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好志願者"呂慶榮

31年清理河邊垃圾 農民環保志願者甘做家鄉河的“保護神”

2016年03月23日08:28   來源:中國文明網

原標題:31年清理河邊垃圾 農民環保志願者甘做家鄉河的“保護神”

沒有人理解他,甚至是他的家人。

“所有能罵人憨、罵人傻的詞,都往我身上招呼過。不是我不在乎,而是我覺得總得有人去做這些事。”老呂這樣說。

他31年撿拾“母親河”垃圾,撿起來的垃圾裝滿了近2萬個編織袋,巡視河面,他來回累計走了近4萬裡路。綠化山林,宣傳環保,他始終以一個農民環保“志願者”的身份堅持著。他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也許老呂的路沒有走對,但是老呂還是會堅持,一直到死。”

他被稱為“碧流河守護神”,他就是遼寧省蓋州市什字街鎮邢家溝村村民呂慶榮。

呂慶榮用編織袋收集碧流河邊的垃圾。圖片來源:營口市文明辦

1.刺骨寒風中 他隻身一人在河邊撿垃圾

東北的三九天,寒氣襲人,蓋州零下20多度的氣溫更讓人恨不得躲在家裡不出來。2016年1月11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系了呂慶榮,表達了想到他家採訪的意願。呂慶榮隨口就說:“別去我家了,我正在碧流河邊撿垃圾呢。”

驅車4個小時后,記者趕到了碧流河水庫,冰冷的河床邊隻有一個瘦小的中年人,不時彎著腰撿著什麼往手邊的黃色編織袋裡裝。

呂慶榮在碧流河邊撿拾垃圾。圖片來源:營口市文明辦

記者撥打呂慶榮的手機,河邊的那人掏出手機環顧了一下四周,看到了站在十幾米外的記者,並揮了揮手。

幾分鐘后,穿著單薄的呂慶榮拖著滿滿一袋的垃圾來到岸上。

當被問到為何來河邊撿這些垃圾時,呂慶榮說:“這是大連市老百姓飲用水的水源地,如果河水受到污染,大連人就喝不上干淨的水了。”

2.老呂的環保路:30多年、4萬多裡、近2萬個垃圾袋

“小的時候,奶奶經常把我帶到山上,山上到處都是一人抱粗的樹。狍子、黃鼠狼、山雞,走幾步就能隨處看到這些動物。碧流河的水面寬闊,河水清澈,裡面生長著各種魚,還有鱉,當時真的很美,”老呂回憶說。

不過,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村裡的環境狀況漸漸變差了,“村裡人在山上開荒、種田,最嚴重的還是放牧,我們這裡主產絨山羊,很多人就到山上放羊,山上的樹都給毀了。”說起這些,老呂感到很惋惜。

呂慶榮在撿拾各種垃圾。圖片來源:營口市文明辦

1981年,老呂參軍到部隊,服現役期間,他自修了大學的課程,開拓了自己的視野。然而,3年后退役回到家鄉時,他發現山上的樹已經沒有了,狐狸、狍子、山雞更是沒了蹤影。

更讓老呂痛心的是家鄉的碧流河,村裡的垃圾都往河裡倒,甚至還有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和村裡電池廠的不合格電池也往河裡扔。“我知道這些炮藥的成分,還有電池,裡面有汞,要是泄漏了,對河水的污染特別大。”呂慶榮說。

看到這種狀況,老呂再也坐不住了,他用牛車將這些污染物清理后拉了出來,“當時裝了兩麻袋,我記得很清楚,最后埋到了遠離河邊三四公裡的地方。”老呂說。當時的老呂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改變家鄉環境。

於是,1984年也就成了老呂環保生涯的起點。打那之后,老呂固定每個月去碧流河邊兩次,沿途撿拾丟棄在河邊的垃圾,從他的住處到碧流河水源地,一個來回就要30公裡。“30多年下來,粗粗地算一下,也有4萬多裡了,裝垃圾的塑料袋也用了近2萬個。”

呂慶榮感慨,裝垃圾的袋子價格從2分錢一個漲到1塊錢一個,自己也從一個毛頭小伙兒長成了兩鬢斑白的小老頭,他說:“2006年以后,我就開始騎自行車到水庫清理垃圾。現在,身體明顯感覺不如從前。我能堅持這麼多年,自己也覺得難得,但我要堅持下去。”

3.心系家鄉環保 他是碧流河的守護神

從住處前往碧流河邊,前十多年,呂慶榮靠兩條腿走﹔近十多年,他會搭乘順路鄰居的摩托車過去。

2007年底,呂慶榮花2萬多元給兒子買了一輛農用車,從那以后,他就坐車去撿。但不論交通方式如何變化,在河邊、河床裡,老呂還是一如既往蹲在那裡,拾起一雙雙爛鞋,撿起一個個農藥瓶、塑料袋……

呂慶榮在尚德林修剪樹枝。圖片來源:營口市文明辦

呂慶榮不僅對水源有著特殊的感情,對大山的感情同樣熾熱。十幾年前,呂慶榮東拼西湊借來3萬元錢,承包了600多畝荒山,因為財力有限,他一邊保護植被,一邊栽種各種樹木,不斷增加樹木的品種。光陰荏苒,昔日的荒山如今已變成了花果山,翠綠的林木中時而傳來布谷鳥的幽長鳴叫,陣陣風吹過,山上響起了鬆濤,夜鶯、百靈、臘子成了山林中的常客,狍子、山兔、山狸、貉子、獾子在梯田的果樹下覓食、奔跑。

呂慶榮還用賣山野菜、雞蛋、水果攢下的6000元錢,在蓋州與普蘭店、蓋州與庄河交界地分別豎起兩塊碑。正面寫著“關愛生命之水,保護母親之河”,背面則是碧流河水源地的簡介。

呂慶榮和環保志願者正在清理河邊垃圾。圖片來源:營口市文明辦

2009年6月5日在蓋州市什字街鎮黨委和鎮政府支持下,由呂慶榮帶頭,成立了蓋州市什字街鎮環保協會,會員2730人,協會每月定期搞兩次撿拾垃圾活動。2013年4月20日,營口市各界市民800多人、50余台大小車輛去距離市區110公裡外的老呂的家鄉,義務在他家的荒山上種下“尚德林”。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被他的事跡感染,志願保護環境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除了熱衷於環保事業,呂慶榮還愛好創作,他在《山上人家》詩中這樣說:“留在春夜綠海花開,留在夏日鶯飛草長……我沒有后悔這些景象,魚不知水的苦澀,鳥不知樹的悲傷……不是陶淵明偏愛著菊花,菊花過后便沒有別的花香。”從這首詩中,我們體會到這位熱心老哥鐘情於環保的緣由——正是因為他已經化身為魚、為鳥,無比熱愛家鄉,才有了這種傾心環保、傾情於家鄉的濃厚深情。

(本網根據《中國好人榜——呂慶榮》《“好志願者”呂慶榮 農民環保志願者31年清理垃圾過萬噸 做家鄉河的“保護神”》等稿件綜合編輯,感謝營口市文明辦、營口文明網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呂慶榮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卻也是個不平凡的勞動者,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遼河邊上書寫著自己的故事。他三十多年堅持做義務環保志願者,不僅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贏得了家鄉的青山綠水。他就是一張靚麗的名片,代表著民間環保的力量,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隻有人人都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我們的家園才能更美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