重視,重塑敬老愛老的風尚。

資源開放是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深層互動模式。高校可利用自己豐富的教育資源,幫助社區開展各種活動,參與社區養老服務,有利於高校與社會緊密結合,順應高校服務社會的理念。地方高校可根據各自學校的人文和地理特征,將優勢資源定期向周邊社區開放,使其資源得到最佳的利用和配置,實現學校與社區老人資源共享,為參與社區養老作貢獻。

共同行動是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理想互動模式。學校和社區可協同制定共同的目標,一起創造完備的條件,在行動中結成一體,相互提供支持,深層次地提升社區老人居民的生活質量,以達到雙贏的效果。地方高校可與社區內的小區結對,並在社區建立教育實習基地。地方高校師生參與到社區老人的服務中來,可以將其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宗旨傳播到社會上去,擴大地方高校在當地社會的影響力。

杭州市地方高校參與

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實現的途徑制定相關政策給予規范和保障。杭州市委、市政府2010~2015年期間先后下發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市政府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等文件中明確指出:引導和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鼓勵相關院校、培訓機構與用人單位合作開展訂單培養或員工培

訓,培養養老服務管理、老年護理從業人員。但在調查中發現,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缺乏長期的定期的服務,短暫的臨時性的活動居多﹔高校有針對性地對社區老人開展的調研和研發的產品不夠﹔對大學生志願者進社區前開展的培訓不夠﹔地方高校與社區工作者交流合作的力度不夠等。為了使政策更好地落實,筆者認為,還應以法規的形式加以規范和保障,規定學校和社區在發展社區養老過程中各自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建立地方高校參與社區養老服務評估體系和評估標准以及激勵和約束機制,以推動社區養老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建立教育實踐基地。地方高校在老人較多的社區建立養老服務社會實踐基地,通過大學生志願者的活動擴大影響,逐步讓高校更多的資源向社區開放,使在社區養老的老人獲得更多的支持,收到更好的效果。通過這個基地,大學生可以充分接觸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鍛煉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與老人接觸,以及對養老服務的各種需求進行充分的調查與了解,大學生志願者才能夠在實際中有針對性地從事各項社區養老工作,並做到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將自身具有的技能和特長與老人的需要緊密結合,切實滿足社區老人的需要,從而促進社區養老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杭州市地方高校大學生志願者已經開始參加社區養老服務活動,如以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為社區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與家政服務等公益活動,深得社區居民的好評。

整合並開放高校的資源。多維度整合高校資源,使其最大程度地為社區養老所用。如:人力資源方面,高校一般都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可以通過舉辦各種論証會、研討會、培訓會,打造理想的平台,引導教師們自覺參與到社區養老服務中來﹔大學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或者以志願者的身份,與社區的老人結對,盡其所能幫助老人。其它資源方面,高校一般均擁有極為豐富的圖書館館藏資源、龐大的信息庫以及眾多先進的設備儀器,均可適當的面向社區老人開放。地方高校和社區密切合作,可以彌補社會養老在模式和服務上的單一和不健全等方面的不足,使兩者的資源得到最佳的互補和配置。另外,一些工、商科院校還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充分發揮專業特點和優勢,研發一批優質的養老服務產品,緩解現在緊缺的養老服務用品供應市場,由政府購買,為社區老人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

提高社區養老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杭州市大部分的社區工作人員感覺自身專業性不夠,專業能力還有待加強。另外,由於缺乏社區一級的協調中心,社區內的養老資源未能得到很好的整合。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跨學科合作的研究也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實施對社區老人的照顧過程中,缺乏各類專業人士和行業聯盟的指導。所以,特別需要在社區和專業人士、行業協會之間,構建研究的長效機制,形成規劃和培訓的長期互動平台,由高校以及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來幫助指導和評估,以提高社區養老的服務質量。同時,對於高校工作人員和大學生志願者,在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前,也要進行相關的調查和適當的培訓,以增強其自願服務的精神,提升其專業技能,從而更好地為社區養老奉獻自己的愛心。

(作者系浙江農林大學副教授)

《杭州》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