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考察增“三氣”讓干部畫像准起來

牛濤

2016年01月20日14:4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考察增“三氣”讓干部畫像准起來

  撰寫干部考察材料是為干部“畫像”的過程,是否刻畫到位、形象逼真,不僅關系到各級組織部門能否選准用好干部,甚至還會影響一個地方的發展。

  但現實工作中,一些考察材料往往模式化、雷同化、空洞化,“粗看誰都像,細想不知誰”。究其原因,既有考察者專業素質不高,寫作方法不對,責任心不強,圖省事,走捷徑,按照模板“填空”﹔又有干部考察內容多傾向於了解干部工作實績,對其個性特征了解不深不透、不夠全面等。此外,還存在有些談話對象心存顧慮,避重就輕,不講真話、不道實情的情況。

  對症下藥需良方。筆者認為,避免考察材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必須考察各環節、各因素全程聯動,從強化責任、多維度了解、改進文風上下功夫、求實效,才能讓干部形象“有血有肉”,讓考察材料“活起來”。

  強化責任增“正氣”。考察者是撰寫考察材料的主體,責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一是要有認真態度。摒棄應付心態,增強為選准用好干部“把緊關”“守好門”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發揚“安專迷”精神,用心、用腦、用力,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有專業素質。要加強學習,廣泛涉獵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等綜合知識,切實提高理論功底和水平。注意總結積累,掌握技巧,善聽話外話、弦外音,善於引導追問。強化辯証思維,剝繭抽絲、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練就“火眼金睛”。三是要有擔當精神。要公道正派,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敢於負責,有一說一,不回避問題,不當“老好人”,做到對組織負責、對考察對象負責。

  多維度了解增“底氣”。一篇上乘的考察材料,必須以充足、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作支撐。一是多角度了解。精心設計談話提綱,詳細了解考察對象工作風格、個性特征、群眾口碑等情況。厘清工作實績,側重了解其牽頭完成的主要工作,或在工作中發揮的作用,防止“一頂帽子大家戴”。實行反向測評,解決講成績多、談問題少,下筆時沒得可寫的問題。二是多層次識別。講究方式方法,考察分組不宜過多,對考察情況及時進行匯總整理、分析研判。注重聽取干部“管的”“服務的”“身邊的”知情者意見建議。重視干部自我認知評價,與考察對象談話時聽其思路、看其立場及認知水平。三是多渠道印証。功夫下在平時,在堅持原則前提下,多深入了解被考察干部工作和生活情況。綜合參考運用關聯度調查、近幾年考核材料、自我剖析材料等相關信息進行印証、綜合分析。

  改進文風增“靈氣”。考察材料“多點靈氣”,干部形象才能逼真、傳神。一是語言要生動。嘗試盡量少用格式化語言,多用白話、俗話、俚語,還可直接用群眾的話,保持原汁原味。比如,用“有的同志開玩笑說他像打了雞血似的”,形容考察對象工作熱情高。用“對他比較服氣,大事難事都願找他幫助解決”,形容考察對象業務能力強、做事有擔當。二是事例要典型。不一味搞高大全、面面俱到,結合考察對象任職經歷、崗位職責、工作實績和個性特點,提煉歸納出其顯著特征,在“畫出輪廓和骨架”的基礎上,選擇最具說服力的典型事例,進行個性化描述。三是用詞要斟酌。語言表達務求精准,“見文如見人”,盡量不用“急躁”“不夠大膽潑辣”等比較籠統、模糊不清的詞語。(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委組織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