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羅志軍石泰峰等回答境內外記者提問

2016年03月08日14:4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開放日,百家中外媒體聚焦江蘇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江蘇代表團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全體會議,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根據大會安排,這次會議向境內外媒體開放。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石泰峰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在新的發展時期,如何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江蘇的實踐與探索令外界矚目。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62家境內媒體和彭博新聞社、聯合早報、路透社、朝日新聞等40家境外媒體的120多名記者到會旁聽與採訪。

會議由江蘇代表團副團長石泰峰主持。他向長期以來關心關注和大力支持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境內外媒體表示感謝,歡迎記者朋友光臨今天的會議。

11位代表先后作了審議發言。藍紹敏代表說,實現“十三五”奮斗目標,必須認真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是更加需要補的短板,是更重的任務,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李葉紅代表表示,要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全國人代會精神,讓更多的基層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朋友,准確把握吃透“三農”工作的最新精神。朱民陽代表說,要以生態文明建設倒逼發展方式轉型,以民生改善倒逼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的增長。張國華代表說,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城市的優勢,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園區,打造一批國家級平台。胡玫代表認為,中國電影發展不能隻重票房,不注意精神建設,長此以往我們將在文化影響力上失去下一代。沈健代表建議加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終身學習法》。曲福田代表說,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讓創新成為蘇州城市的特質,轉型成為蘇州發展的主線。孫秀芳代表建議從頂層設計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吳沛良代表說,要讓職業農民強起來,“十三五”期間,江蘇要每年培訓職業農民20萬,讓職業農民佔到50%以上。周嵐代表說,應當圍繞綠色發展和城鎮化的結合點,推進綠色城鎮化建設。周學東代表認為,金融行業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引領金融資本向蘇北地區傾斜,對弱勢群體進行資金支持,實施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審議發言結束后,代表們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問,江蘇“十三五”規劃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著重從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四個方面進行謀篇布局,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將採取哪些舉措予以推進?

羅志軍代表說,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底視察江蘇時提出來的。一年多來,我們圍繞這個總命題、總綱領、總要求來展開江蘇的工作布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對江蘇來講,我們要建成的全面小康,就是要體現總書記提出的“強富美高”要求的小康,就是要展現“強富美高”現實模樣的全面小康,這已成為江蘇人民的最大共識。“強富美高”的目標內涵與新發展理念的要求高度契合,江蘇踐行新發展理念,就是要落到“強富美高”上,實現“強富美高”也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我們在謀劃“十三五”發展時,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從“強富美高”四個方面進行謀篇布局,既深化拓展了發展戰略,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民生共享等七大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八項工程”,又對“強富美高”分別定性定量地作了明確。與此同時,我們圍繞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五個邁上新台階”要求,逐項研究部署、推進落實。五中全會后,我們把中央明確的一系列戰略、工程、計劃、行動等重大舉措落實到“五個邁上新台階”的部署中。今年,我們將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在江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總書記為我們勾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中央電視台記者問,江蘇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大力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也有一些省市提出了類似目標,那麼江蘇的“一中心、一基地”是如何定位的,有哪些特色?

石泰峰代表說,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是江蘇建設制造強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強”的重大舉措。江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7年居全國首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創新能力還不夠強,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建設“一中心、一基地”,就是要瞄准國際先進水平,廣泛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使江蘇在未來世界產業科技創新格局中居於前列。江蘇是制造業大省,工業經濟總量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但產業結構仍處在中低端。圍繞產業進行科技創新,就是要讓江蘇制造業騰飛,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邁向中高端。“一中心、一基地”是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與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互動並進,是產業科技創新體系與現代產業體系的協調發展,這恰如一幅“雙面繡”。“一中心”建設,重點是建設一流產業科技創新載體,構建開放式產業科技創新網絡,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產業科技創新生態,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確保“十三五”末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中等水平。“一基地”建設重點是實施兩個計劃: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和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劃。我們要通過不懈努力,使江蘇在“中國制造+互聯網”中走在全國前列。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說,我們到蘇北採訪,感覺那兒發生了巨變。江蘇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上,有哪些成功做法?“十三五”又是如何打算的?

徐鳴代表答,區域共同發展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歷屆江蘇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區域共同發展,尤其是重視蘇北的發展。這些年來我們先后實施了四項轉移、南北共建、共建園區、一市一策等一系列舉措來加快蘇北發展,蘇北經濟社會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續十年,蘇北的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蘇北人均GDP是5.5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5000元,蘇北正成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個增長極。“十三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實施區域共同發展戰略,推進蘇北的發展。省委、省政府將在5月召開蘇北工作會議,按照“四個全面”的總體布局,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以增強蘇北內生動力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促進蘇北發展。主要做五件事:一是轉型升級,讓創新成為蘇北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二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改革成為蘇北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蘇北城鄉一體化進程。四是關注民生建設,五年之內使蘇北300萬左右人均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五是加強蘇北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讓綠色成為蘇北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標志,為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江蘇作出新的貢獻。

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鎮江曾亮相介紹“低碳鎮”,大公報記者對此十分感興趣,提問鎮江的低碳城市是如何設計和推進的?

朱曉明代表回答,鎮江是江蘇省唯一的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市,是全國42個低碳建設試點城市之一。鎮江在全國首創低碳城市建設管理雲平台,全面掌握、實時監控碳排放在區域、產業、企業的分布狀況。率先提出202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目標,比全國水平提前10年﹔率先出台全市主體功能區制度,平衡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適度開發、生態平衡四大功能。以縣域為單位,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考核,納入年度黨政目標績效管理。

推進供給側改革是當前一大熱門話題。江蘇是我國制造業第一大省,新華社記者問,這麼大的體量,過剩產能狀況如何?將採取怎樣的化解措施?

徐一平代表用翔實過硬的數據作了回答。我省提前兩年完成國家淘汰落后任務,今年將提前一年實現省定化解過剩產能目標。截至去年,我省累計化解和壓縮產能:鋼鐵852萬噸、水泥3248萬噸、平板玻璃689萬重量箱、電解鋁10萬噸、船舶670萬載重噸。目前,江蘇正在抓緊擬定去產能實施方案。未來3-5年,鋼鐵行業計劃壓減粗鋼產能1000萬-1500萬噸,佔全國壓減數量的10%左右﹔煤炭行業壓減產能800萬噸,佔現有產能40%左右。總的考慮是突出“五個抓”,即僵尸企業抓出清、落后產能抓淘汰、過剩產能抓壓減、存量產能抓優化、優勢產業抓轉移。

交匯點是唯一獲得提問機會的江蘇媒體。記者王拓問,當前外貿形勢很不樂觀,蘇州作為開放型經濟重鎮,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請問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代表,挑戰面前,蘇州如何應對?突圍重點在哪方面?

周乃翔盛贊交匯點在全國、在江蘇名聲都很響,記者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問題。他說,近年來外貿形勢確實十分嚴峻,蘇州感受強烈,但蘇州產業鏈比較完善,外貿轉型成效逐漸顯現,所以在去年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出口正增長,進出口總額佔全國比重達7.7%,其中出口佔全國的8%。面對外需持續低迷的形勢,蘇州將通過實施出口品牌計劃、總部經濟計劃、市場多元化計劃、互聯網+外貿計劃、“走出去”帶動計劃,使外貿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確保進出口正增長,力爭增幅在1.5%左右。

新華網記者問,江蘇城鎮化進程比全國快。農民工的住房保障有什麼制度安排?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保護好古鎮、古村落?

周嵐代表答,住房保障方面,2011年,《江蘇省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就明確將城鎮新就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2015年又進一步明確:各地要結合居住証制度的實施,將符合條件、有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古鎮古村保護方面,江蘇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6座,都是全國第一。但傳統村落保護方面還有相對不足,正在進行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全覆蓋,分類改善傳統村落人居環境,並探索傳統村落保護進入法制化軌道。(記者 王曉映 耿 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