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
《荀子·大略》有雲,“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如今,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迅猛,工作中的困難、風險和挑戰不斷涌現,各級領導干部如果放鬆學習,便可能會“三日不讀,面目可憎”,不僅會產生本領不夠的危機感,更容易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因此,愛讀書、選好書、勤讀書、會讀書便是廣大黨員干部涵養文化素養、提升工作能力的不二法門。
一要愛讀書。讀書是一個人熏陶品質、涵養氣質的最好方式,對於各級領導干部來講尤其如此。大家獲取經驗的途徑基本有二,一為直接經驗,即親身經歷﹔二為間接經驗,即讀書。在日常工作中,領導干部要有意培養自身愛讀書的習慣,做到“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無論是文學、哲學、歷史、地理、法律、美術等與實際工作關聯不大的“閑書”,還是計算機、文書寫作、文字軟件操作等業務書籍,都要廣泛涉獵,要追求“好讀書,不求甚解”,做到廣泛汲取、通盤掌握,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同時,要通過邊讀邊練、知行合一的方式,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做到融會貫通。
二要選好書。機關工作者一般事務繁忙,便需要充分利用寶貴的空閑時間,選好書、精讀書。當前市面上各類書籍琳琅滿目,很多人既欣喜於參差多態的種類,又苦於萬千品種難擇其一。若選“好”書,便應遵循這樣幾個原則,一是經典原則,要揀選那些經過歷史檢驗、時間篩選、社會公認的書籍,這些書往往“含金量”“涵典量”更足,讀一本勝於十本,對此不僅要細讀、精讀、慢讀,更要反復閱讀。二是專業原則,圍繞自己的閱讀興趣點和興奮點,以自己的專業為支點,以相鄰和相近專業為半徑,搜索在本專業領域口碑好、銷量高、質量優的業務書籍。三是就近原則,機關工作者從事的工作領域有時會與自己所學專業大相徑庭,這時就需要“時移勢易”,尋找與日常工作所需技能“相近”的權威書籍,通過快速掌握實務操作所需的新理論、新知識,破除知識盲點,幫助自己迅速進入工作角色。
三要勤讀書。讀書貴在“三勤”,勤“跑”、勤“翻”、勤“記”。勤“跑”便是每當在圖書館遇到好書或得知身邊同事有好書的,便可借來一讀,這樣會用有限的時間逼自己多看多讀,正如清代袁枚所說的“書非借不能讀也”。勤“翻”就是給自己制定一份目標清晰、張弛有度的閱讀計劃表,同時,利用飯前飯后、午休、行車途中等一切時間“罅隙”,在“擠”上下功夫,以涓滴之積累,聚海河之功效。勤“記”在於多動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遇到好的詞章詞句,不妨以紙筆為媒,把佳句妙語、錦段華章一一摘錄下來,如能長期堅持,時間久了,這種看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定能厚積薄發,收絕妙之成效。
四要會讀書。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一方面要做到以書知事。要理解讀書之真諦,不斷提高做事精度和效率,對於已瀏覽過的書目要做好編號和索引,方便在工作需要時及時查找和翻閱。對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要做到常翻、常查、常回憶,在總結知識的基礎上把握工作的方法規律,升華對理論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導實踐。另一方面要做到以書育人。書雖沒有生命,但卻可以幫助讀者孕育靈氣、涵養品格。機關工作者既可以通過學習系統的社會主義理論知識來補“精神之鈣”,也可以通過閱讀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經典書籍來補“能力之缺”,更可以通讀古今中外經典歷史著作、名人軼事,鑒古察今,見賢思齊,蘊“作風之清”,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委組織部)

| 相關專題 |
| · 《中國組織人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