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分享

習近平國內考察 凸顯治國理政新思路

記者  柴逸扉

2016年01月14日07: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在吉林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稻田同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二○一五年六月十七日,習近平在貴州省貴陽市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了解大數據應用情況。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攝

冬日的山城,寒氣中和著絲絲暖意。1月4至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地進行調研。

這是習近平2016年的首次國內考察。據本報統計,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三年多時間裡對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考察,前后考察調研近30次,用時80多天。在各省份的考察中,習近平都到過什麼地方,作了哪些重要講話,這些內容又凸顯了哪些治國理政新思路?

1全面彰顯五大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新年伊始的考察中,習近平的講話重點提到了五大發展理念的意義,強調了對這些理念貫徹堅持的決心。盡管這是習近平首次在國內調研過程中系統闡述五大發展理念,但在過去的歷次考察中,這些理念都已分別在不同程度上被提及。

“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擺在第一位,一定要牢牢把創新抓在手裡,把創新搞上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於突破”。1月4日,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習近平在考察中向在場者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

從2013年5月在天津濱海新區考察時講“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2014年12月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考察時說“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再到2015年5月視察杭州高新區時提“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於創新”,“創新”成為五大發展理念中被習近平在國內考察時提及的最高頻詞匯。

對於創新的關注,習近平並不只是在講話中不斷提及,而同樣在參觀調研中密切關注現有的發展成果。

在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習近平在柔性屏、超高清顯示屏等產品前仔細觀看演示,了解8.5代液晶面板生產工藝流程﹔在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光谷展示中心,習近平詳細觀看了光纖通訊、3D打印、生物質能源等創新成果展示。在蘭州、在大連、在西安,他都對各類最新的科技成果進行了解並觀摩展示,突出了對“創新”的興趣。

除了創新,其余4個理念也同樣在習近平的國內考察中得以彰顯。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協調發展任務繁重。”不久前在山城的考察中,習近平直截了當地指出重慶在協調發展中的困難。如何平衡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是習近平在國內各地考察調研時十分關切的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曾經在浙江工作時常說的一句話。 2015年5月,習近平在浙江舟山調研時來到村民袁其忠家中。當他聽說這裡的村民利用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收入普遍比過去明顯增加、日子越過越好時,他表示這裡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在海南、在內蒙古、在雲南,不論在哪裡調研,綠色發展理念無時無刻不受習近平的關注。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2012年12月,當選總書記不到一個月的習近平首次在國內調研就來到廣東,“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此后,不論是在福建視察平潭綜合實驗區、在上海調研自由貿易試驗區,還是在雲南視察輻射東南亞的昆明火車站、在吉林調研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開放的理念在考察中反復得以強調。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國內考察中,習近平講的這句話反映的正是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對於民生問題,習近平在考察中總是充滿關切。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糧食夠不夠吃,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取暖的煤炭夠不夠,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方便不方便……

從北國風光的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楚古蘭街道到國境之南的海南瓊海市潭門鎮,從東海之濱的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到西部邊陲的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習近平都不曾忘記來到普通群眾家中,與大家拉家常,了解群眾的需求,爭取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突出強調“四個全面”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首次將“四個全面”的內容一並提出。事實上,就這一戰略布局的每一部分而言,習近平在國內調研考察中均多次提及,走訪的地點、關注了解的內容與“四個全面”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步,也是“十三五”時期要完成的目標。如何做到“全面”的小康,尤其是做好農村、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工作,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短板問題,是習近平在考察中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在河北阜平,習近平踏著積雪,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盤腿坐在炕上,同鄉親手拉手,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並提出各項扶持政策要進一步向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傾斜。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習近平察看了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向村干部和村民詳細了解村裡圍繞扶貧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在湖南湘西,習近平這樣講道。

2012年12月8日上午9時,廣東深圳蓮花山公園裡游客絡繹不絕。習近平來到這裡,向佇立在山頂的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我們來瞻仰鄧小平銅像,就是要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台階。”

簡單的話語,凸顯著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信心,全面深改也成為習近平在這3年多來的國內考察中不斷涉及的重要話題。

全面深化改革要有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要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要敢於啃硬骨頭﹔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在天津濱海新區,習近平表示天津要充分利用濱海新區平台,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措施,努力為全國改革發展積累經驗﹔在上海自貿區,習近平強調要切實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著力點,努力創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同樣,在全國其他地方的考察中,如何探索改革路徑、總結改革經驗成為他始終關心的內容之一。

“社區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憲法法律,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基層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培育社區居民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意識和習慣,使大家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014年11月,習近平在福建省福州市軍門社區考察時談到了社區對形成“全民守法”的作用。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在考察中,習近平也總會反復提及這些內容。面對改革的推進,習近平講“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面對從嚴治黨的工作,習近平說“嚴格按照紀律和法律的尺度,把執法和執紀貫通起來”。

在廣東深圳,習近平出行時不清場不封路,於蓮花山公園和群眾們近距離接觸﹔在湖北武漢,盡管大雨瓢潑,但習近平卷起褲腿,親自打著雨傘,蹚著積水,了解港口貨物吞吐量情況﹔在全國各地,習近平深入企業、高校、機關、社區、軍隊,到一線看望職工群眾和部隊官兵,聽取大家的心聲,踐行“群眾路線”。

不論是“八項規定”的執行,還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都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在河北,習近平來到西柏坡參觀,重溫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回顧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兩個務必”與“六條規定”,叮囑大家“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

在河南,習近平在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特地前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再次為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感動,並強調“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無論到國內哪裡考察,習近平總要反復提及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意義,要求從嚴管理干部,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發揮每個基層黨組織和每個共產黨員的戰斗堡壘及先鋒模范作用。

3深刻反映“強軍興軍”目標

紅米飯、南瓜湯、觀音菜、炒煙筍……當年滋養了工農紅軍的粗糧野菜,如今擺上了習近平和會議代表的餐桌。2014年10月30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習近平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在全國視察調研的過程中,國防和軍隊建設也是習近平十分關心的問題。在不少地方,習近平都會到當地所在的軍區或駐地部隊,看望各級官兵,並向大家傳達強軍興軍的目標和要求。

2012年12月,在波飛浪卷的浩瀚南海,習近平來到海軍南海艦隊“海口”艦,登甲板、進艙室,察看裝備設施,觀摩實兵實彈演練﹔2014年1月,習近平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迎風踏雪驅車趕往內蒙古阿爾山市的邊防線,踩著厚厚的積雪去視察一線巡邏的官兵。

在甘肅、在四川、在江蘇、在山東,習近平在這些省份調研時都對駐地部隊作了視察,並到崗哨、到甲板、到戰車、到訓練場、到宿舍看望大家並了解情況。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在會見駐穗部隊師以上領導干部時,習近平這樣說道。

“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部隊各項建設的首位,始終保持部隊建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切實從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隊”,“抓好思想政治建設,堅定理想信念”。在各部隊考察過程中,軍隊的思想政治建設是習近平首先強調的內容。

堅決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也是當下治軍的必然要求。在國內考察中,習近平接見各級官兵時都著重提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黨的話、跟黨走”,“加強黨組織建設,確保部隊建設正確政治方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牢牢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

此外,“堅決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軍委關於抓整頓的部署,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徹底肅清徐才厚案件的影響,把老紅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恢復好、保持好、發揚好”,“針對不同作戰任務從難從嚴抓訓練,在實戰條件下摔打磨練官兵,砥礪過硬的軍事素質,培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等等,這些內容也都是習近平在視察中所作的指示,它們也都在不同領域反映了強軍興軍的目標。

(責編:常雪梅、王金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