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發生在我省城市裡的好人好事,已多次登上央視等媒體,被全國網友點贊:在駐馬店,多處挂滿衣服的“友善之牆”,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被各地紛紛仿效﹔在鄭州公交車上,一位不留姓名的白衣女子挺身而出,急救一位暈厥老人,同車乘客一起為她幫忙加油……
近年來,我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三大創建”活動不斷深化,中原大地環境優美、服務優質、誠信有序、友愛和諧的社會風貌日漸形成。
文明共建讓城市生活更溫暖
“護城河改造提升,公園綠地越建越多,生活環境是越來越舒心了!”說起許昌近年來的變化,當地居民由衷地贊嘆。
如今,走進魏都許昌,花木飄香,碧水環流,三國文化景點與現代城市園林交相輝映。2015年,許昌以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和動力,明確持續深化創建文明工作227項指標任務和18項重點工作,全市文明創建工作朝著“城市更美麗、社會更文明、人民更幸福”的更高目標前進。
“創建的目的不只是獲得一塊金字招牌,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為民辦好更多實事、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才是最終目的。”
省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說,讓傳統美德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是我省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大亮點。
在豫東平原,商丘市立足“商文化”誠信、契約、創新、拼搏和奉獻的底蘊,大力培育樂善好施的民風。任長霞、李學生、蔣秀娟、商丘水上義務救援隊、商丘市義工聯、“送藥哥”姜德強、“街淨哥”軒敬杰……眾多“商丘好人”照亮了人心,溫暖了社會,也成為商丘一張靚麗的名片。
王屋山下,濟源市編印《濟源市市民文明手冊》60萬份,發放到全市每個居民手中,廣泛開展“拍拍你身邊的好人好事”“晒晒不文明行為”有獎征集活動,把文明創建變成全民參與、全民知曉的活動。
美麗鄉村讓美與文明共輝映
村鎮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文明村鎮,爭當星級文明戶,激發我省廣大鄉村呈現出新風尚、新景象。
走進“全國文明鄉鎮”溫縣岳村鄉,這裡建設美麗鄉村如火如荼,特色農業多姿多彩,民主決策科學實用,便民服務進村入戶。近年來,該鄉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整治環境,新建擴建10個村級文化中心﹔組建黨員幫扶服務隊等志願團體,讓群眾遇事有人幫﹔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形成了村村搞創建,戶戶爭模范的濃厚氛圍。
登封市大冶鎮將文明創建與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結合起來,促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他們的做法被全省推廣。欒川縣潭頭鎮重渡村將文明創建與建設美麗鄉村結合起來,如今村裡的重渡溝成了國家4A級景區,全村95%的農戶經營起了家庭賓館,家產超百萬的星級文明戶越來越多。
文明單位以作為倡樹新風尚
創建文明單位,要數窗口單位和百姓接觸最直接,也最受關注。
走進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一樓,固定懸挂的優質服務承諾立刻映入眼帘。作為全省精神文明宣傳的主陣地,河南日報及集團系列媒體積極主動作為,持續推出“大寫河南人”“做文明人辦文明事”等專欄,每年還拿出近200個版面刊發公益廣告,為文明河南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集團精心打造“中原愛心聯盟”和“愛心花園”兩個愛心品牌,組織“生命接力·大愛相‘髓’”造血干細胞血樣採集等系列活動,引發強烈反響。
鄭大一附院斥資購買4輛配備一流設備的重症搶救專用車,24小時免費接送省內外危重患者,並把火車售票窗口引入到醫院內。省腫瘤醫院開辟了我省第一家患病兒童課堂,邀請專業老師為孩子們提供精神食糧。
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不僅給我省民眾帶來更多實惠,而且正從各個層面塑造著文明河南的形象。③9(記者李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