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好嫂子"李余霞

好嫂子柔肩挑起家庭重擔 視侄子侄女如親生

2016年04月11日08:32   來源:中國文明網

原標題:好嫂子柔肩挑起家庭重擔 視侄子侄女如親生

冬月寒冷的風刮在臉上,如刀割般凌厲。天還沒亮,永昌縣紅山窯鄉毛卜喇村五社,鄉村公路旁的一座農宅裡已經亮起了燈光。女主人李余霞早早起床,撥旺了爐火,簡單洗漱后,叫醒熱炕上還在熟睡的小侄子,喊他起來穿衣服洗臉的空隙,爐子上的早飯就快做好了。

10歲的小侄子馬學孟吃了伯母李余霞做的早餐,利索地收拾好自己的書本文具,背起書包,在伯母殷殷的叮囑中,出門上學去了。 

農閑的冬季,李余霞不能像其他農婦那樣捂著熱炕話家常,也不能和別人一樣抽空出去打打零工掙點零花錢——丈夫的兩個弟弟還等著她一頓不落地去做飯,照顧他們的生活。

勤勞質朴的李余霞做飯的時候臉上常挂著笑容。圖片來源:金昌文明網

1.“這個家這麼難,我們一分就散了”

看著妻子忙裡忙外,稍顯凌亂的家在她手中逐漸變得干淨整潔,馬浩瑞不禁感嘆:“自從娶了這個媳婦兒進門,這一大家子的吃喝都著落在她一個人身上,照顧生病的弟弟們,服侍年老的父母親,養活年幼的侄子侄女,真是多虧了她,也讓她受盡了太多的苦。”

49歲的李余霞,嫁進馬家已經有26個年頭。一嫁進來,丈夫馬浩瑞能干,公婆慈愛,還有兩個年輕的小叔子,李余霞還順利生下了一個兒子,怎麼看,都是幸福的一家人。然而,誰能想到,生活的不幸接二連三地降臨到這個家庭。 

婚后不久,馬浩瑞的小兄弟馬浩高便得了精神疾病,全家人全力以赴給他求醫治病。經過一年多的治療,馬浩高的病情有所穩定,可馬浩瑞的二弟馬浩儉又得了腎上腺腫瘤,李余霞兩口子又帶著二弟到處看病,這一看就是四五年。 

1997年,馬浩儉在哥哥嫂子的悉心照顧下,身體康復,准備要結婚,可家裡的錢為他看病耗光了。為了能讓他順利把媳婦娶回家,李余霞跑回娘家,向哥哥們借錢湊出了舉辦婚禮的錢。照理說,二弟婚后,他們可以分家過自己的日子了。可弟媳婦有輕微的弱智,口齒不清,勞動能力差。看到這種狀況,李余霞把分家的念頭打消了,悄悄地對丈夫說:“再等上幾年吧,你看這兩口子,病的病,弱的弱,啥時候才能翻身?等他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了,我們再分出去吧。”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十幾年,他們再也沒有提過分家的事。

李余霞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飯。圖片來源:金昌文明網

15年后,日歷翻到2012年,馬浩瑞年近90歲的父親去世了。李余霞兩口子開始料理后事。喪事第二天,村裡的親戚朋友應李余霞的邀請來幫忙做宴客的饃饃。就在這一天晚上,二弟馬浩儉的妻子卻被發現暈厥在廁所,再也沒有醒來。厄運再次降臨,出殯那天,馬家一前一后抬出了兩副靈柩,李余霞哭得眼淚都干了,而李余霞的婆婆遭遇這樣沉重的打擊后,一病不起,時而糊涂,時而清醒。

弟媳撒手而去,可憐一雙兒女還未成人,而婆婆也病倒在炕上,一大家子的生活又被烏雲遮得暗無天日。“人死了眼睛一閉啥也不知道了,可活著的人還得活啊,這一大家子人老弱病殘,該怎麼活?難死我了。”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在李余霞這個女主人身上。

2.“丈夫的親人,就是我的親人”

“這麼難,我再不管,就沒人管了”。面對生活的重擔,李余霞哭干了眼淚,便不再抱怨。

婆婆癱瘓后,生活無法自理,每頓飯,李余霞都親自端到老人跟前,一勺一勺喂著吃。老人經常大小便失禁,弄臟了衣褲和被褥后,她也毫無怨言地清洗干淨。 

2013年4月,李余霞近80歲的婆婆也撒手人寰,這個家又少了一名成員。 

而弟媳去世后,留下12歲的女兒馬學慧和8歲的兒子馬學孟。尤其是侄女馬學慧,在1歲左右的時候,從炕上摔下來導致左腿小腿骨骨折。當時,孩子摔傷后,也是李余霞兩口子帶到醫院裡給治療。盡管李余霞夫婦帶著馬學慧四處奔走求醫,先后做了好幾次手術,馬學慧的左腿還是沒有恢復好,折斷的地方沒有愈合還慢慢地鼓出了一個大包,透著皮膚都能清晰看到斷腿處錯落的骨骼。腿上的傷勢也影響了她全身的發育,如今已經18歲的她,身高卻和9歲的孩子差不多。

李余霞在為一家人做飯。圖片來源:金昌文明網

說起侄女馬學慧的傷勢,李余霞起身到炕的另一頭,從牆上挂的相框上取下一張照片,這是一大家成員的全家福合影。李余霞反復摩挲著照片上馬學慧的臉,眼眶都紅了:“現在每次一想起慧慧的傷腿,我的心裡就翻江倒海般地難受,長得多讓人心疼的孩子,以后可怎麼辦啊!我多麼希望這個殘疾在我身上。隻要能讓她健康,我做什麼都願意。”

李余霞對待這兩個孩子,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都還要上心。她說:“丈夫的親人,就是我的親人。兄弟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這些年,都是我在照顧著他們,總感覺自己又多了一個兒子一個閨女,他們也願意親近我。”家裡有了好吃的,她自己舍不得吃,總留給那兩個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穿了新衣服,她也要努力讓自己的侄子侄女穿戴得整齊干淨。讓侄子和侄女感受到親人的關懷,健康平安地長大成人,是李余霞當下最期盼的事。 

兩個孩子在她的教育下也很懂事。侄女馬學慧上初二了,在城裡寄宿讀書的她,已經學會自己洗衣服、做飯。她說:“這些年,大媽照顧我們太辛苦了,我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她也能輕鬆一些。

3.“照顧這個家這麼多年,我已經習慣了”

再次回顧起這些年經歷的風風雨雨,李余霞顯得很平靜:“這個家已經這樣了,總不能看著他們吃不上穿不上吧,多少年來我都已經習慣了。”

說著話,眼看著快到中午,李余霞和馬浩瑞一起出門,來到了離家不遠的老宅子。這個老宅子是李余霞最初嫁進馬家時住的地方,自從婆婆去世,丈夫的大弟弟馬浩儉和小弟弟馬浩高兩個人合住在這裡。為了讓他們能吃上口熱飯,穿上干淨暖和的衣服,李余霞每天都奔波在兩家之間,打掃衛生,洗衣做飯。 

推開屋門,屋子裡暖洋洋的,馬浩儉不在家中,一早就出門去放羊了﹔馬浩高穿著一身迷彩套裝,看上去氣色很好,正坐在屋裡看電視。患有精神疾病的馬浩高,在家排行老小,身板卻是三兄弟中最結實的,近幾年,他積極配合治療,病情已基本穩定,神志清醒,精神面貌也不錯。

李余霞為侄女梳辮子。圖片來源:金昌文明網

對兩個小叔子而言,嫂子是這個世界上難得的好人。小叔子馬浩高說:“換了別人,能這樣照顧我們這麼多年嗎?我們一直在一個鍋裡吃飯,嫂子卻從不給我們臉色看,如果不是她,我們的家早就完了。”

李余霞一進家門,就開始忙碌,把擺亂的毛巾、香皂歸置起來,炕上也被她三兩下就收拾干淨。說話間,她挽起了袖子准備和面、炒菜,而小叔子馬浩高也在馬浩瑞的幫助下,按時吃了藥,准備吃飯。 

李余霞的兒子馬學孔在新疆工作,此時正巧趁著短暫的假期,回來看看父母親人。這會兒,他正跑出跑進幫著母親干些活。從小見慣了媽媽對這個家的付出,馬學孔體恤父母不易的同時,也努力讀書,考上了中國石油大學,畢業后還在新疆謀了一份工作,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讓這個家變得更好。 

“對我來說,兩個叔叔從小都對我特別好,我的弟弟妹妹也很聽話,我不覺得他們是我們家的負擔,因為我們就是一家人。我媽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深入我們一家人的骨子裡。”馬學孔說。

(本網根據稿件《中國好人榜——李余霞》《李余霞:好嫂子挑起多舛家庭重擔 對侄子侄女視同親生》等稿件綜合,感謝金昌文明網提供素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