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初寫公文五要訣

周智慧

2016年01月20日14:4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初寫公文五要訣

  對於剛接觸公文寫作的年輕干部來說,公文寫作這門必須要練的“武功”著實讓人頭疼不已,有的甚至畏之如虎。其實,公文寫作並不困難,隻要掌握了以下五個要訣,雖然不可能就此成為“大師”,但面對公文也不再會無所適從。

  勇進山門。公文寫作是典型的“紙老虎”,越怕它越有陰影,隻要敢觸碰、一戳就破。如果把文學創作比作舞蹈,公文寫作則可喻為走齊步、踢正步、做廣播體操。舞蹈不一定想跳、想學就能有模有樣有味道,但齊步、正步和體操隻要認真練習,即便稍欠神韻,大抵還是有板有眼。請示、報告、通知、函等公文種類在實體書裡、網絡上、文件中到處都有基本格式和規范要求,“秘籍”無處不在。可以說,公文寫作這個“門派”對初學者完全不設門檻,進了門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武學招式”和“練武心得”,隻要想、隻要敢,就會有所獲、有所成。

  察事為先。有人說文學創作是“觀世音菩薩”,公文寫作亦然。“觀”是觀察了解、分析掌握,“世”即事情、本源、脈絡,“音”指通過文字發聲,“菩薩”是“正”與“實”的寫作本心。其中,“觀世”是公文寫作最重要的基礎,但凡公文寫作,都是圍繞“事”來進行的。而怎樣察事,則離不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三板斧”,如實施方案的主題內容、目的意義、具體措施,調研報告的存在問題、形成原因、解決辦法,等等。不論何種公文,隻要搞清楚了這三個問題,下起筆來隻不過是按照不同文種的格式要求將其成型而已。

  靜心而著。年輕干部初寫公文容易浮躁,一為不尊重公文,認為何必那麼講究、奉行過得去就行,隨意應付﹔二則雖無輕視之心,但急於求成,草草寫就而罔顧質量。心不靜將導致公文不正、不實,影響甚大。如部署工作的通知,擬定落實措施時若不充分考慮,則會讓下級部門在執行中走很多彎路、有的甚至讓人“無路可走”﹔又如調研報告,如果不把問題寫清、成因寫透、辦法寫實,必定影響上級判斷而做出不利工作的偏頗決策。新寫公文最重習慣養成,隻有靜中守正、靜中守實,才能不負公文寫作的良知操守。

  切莫護犢。在公文寫作中“護犢子”的年輕干部不少,其主要有“護臉”和“護文”兩種表現。“護臉”的人中,有的生怕自己水平不高、寫出公文被笑話,故而排斥、拒絕寫公文﹔有的怕傷面子,不願向“先行者”學習請教,閉門造車。“護文”的人大都對所寫公文比較“溺愛”,認為自家孩子比誰都好,外人說不得、指責不得,領導提出的修改意見明裡執行、腹中不以為然,同事給的建議不願聽取、甚至當場駁斥。其實,公文寫作就應大方露臉不“蒙面”、主動討教不羞怯、謙虛受教不自傲,才能終如蠟梅綻放。

  勤且恆之。公文寫作是枯燥的,但慢慢總會收獲頗豐。公文寫作時間長了、用心久了,知識儲量自然愈發豐富,看事看物也更加透徹、分析問題更加全面,哪怕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難題,也能很快找出相對有效的解決辦法。直白講,作為新時期干部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這樣“后有鞭策、前有獲得”的情況下,不如努力奔跑、早日品嘗“果實”。走過坎坷看美景、走過寂寞見繁華,公文寫作一途上最不會騙人的是汗水、絕不會成功的是懶惰,初寫公文的年輕干部在“想寫”“敢寫”基礎上,隻要堅持“勤寫”“恆寫”,必將會成就一番作為。(作者單位:雲南省姚安縣委組織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