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的許多技巧,與做數學題的方式方法有相通之處。在匯報材料寫作中,善用數學思維對材料進行思考,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善用“積分思想”讓匯報言之有“智”。“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想寫好工作匯報不在寫作那一刻,需要“無窮小量”素材的不斷累積,才能使素材的“糧倉”豐盈,讓匯報體現出學識與智慧。一要累積大政方針和領導言論。收集黨和國家出台的方針、政策,中央領導發表的重要言論等。二要累積工作基本情況。如單位所在行政區劃、地理特點、人口、資源、風俗習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的情況﹔單位歷年的工作總結、工作要點、典型材料﹔本單位、本行業的典型人物事跡,特色亮點工作。三要累積好詞、好句。經典著作、文學作品和報刊雜志上的某些精辟語言,句子不長,但字字珠璣,恰當的引用,往往可以為文稿添彩﹔群眾中也有不少生動活潑的語言,既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又一語中的,恰當使用可讓文稿生動又“接地氣”。
善學“邏輯思維”讓匯報言之有“序”。數學特別講究邏輯,先說哪句,后說哪句,哪個步驟在前,哪個步驟在后,是非常有講究的。工作匯報也要像數學一樣邏輯縝密,主次分明,輕重得當,結構平衡。一是框架結構要講究邏輯。結構的邏輯性主要體現在段落排列上,通過安排文章段落,使之體現出一種嚴密、合乎邏輯的行文過程。搭框架時先想想是按照時間的先后次序或者空間的順序進行行文布置,還是按照內容的輕重緩急,工作重要程度降序排列,亦或是將不同類別內容分門別類,按照“合並同類項”思路,把同種類型內容放在同一塊。二是擬制小標題要講究邏輯。各個小標題之間要有相對的獨立性,不能彼此包容或者相互交叉﹔要條理清晰,有合理的邏輯順序,要按照並列、遞進、時間順序、空間布局等邏輯進行編排,不可雜亂無章。三是遣詞造句要講究邏輯。句子成分要完整,不能任意省略或無故殘缺﹔句子中詞語之間的搭配要恰當,詞語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須符合事理和習慣。
善做“加減運算”讓匯報言之有“物”。要讓匯報內容實、文不空,言之有物。要善於對材料做“加減法”。一要加實質減過程。把重點放在如何貫徹落實工作,做了哪些實際工作,出台了哪些制度、措施等,而不是把大量篇幅放在反映會議、學習討論、宣傳活動等方面。二要加實話減套話。匯報材料不必過於圍繞上級某項工作部署談認識,炒現飯,也不必大段評價上級決策如何英明正確,如何必要及時等等吹捧的話,而要把最主要的工作成績盡量展現出來。三要加特色減常規。匯報要全面反映問題,但要分清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把重點、亮點顯現出來。同是貫徹上級部署,各地都有各地的做法,各有各的重點和特色,要把著墨點放在這方面,把那些顯示本單位、本地區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好舉措、好效果寫詳細,而一般性、常規性的工作則簡寫或不寫。
善究“典型例題”讓匯報言之有“文”。數學例題具有典型說明作用,通過研究例題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再解答其他類似的題目就變得簡單。對待公文寫作也應善於研究,借鑒整合別人的智慧,使得自己的材料立意新穎精辟,語言清新有味。一方面要推敲研究優秀文稿。閱讀時發現寫得好的公文,不要看一遍就過去,要仔細研究它的結構、觀點、材料以及論証方法和敘述方法,研究它好在什麼地方。想一想,如果讓自己寫這個問題,自己會怎樣寫,兩種寫法的差別在哪裡,還有沒有別的寫法等等。另一方面要推敲研究修改稿。一份公文有時要寫好幾稿,每寫一遍都有新的提高。把這幾稿,特別是領導修改過的稿子收集起來,仔細揣摩、體會、研究,將會受益匪淺。
(冷望星 作者單位:湖南省鳳凰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