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2015年東南亞地區形勢:

政治轉型與區域秩序發生深刻變化

2016年02月18日15:53   

2015年,東南亞地區政治、經濟、安全、區域合作等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地區國家政治轉型與社會變革持續進行,多數國家政局總體穩定。受世界經濟發展大環境不佳等影響,各國經濟下行壓力普遍增大。東盟經濟共同體宣告建成,區域一體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南海等地區熱點問題有所升溫,大國博弈下的地區秩序演變更加復雜。

政治轉型與社會變革深入推進

一、不少國家處於選舉關鍵期,政治力量角逐激烈

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首次在民選政府組織下的大選,主要參選政黨包括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簡稱“鞏發黨”)、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以及少數民族政黨。鞏發黨盡管有執政資源依托,獲得軍隊支持,但頹勢難挽。反對黨民盟勢如破竹,以在聯邦議會人民院、民族院及省邦議會均過半的絕對優勢獲勝。若開民族黨、撣族民主聯盟等少數民族政黨在部分少數民族邦中成績不俗。大選后,昂山素季與總統登盛、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等積極展開對話協商,就維護政治過渡期局勢穩定、促進權力平穩交接達成一定共識。緬甸有望迎來政治轉型以來的首次政黨輪替。2015年9月11日,新加坡舉行第13屆國會選舉,在人民行動黨吸取上屆大選教訓,加強與選民聯系,以及李光耀離世、新加坡慶祝建國50周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人民行動黨成功獲得連任,得票率創下近年來新高。反對黨利用民眾求變心理擴大生存空間的戰略失策,加之其自身實力弱小且力量分散,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難與人民行動黨相抗衡。2015年12月,印尼同步舉行264個省、縣、市地方首長選舉,民主斗爭黨、大印尼行動黨、國民民主黨等傳統大黨與新興政黨各有斬獲,政黨實力對比自2014年大選以來出現新一輪變化。越南共產黨十二大和老撾人革黨十大分別於2016年1月召開,人事安排等出現新的重大變化。菲律賓將於2016年5月舉行總統、兩院和地方選舉,主要政治力量競爭與分化成為選前政治發展主線。總體看,地區國家權力斗爭和政治博弈盡管激烈,但多數國家政府控局能力較強,政治和社會局勢未出現較大波動,形勢總體平穩。

二、政治格局多元化效應持續顯現,多國政治內斗加劇

在政治與社會多元化大趨勢下,朝野較量、黨內矛盾、府院之爭等有所加劇,給地區國家政治穩定帶來負面影響。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深陷“一馬公司”貪腐案,巫統派系矛盾公開化。反對黨陣營也出現較大變化,反對黨領袖安瓦爾入獄,伊斯蘭教黨與民主行動黨公開決裂。納吉布通過改組內閣、推遲巫統黨選、叫停“一馬公司”案調查,暫時穩住黨內和政府局面,但面臨的朝野及社會壓力大增。泰國巴育政府加強控局,利用大米收購瀆職案等分化打壓他信勢力。泰國新憲法草案被否決,巴育延長執政,大選被迫推后,新舊勢力之間、政黨與軍政府之間以及兩大政黨間的博弈仍將持續。印尼朝野陣營矛盾相對和緩,反對黨強調發揮“建設性作用”,但執政黨與政府、執政集團大佬與佐科以及內閣各部門領導人之間的矛盾分歧不時顯現,對佐科政府施政造成一定掣肘。柬埔寨反對黨救國黨繼續煽動民眾反政府情緒,對人民黨執政掣肘增大。

三、民眾訴求增多,民意影響力不斷上升

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潮流浩蕩,各色文化思潮和意識形態持續涌入,與地區本土傳統思潮交織碰撞,地區國家社會多元化進一步加強。各國民眾政治意識普遍覺醒,媒體、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勃興,民眾對變革、發展、清廉、良政的訴求增加,民意在選舉、制定決策及監督政府等各環節影響力提升。緬甸大選結果反映出民意在緬政治轉型進程中的巨大影響。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高票連任,則體現出國際和地區不穩定因素增多背景下,本國民意求穩的一面上升。印尼總統佐科以民意起家,在改組內閣等重大決策上注意順應民意。民眾訴求增多對各國執政黨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國政黨普遍認識到加強與民眾聯系、廣泛吸納人才、打擊貪腐無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在自身能力建設上紛紛投入更多精力。

四、民族宗教問題持續發酵,對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2015年以來,大量“羅興迦”難民偷渡前往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不僅頻頻發生沉船等事故,還牽連出跨境偷渡、販賣人口等地區問題,引發國際社會和東盟廣泛關注。緬甸政府與八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在大選前簽署全國停火協議,民族和解進程邁出標志性步伐。然而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矛盾根深蒂固,政府軍與民地武局部沖突仍在持續,仍有多支民地武拒絕簽署停火協議,協議象征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緬甸民族和解進程任重道遠。馬來西亞政局波動加劇族群矛盾,華人成為反政府集會主體,馬來人則組織支持巫統集會反制,族群矛盾呈現一定的升溫態勢,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潛在隱憂。此外,“伊斯蘭國,組織繼續加大對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區穆斯林大國極端勢力煽動,也給地區反恐行動造成較大壓力。

地區經濟下行壓力有所上升

2015年以來,受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疲軟、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美聯儲加息等影響,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多國貨幣貶值,股市震蕩,出口下滑,國際收支狀況惡化,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馬來西亞上半年經濟增速由6.4%降至5.25%,股市較2014年高點下跌20%以上,馬幣兌美元貶值超過30%,外匯儲備跌破1000億美元。印尼前三季度經濟增長4.7%左右,增速創2009年以來最低。外貿額跌幅明顯,上半年進出口總額下降14.7%。菲律賓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盡管保持在6%左右,但面臨外資流出、出口下降等嚴峻形勢。亞洲開發銀行預計菲全年經濟增長5.9%,低於政府設定的7%的增長目標。新加坡2015年經濟增長預計2.1%,官方下調未來五年經濟增速預期。世界銀行預測緬甸2015—2016財年經濟增長8.5%,但受政局變動影響,外國投資和進出口等增長均放緩。越南經濟恢復性增長,預計2015年全年增速6.5%左右,但金融抗風險能力差、國企改革難度大等弊病難解。

各國採取多項緊急應對措施:一是多管齊下刺激經濟增長,緩解下行壓力。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加大政府干預和監管力度,挽救匯率頹勢,確保物價穩定。泰國、印尼等國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上馬一批基建大型項目,大力刺激國內消費,開辟新興出口市場等,重視投資、消費驅動作用,以期消除出口下跌對經濟增長造成的不利影響。二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突破增長瓶頸。各國加快行政體制改革,擴大外資准入范圍,吸引外國投資,積極改善營商環境,扶植高端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加大對中小企業補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新加坡斥巨資開展人力資源開發、打造“智慧國家”等計劃,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三是加大經濟融合,促進經濟一體化。地區國家抓住2015年年底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時機,加快構建單一市場,積極擴大域內貿易。東盟十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文萊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積極參與國際貿易新規則制定。2015年下半年部分地區國家經濟有所回升,但受內外環境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勢頭短期內恐難有改觀。

南海問題熱度不減但局勢可控

2015年,美國加快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加大對南海問題的戰略投入。美國在地區強化軍事安全部署,拉緊與地區有關國家同盟關系。美國拉東盟國家、日本、澳大利亞等頻繁在南海軍演,鼓動各國聯合巡航,派艦艇、戰機進入中國南海水域、空域“巡航”,並揚言將進入中國南沙島礁附近領域“常態化”。美國還在多邊場合利用軍事、法律、輿論等武器炒作南海問題,給有關國家“撐腰打氣”,使南海形勢復雜因素增多。

在美西方不斷炒作南海問題情況下,東盟國家抱團趨勢有所加強,更加重視借用外力平衡中國影響。有關國家除了繼續採取加大南海實際開發佔有等海上侵權行動外,還利用司法等手段炒作南海問題,吸引國際社會關注。菲律賓單方面就南海問題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仲裁庭發起所謂“南海仲裁案”,企圖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司法化。同時也應看到,地區國家普遍視中國為發展機遇,不願在中美間選邊站隊,不願因海上爭端與中國發生沖突,南海形勢總體仍處於可控態勢。

區域秩序加速演變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重心東移,東南亞地區成為全球地緣爭奪的重要場所,在大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顯著提升。2015年,中國積極深化與東盟及地區國家友好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等合作,為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提供實質性助力,釋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紅利。在亞太區域合作方面,中國也與東盟共同倡導建立平等、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國際地區新秩序。美國則將東亞地區視為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前沿陣地,加大政治介入、經濟合作、社會滲透和意識形態影響。美國不斷強化與菲律賓、新加坡等軍事合作,鞏固地區安全合作紐帶。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參與TPP談判,企圖搶佔區域經濟合作主導權。介入和利用緬甸等地區國家自身轉型,推廣西方價值觀。

2015年11月,第27屆東盟峰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宣布於2015年12月31日建成經濟共同體,地區合作和東盟一體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地區國家“東盟意識”上升,加快域內經濟融合和RCEP談判,加強對外政策協調,積極推進大國平衡。當前,在中、美、東盟三方博弈態勢下,地區格局與秩序發生深刻變化。東南亞地區作為中美博弈的交匯地帶,東盟依然在中美兩大國間發揮平衡與地區合作平台作用,但能力、地位和舒適度有所下降,其與中美兩大國關系調適還將經歷很長一段時期。東盟自身建設政治、社會共同體以及維系大國平衡的地緣環境也將面臨諸多挑戰。

展望2016年,如何應對政治社會轉型和經濟下行挑戰,促進穩定與發展仍是東南亞地區國家面臨的主要任務。越共十二大召開及換屆選舉、菲律賓大選、緬甸總統選舉和新政府成立、泰國新憲法公投等將是地區政治發展的重要看點。東盟如何平衡與中美等大國關系、應對南海等熱點問題以及深化一體化進程也值得關注。(《當代世界》2016年2月刊 作者:崔翔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一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