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突發事件發生后,由於事件本身的模糊性與發展走向的不確定性,人們對事件的信息需求瞬間增大,尤其是那些受到直接影響的群眾,他們迫切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及政府採取的措施,從而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行為決策。在過往的現實案例中,一些領導干部由於准備不夠、表態不當等原因,不僅未能消除群眾疑慮,引導事件走向,反而給黨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不利影響,延緩了突發事件的解決進度。因此,在突發事件后,領導干部迅速到位,採取合情合理的方式與群眾進行溝通,及時傳遞黨和政府的態度和措施,對安撫群眾,解決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有備無患,掌握全局動態。由於突發事件的不可預知性,處於事件中的群眾迫切需要知道如何應對。領導干部在與群眾對話中要始終圍繞群眾需求這個關鍵點,在講話前盡可能掌握突發事件的原因、進展、應對措施、處理意見等有效信息,避免“白開水”般的講話。同時擬好發言提綱,控制內容長度,有所側重地公布內容,及時填補信息真空與信息飢渴。統一發布口徑,避免令出多門。要掌握各部門工作進展,對同一議題的解讀與回應保持前后一致,一以貫之,對尚未掌握或不夠清楚的事情要坦言相告,避免造成誤解。
主動作為,安撫群眾情緒。在突發事件中,群眾因遭遇重大變故而恐慌,這時候沒有什麼比真誠、負責的態度更能穩定人心。領導干部要及時做出真誠的道歉,坦陳失誤與不足,表明追責決心,一句“我們來晚了”“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一查到底,絕不姑息”,遠勝過冠冕堂皇的官話套話。避免過度延伸,不缺位不越位。在講話過程中,要清晰表明政府立場,但表述切忌過於絕對,及時公布事實,慎重說明原因,對於尚未掌握的情況更要謹慎發言,避免因主觀臆測而引發新的輿論熱點。
注重細節,樹立正面形象。注重話語方式,多使用貼近群眾的人情化語言,拉近與群眾的心理距離,切莫居高臨下造成對立情緒。注重著裝表情,結合突發事件的性質、情景,以朴素干練為標准,選擇合適的著裝,避免給群眾造成不適感。面部表情要與所處立場一致,目光要誠懇。注重肢體交流,肢體交流有時勝過千言萬語,在與群眾對話中,要適當使用握手、點頭、擁抱等動作,尤其要重視與老人小孩進行合理的身體接觸,這對於獲取群眾信任和支持有著重要作用。
善借外力,引導輿論走向。突發事件一般分為潛伏期、爆發期、緩解期、消退期等多個階段。領導干部要善於借助媒體和群眾的力量,傳播事實真相,佔據輿論制高點。在新時期下,除了到現場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之外,還要善於使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微信、微博、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發出聲音,將黨和政府的立場,事件原因、處置進展、安置措施等信息,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分層次分階段地傳遞給群眾。(作者單位:河北省黃驊市羊二庄鎮政府)
相關專題 |
· 《中國組織人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