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隊員和病人一起被拉回艙內
病人下了飛機
2月23日開學第一天,北麂島上北麂小學老師池驍碧突發急病,危在旦夕。但因海上風急浪大,唯一的海渡輪停航,其他船隻更無法出海。
北麂海島社區忙向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溫州救助飛行基地(以下簡稱“東一飛”)求救。東一飛派直升機馳援,但海島地面不夠平坦開闊,無法降落。直升機懸停空中,一名救援隊員縋繩而下,綁住病人后一起回到機艙。前后隻用半個多小時,就將池驍碧轉送到溫州機場,隨后將病人轉移到溫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搶救。
急救之后,池驍碧老師病情緩和,被送往瑞安人民醫院觀察治療。
池老師病了,呼吸都有點困難
但風浪很大,海島和地面唯一的渡輪停航
北麂島距瑞安市區有37海裡,與市區往來隻能依靠唯一一艘海渡輪,單程要開3個多小時。
26歲的池驍碧是北麂小學一名語文老師,在島上已經任教兩年多。2月22日,開學前一天下午,他乘坐海渡輪到學校報到。下船后,他就感覺身體非常不適,“當時小便不太順利,而且人也很不舒服,眼睛腫成一條縫,呼吸有點困難”。
池驍碧在同事的陪伴下來到北麂社區醫院。“醫生以為我是胃病,叫我多喝水,可水喝多了,肚子就脹得更厲害 。”池驍碧准備前往瑞安市區醫院治療,但當時海上風急浪大,過海輪渡停航,最快也要周五才能通航。當晚,池驍碧和同事在島上問了一大圈,沒有漁民敢冒險出海。此時,他的肚子已經鼓起來,脖子上的青筋都冒了出來。
池驍碧的媽媽謝女士和丈夫當晚未眠。
池驍碧勉強支撐,可到了第二天中午12點多,病情更加嚴重。
池老師的爸媽找到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
溫州、瑞安應急救援部門也找到“東一飛”
車不通,船不行,唯一的希望就隻有飛機了。謝女士和丈夫決定去找架飛機。
2月23日11點半,謝女士和丈夫決定到溫州機場試一下。“曾看過一則新聞,海上有個漁民受傷,溫州機場附近有架直升機飛去救援。“
溫州機場工作人員建議去找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
“我們11點半左右接到家屬電話,就讓家屬趕緊找溫州應急聯動中心(溫州市110指揮中心的另一塊牌子)開具救援任務單。”“東一飛”溫州基地主任金志榮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得知池驍碧的情況后,北麂社區和瑞安應急救援中心也啟動應急預案,立即聯系溫州應急聯動指揮中心。
“接到瑞安市的情況報告后,我們聯系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和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同時開通120綠色通道,協調120急救車輛和溫州機場方面對接。”溫州應急聯動中心負責人介紹。
直升機懸停,隊員縋繩救人
經急救,池老師病情緩和
2月23日12點12分,“東一飛”正式接到指揮中心救助指令。
“雖然當時天氣比較陰沉,不過基本符合起飛條件,海上雲底高有300米到500米,水平視野能見度也有10公裡。”金志榮說,申請空中航線后,12時52分直升機從溫州機場飛往北麂島。
北麂島離溫州機場直線距離26海裡。13時14分,直升機到達北麂島上空。但這裡除了山就是村庄,不符合降落條件,“東一飛”與地面聯系,找到一處相對空曠場地,飛機懸停半空實施救援。
“兩名救援人員通過繩索降落到地面,一名隊員將病人和自己捆綁在一起,回到直升機內。”金志榮介紹。
13時55分,直升機返回溫州機場,現場等待的120救護車迅速將池驍碧送往溫州附一醫院搶救。經過檢查化驗,池驍碧被診斷為腎病綜合征。急救之后,池老師病情緩和,被轉往瑞安市人民醫院進一步觀察治療。
“我兒子現在情況好多了,呼吸正常,全身浮腫也消了不少。”謝女士說,“感謝所有幫助我兒子的好心人,如果沒有他們,我兒子挺不到現在。”
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
2015年12月4日,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入駐溫州基地,在溫州地區開展海上巡航和免費救援。
這不是“東一飛”第一次展開救援。今年1月2日,“東一飛”在東海海域的漁船上救助了一名船員,當時這名船員被金屬物體擊中頭部,當場昏迷,直升飛機將他從海上接回,送往溫州附一醫院進行救治。
“那是我們第一次在海島上展開救援。”金志榮說,“希望以后海島能建設固定起降點,或開辟出一片空地,讓空中救援更加快速有效。”
金志榮告訴記者,“東一飛”直升機可以到海面、海島、高速路段、山區開展救援,“所有車或船無法立即趕到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去。另外,對於城市突發事件,直升機也可以進行空中巡航、偵測或空中指揮。”
“所有的救援行動都是免費的,但如果接到個人報警,我們要進行信息甄別研判。因此,報警求助信息最好能有其他相關部門的情況說明。”金志榮介紹,如有需要,可以通過溫州應急聯動中心請求“東一飛”救援。溫州應急聯動中心與溫州110指揮中心是一個部門,因此可以先打110。(黃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