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自治州向“雁過拔毛”式腐敗開刀,為“精准扶貧”護航,2014年以來已查處“蠅貪”“碩鼠”110人——

為“撈兩個”當村官,不行了!

2016年03月27日10:05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為“撈兩個”當村官,不行了!

  “我們村支書虛報、套取扶貧資金,受到留黨察看處分,紀委拍‘蒼蠅’,我們真高興!”3月23日,看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紀委近日通報的35起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鳳凰縣米良鄉吉樂村村民們紛紛拍手稱快。

  一年多來,湘西州紀委聚焦中央關於扶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以鐵的紀律,為“精准扶貧”護航。

  豎起耳朵聽民聲,瞪大眼睛找問題

  “大嫂,你好!我們是州紀委的,請問你們村在執行糧食直補、扶貧開發、退耕還林、救災救助、危房改造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時,有沒有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優親厚友、貪污侵佔等行為?”3月22日,州紀委兩名干部到吉首市矮寨鎮坪年村明察暗訪。

  “要豎起耳朵聽民聲,瞪大眼睛找問題。”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曹世凱這樣要求。為聽到更多的“聲音”,州紀委在媒體公布查處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信訪舉報方式,廣泛發動群眾舉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探索工作新方式方法,查找問題線索。

  農歷二月十四,裡耶鎮農貿市場趕場日人頭攢動,龍山縣紀委公開接訪活動正在進行,群眾爭相前來咨詢投訴。“以前我們被動上去,現在他們主動下來,有委屈找紀委真方便。”裡耶鎮大板村的何大爺說。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對群眾在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發出的“聲音”高度關注。今年以來,湘西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舉報481件,同比增長39.8%。

  侵吞農民“救命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在湘西,扶貧項目、危房改造、救災救助、五保、低保等各項資金被當地農民視為“救命錢”,卻有人“雁過拔毛”,將“黑手”伸向“救命錢”。

  吉首市鎮溪辦事處馬坡嶺社區黨支部原書記蔡某,將兩戶低保戶的低保資金發放存折本佔為己有﹔瀘溪縣梁家潭鄉芭蕉坪村黨支部書記張某、村委會主任梁某、村委會秘書張某,虛報、冒領該村村民危房改造項目補助資金7000元,用於村級日常開支﹔鳳凰縣民政局干部王某,在擔任鄉民政員和縣民政局股長期間,騙取、貪污民政優扶資金2904元……

  “侵吞農民‘救命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曹世凱說。

  2014年以來,全州查處侵害群眾利益案件328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10人,移送司法機關33人,收繳違紀資金8600余萬元。同時,把嚴肅問責作為全面從嚴治黨重要抓手,倒逼相關責任主體履行好主體責任,已通報曝光追究責任典型案例87起,追究落實責任不力的黨員領導干部109人,其中縣處級干部21人。

  權力無論大小,都要關進“籠子”

  “權力無論大小,都要關進‘籠子’。”自治州州委書記葉紅專明確要求,完善村級民主治理機制,全程監督把好“精准扶貧”廉潔關。

  把權力關進“籠子”,自治州在全州105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都配備紀委書記和紀檢干部,2127個行政村都配備紀檢員,農村基層紀檢組織實現全覆蓋。出台了有關扶貧開發、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使用的法規制度和紀律規定,出台了《村級組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意見》和“四四四制”——村裡的重大開支,要經過村支兩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的提議、商議、審議、決議4個程序﹔開支要接受民督、村督、鄉督、縣督4種方式﹔開支要經過村級“三資”監督員、村級民主理財小組、“村賬鄉管”會計委托代理中心、縣財務監察工作小組4道關卡﹔村裡的重大開支要實行四公開——欄公開、網公開、短信公開、會上公開。

  同時,還在農村推行“村務月例會制度”,通報一月來村財務收支、民生資金發放等情況,對下一月工作作出具體的安排部署,村干部、群眾代表等參會人員逐個發言表態。

  一個個“鐵籠子”,將基層干部的權力規范在制度之內。

  2014年10月28日, 《人民日報》曾報道:“隸屬湘西的吉首市一村官因貪腐被查后,竟反問:‘我當村干部不就是為了撈兩個嗎,這怎麼還違法了?’”最近,瀘溪縣一位當了十多年的村干部因挪用村民危房改造補償款,在接受紀檢干部調查時說:“為‘撈兩個’當村官,不行了!”(記者 張斌 通訊員 鄒太平 譚必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