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拽繩”女教師新年圓電腦夢

希望用筆記本電腦更好地為留守兒童服務

2016年02月02日08:55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拽繩”女教師新年圓電腦夢

朱幼芳夫婦在使用新筆記本電腦。記者呂高見攝

本報去年5月曾對朱幼芳做過詳盡報道。

記者為朱幼芳夫婦送去新筆記本電腦。

“我想為‘留守兒童愛心之家’添置一台筆記本電腦,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農歷新年將至,這是湖北省大冶市陳貴鎮上羅學校女教師朱幼芳心底最朴素的夢想。

2013年5月,朱幼芳被確診為遺傳性共濟失調症,無法站立。但她對講台始終有一個情結,即使身患重病,拽著繩子仍堅持上課。但病情不斷加重,上課變得愈加艱難,好在她找到了新的方向。朱幼芳說,學校為她單獨騰出兩間屋子,一間作為談心場所,一間作為活動室,如此成立了“留守兒童愛心之家”。近日,京華時報記者用支付寶紅包提供的心願基金,為朱幼芳購置了一台筆記本電腦,希望她能繼續自己的教師夢。

做“愛心媽媽”夢想有電腦

朱幼芳是一名鄉村女教師,因患有遺傳性共濟失調症,無法站立,但仍堅持上課。后因病情加重,轉為負責留守兒童工作。

農歷新年將至,朱幼芳希望能擁有一台筆記本電腦,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1月16日上午,京華時報記者趕到上羅學校時正值周六。學校裡少了讀書聲,一片寂靜。學校后面有一排教師宿舍,其中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朱幼芳的住處。

朱幼芳穿了一件橘色羽絨服。她脖子上系著圍巾,扎了一條辮子。“太謝謝你們了”,看到記者過來,朱幼芳用手扶著牆,從屋裡出來,面帶笑容。朱幼芳接過筆記本電腦,在床邊坐下,一邊操作著一邊忍不住談起“留守兒童愛心之家”新一年的規劃。

朱幼芳介紹,自患病以來,她的病情持續加重。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去年9月,學校建議她轉而負責留守兒童工作。學校為她單獨騰出兩間屋子,一間作為談心場所,一間作為活動室,成立了“留守兒童愛心之家”。每半個月或一個月開展活動一次,或和孩子們談心,或組織活動,盡力使這些孩子感受到溫暖。

朱幼芳說,學校很照顧她,給她安排了這項工作,使她能繼續留在校園。她很感謝大家,希望不管生命能走多遠,隻求盡力做好工作,為留守兒童多做一點事。

朱幼芳還邀請記者參觀“留守兒童愛心之家”。活動室裡擺著象棋、羽毛球拍等物品,牆上還挂了3個談心記錄本。

春節前,朱幼芳的兒子從湖北放假歸來,一家人其樂融融。雖然病情仍在惡化,朱幼芳卻不肯放棄,一直在和病魔作斗爭。每天一有時間,黃鶴鳴都會攙扶她去鍛煉。他們始終相信,“腳下的路是自己的,要堅強勇敢地走下去。”

上羅學校校長黃建申說,朱幼芳自擔任“愛心媽媽”后,為留守兒童做了不少工作。無論她在哪個崗位,都是師生們的驕傲。

治病被騙錢夢想險破碎

朱幼芳說,患病后,她最割舍不下的始終是她的學生。看到他們,身上的疼痛仿佛就會減輕許多,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動力。“即便不能繼續上課,我也希望留在學校裡,和孩子們在一起。”

同樣,孩子們也很懂事,經常會利用課余間隙看望老師,陪她聊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朱幼芳事跡經本報報道后,引起廣泛關注,一些素不相識的人紛紛伸出援手。有人為她送去中草藥,也有公司為她免費寄去按摩儀。一名山東濰坊的愛心人士,多次到朱幼芳家中探望,為她按摩、洗腳,幫她置辦物品。記者問及為何如此,其表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在做一件普通的事。

然而,朱幼芳也有過不好的遭遇。

黃鶴鳴說,妻子患病后,一名自稱是醫生的人聯系到他們,說自己是江西鷹潭人,有祖傳秘方,能治療妻子的病。“他從老家帶來了中草藥,說治不好不收任何費用。”起初,這個醫生每天為朱幼芳按摩、刮痧、針灸,並為她熬煮中藥,扶著她到外面鍛煉身體。那段時間,朱幼芳的臉色明顯比之前好了許多,黃鶴鳴給他錢,他也不收。慢慢地,夫婦倆對他有了信任,都很感激。

后來,“醫生”說徹底治好朱幼芳的病,要三個療程,至少3萬元錢,還說要回老家買草藥。夫婦倆將錢交給他,他卻再沒回來,怎麼都聯系不上,夫婦倆這才知道被騙了。

黃鶴鳴說,不久后,他帶妻子到武漢一家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像他妻子這種情況,對方是在中草藥中加了激素,才會起到這樣的效果。“前后花費了近4萬元,病也沒治好。”這對原本不富裕的朱幼芳一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想擁有一台筆記本電腦的夢想也就更加遙遠,但她一直沒放棄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的願望。沒想到在新年來臨時夢想成真,這讓她喜出望外。

■新聞回放

患病老師拽繩給學生上課

朱幼芳今年50歲,從教31年,一直扎根鄉村。丈夫黃鶴鳴是體育老師,與她同在一所學校,兩人平時住在校內,每周末才回家一次。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在湖北讀大學,是她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和希望。

2012年5月的一天,朱幼芳突然感覺身體不適,渾身上下沒勁,走路不穩,好幾次差點摔倒。她到附近的小醫院治療后,仍不見好轉。2013年5月14日,朱幼芳因急性腎衰竭再次入院。當年7月,她在丈夫的陪伴下,到武漢中南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遺傳性共濟失調症,“聽到確診消息后,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這種病俗稱“企鵝病”,屬於罕見病的范疇,是常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共濟運動障礙為突出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在醫學上的解釋症狀為:走路搖晃,語言不清,吞咽困難﹔一旦病重,很可能會走向生命終點。

患病后的1年多,朱幼芳病情逐漸加重,腿變得越來越僵硬,走路搖晃經常摔倒。即使如此,朱幼芳仍堅持為學生上課,雖然每個月工資僅有2600元錢左右。

前年11月的一天,朱幼芳在教室上數學課時,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跪倒在地,膝蓋當時就流血了。孩子們看到后,紛紛跑上來扶老師。她爬起來后,強忍著疼痛堅持上完了那節課。

晚上睡覺前,黃鶴鳴給妻子洗腳,當脫下襪子,褲管往上捋時,無意間才發現,妻子膝蓋處傷口流出的血已干涸,粘在了褲子上。

第二天,黃鶴鳴把家裡窗戶上的鋼筋用鋸子截斷半根,再買來一根白色麻繩,打上8個結,安裝到了教室黑板的左上方,結合妻子身高,量身定作了一個“拉力繩”。后來,學校考慮到朱幼芳病情,又專門買來一段長3米的鋼管,讓黃鶴鳴安裝到黑板下面,以便朱幼芳扶著“撐力杆”上課。

以后的日子,每逢朱幼芳上數學課,她都會一手扯著“拉力繩”,一手扶著“撐力杆”,在黑板上寫字,以此減輕身上的疼痛。有時一節課下來,她都會累得滿頭大汗。就這樣,她帶病講課一堅持就是兩年。

朱幼芳說,她的父親也是一名鄉村教師,也患有遺傳性共濟失調症,50多歲時開始發病,與病魔斗爭了10多年,最終還是不幸離世。父親臨終前,把她叫到床前,叮囑她,“要愛護孩子,做一名好教師。”這句話,她一直記到今天。(記者呂高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