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北塘街道,有一個“老船長愛心基金”,發起者就是老戴。老戴叫戴三南,是無錫海聯艦船有限公司董事長,他也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老船長”。在老戴心中始終有一個搏擊商海體現人生價值的藍色夢,這個夢也演繹出他艱辛創業、傾心公益的許多真情故事。 “認認真真做事是錫商的靈魂,什麼時候也不能丟。”老戴艱辛創業時曾這樣說。
“農民辦企業,本意是為了脫貧致富,現在企業發展了不能忘了回報社會。”老戴創業成功后常這麼說。
戴三南(前排右一)在錫山中專舉行的海聯助學金捐贈儀式現場。資料圖片
1.五十出頭再創業 認真做事成就致富夢
1943年,戴三南出生在無錫東北塘裕巷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從小勤奮好學,吃苦耐勞。1960年農中畢業后回鄉務農,期間,他當過代課教師。農業學大寨時期,戴三南整田平地,起早摸黑種雙季稻,當了10年生產隊農技員。
就像所有的創業者一樣,戴三南的心裡也涌動著一股不安分的熱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過不久,戴三南想盡辦法在生產隊裡開了一家彈簧廠。那是1979年,戴三南的彈簧廠和更早時誕生的華西村五金作坊、西塘村的農機廠,以及無錫大地上不計其數的“紅帽子”社隊企業,成為了日后燎原中國的鄉鎮集體企業的胚胎。
說是彈簧廠,其實也就三四個人。1990年,戴三南捕捉到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時任上海708研究所設計二室主任的堂兄戴文華重逢,開辟了海軍艦船用門窗產品的業務渠道。經過一番籌備,戴三南創辦了東北塘船舶舾裝件廠,挂靠東北塘醫院,戴三南出任廠長。1992年春,船舶舾裝件廠與海軍某部駐上海局咨詢部簽約聯營,承接了某軍用炮艇批量舾裝件業務。
眼看著企業就要一步步興旺起來,然而,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降臨到了戴三南頭上:因挂靠單位內部不統一,他斟酌再三后選擇了離開。此時,戴三南已經五十出頭。
創業時期的戴三南召開員工工作會議。圖片來源:無錫文明網
五十歲創業還能成嗎?離開的那天晚上,戴三南輾轉難眠,心裡特別難受,接連抽掉了兩包香煙。
從零開始,戴三南沒有退卻,無錫人做事的韌勁又一次得以體現。他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上陣,在家鄉小村裡租用了8間蠶室,再向上海的幾個朋友借了30萬元,創辦起東北塘滬東艦船附件廠(海聯艦船附件公司前身)。
借的30萬元是高利貸,神奇的是,高利率的壓力和再次創業的千難萬險不但沒有壓垮老戴,反而增強了他自主創業的動力。
從1996年以后,每年廠裡產值都在增長,到2005年,年產值就突破了一個億,稅收突破了1000萬元。2013年公司銷售4億多元,2014年銷售額近5億元,上繳稅金近6000萬元,多年來,老戴帶領公司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生信奉“認真”兩字,戴三南始終把質量管理作為第一追求目標,視產品質量和安全為企業的生命。如今,已過古稀的戴三南,仍挂著公司董事長的頭銜。
“認認真真做事是錫商的靈魂,什麼時候也不能丟。”戴三南說。
2.致富不忘回報社會 熱心做大學生創業的“領路人”
戴三南常說:“農民辦企業,本意是為了脫貧致富,現在企業發展了,咱們不能忘了回報社會。”戴三南作為無錫市優秀民營企業家,盡管幾年前己退居企業經營二線,但他的思想和精神沒有退休。現在,戴三南將企業生產經營的具體事務都交給了他的兩個兒子。然而,作為董事長的他還是閑不住,仍認真地穩穩操控著企業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把更多精力投向了社會公益事業。他被朋友們尊稱為“老船長”。在他的關心和支持下,海聯公司黨支部2007年成為錫山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示范點,出版了《為了黨旗更鮮艷》黨建工作宣傳畫冊。
“青年援才”計劃的青年學生參觀戴三南海聯公司。圖片來源:無錫文明網
在街道舉辦的“青年援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作為成功的草根企業家典范,戴三南成為了大學生們創業的“領路人”。他為年輕人介紹自己創業的經歷,為他們講述自己創業的熱情、艱辛、感動和收獲,介紹企業發展理念,鼓勵年輕的大學生們用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創業。
戴三南資助的錫山中專“海聯杯”技能大賽現場。圖片來源:無錫文明網
如今,由海聯公司贊助的錫山中專“海聯杯”師生技能大賽已走了六個年頭,技能大賽不僅是對學校教學質量的一次大檢閱,也是師生職業和專業技能的一次大練兵,大賽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展示本領、切磋技藝的平台,更為高級別的比賽選拔了人才。從2009年開始,戴三南就開始為錫山中專捐款,從最初的每年捐助6萬元,到現在的每年捐助10萬元,幾年來,戴三南已經累計為錫山中專的師生們捐助資金超過60萬元。
3.苦難經歷促使傾心助學 創立基金發展慈善事業
戴三南小時候家庭貧困,上小學時,因家裡交不起幾元錢的學費,曾失學一年半,看到別人家孩子上學,他心裡十分羨慕。這段缺錢失學的痛苦經歷,使他更加熱心捐資助學。東北塘中學的老校長回憶說:“那年學校召開60周年校慶籌備會,會上未見到老戴,散會后正趕上大雨滂沱,在學校傳達室門口,看見老戴夫人帶著孫子打著雨傘等在那裡,一問才知老戴出差在外,特別囑咐她捎來一萬元錢,作為第一筆助學金,老戴回來后又捐出20萬元。”老戴的行動為鄉裡捐資助學帶了個好頭。
戴三南捐資助學,為東北塘中學贈書。圖片來源:無錫文明網
老戴熱心社會公益,積極回報桑梓,在當地口碑很好。戴三南是錫山區工商聯執委、錫山區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東北塘商會副會長、東北塘“新蕾之星”紅領巾基金會副會長。他為家鄉慈善事業一次性認捐500萬元,多年來,戴三南還為東北塘實驗小學、東北塘中學、錫山職教中心、東北塘敬老院、延安希望小學、貴州貧困地區等地捐款共計150多萬元。
戴三南十分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在東北塘實驗小學校慶100周年時,他拿出60萬元建設新校舍。同時,戴三南還倡導尊老敬老,每年他都為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拜年,還三次向家鄉的高齡老人發放慰問金,共計6萬多元。在每一次抗洪救災、抗震救災中,戴三南都慷慨解囊,積極擔負自己作為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老船長愛心基金”創立三周年座談會。圖片來源:無錫文明網
2012年,戴三南和東北塘的四位企業家一起創立了“老船長愛心基金”,通過這個基金,戴三南對家鄉的困難家庭和貧困學生開展了愛心援助,“老船長愛心基金”當年就發放善款12萬元。在基金會成立一周年時,戴三南和幾位企業家召開愛心人士和困難戶及貧困學生代表座談會,充分了解困難群眾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發揮愛心基金的慈善功能。
在錫山區錦陽村,有位名叫李華(化名)的高三學生,他父親去世,母親又生病,李華高考考入南通大學,但卻為學費發起了愁。戴三南了解到情況后,通過“老船長愛心基金”對李華進行資助,當拿到“老船長愛心基金”援助的3000元助學金時,李華激動得熱淚盈眶,他說:“感謝‘老船長’的無私幫助,我一定好好學習,畢業后努力回報社會。”在東北塘社區裡,有一位特困人員張某,他早年與妻子離異,兒子又是殘障患者,他本人還患有糖尿病,“老船長愛心基金”在了解核實情況后,通過民政部門援助了他3000元錢。張某拿到救助金后,感動地說:“‘老船長’給了我生活的信心,我一定懷著感恩的心,好好工作。”
創立三年來,“老船長愛心基金”發放善款共計34.2萬元,有256個困難戶和貧困學生得到了救助。在戴三南的號召和帶動下,“老船長愛心基金”的成員也由最初的4位發展到現在的10位,每年的愛心善款籌集規模也增加到18萬元。這種民間自發、滾動發展、精准救助的愛心慈善運作方式,受到了許多群眾和相關部門的好評。
(本網根據《中國好人榜——戴三南》、《戴三南:五十歲創業未為晚 老船長基金報鄉梓》等稿件綜合編輯,感謝無錫文明網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戴三南,一位有著大愛情懷和責任擔當的企業家。他大器晚成,在年逾五旬時,再次艱辛創業,成就了自己的致富夢想﹔他熱心公益,在古稀之年,投身慈善事業,創立了愛心基金。他也是一位用真情傳遞溫暖的“老船長”,他堅信事業的成功只是體現生命價值的一小部分,以自身所能幫助他人,才是他追求的生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