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好兄弟"張曉東:誠信弟弟信守承諾 15年替兄還債18萬元

2016年01月04日09:11   來源:中國文明網

原標題:誠信弟弟信守承諾 15年替兄還債18萬元

張曉東現年45歲,家住山東省榮成市港灣街道玄鎮村,在村裡經營著一個小小的加工廠——海波機電設備。張曉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村漢子,但他在村裡卻有著良好的聲譽,15年來,他想方設法幫助哥哥歸還18萬元巨債的事,被村裡人所贊嘆,而他誠信經營、樂於助人的品格,更為大家所稱道。

1.哥哥創業失敗負債出走 弟弟攬債信守承諾還錢

張曉東雖然是個小老板,但他習慣了和工人們一起干活,天天開叉車、下車間,身上沾滿了油污。年輕時,張曉東就到外地打零工,技工、瓦匠、電工、服務員,他做過的行業不少,也積累了一些技術經驗。當時,細心的他發現家鄉新建了許多魚粉廠,廠子的機器經常需要修理,張曉東便找親戚朋友借了4千塊錢開了一個機械維修部。幾年下來,靠著他的技術、誠信和勤快,工廠慢慢走上正軌,而家裡的變故也就是從那兩年開始的。

面對哥哥欠的債,張曉東決定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努力還清。圖片來源:威海文明網

上世紀90年代初,音響、投影產品開始風靡,張曉東的哥哥看中了其中的市場,開始借錢做生意。但好景不長,隨著新的電子產品沖擊,他哥哥的貨不再受歡迎,壓在手裡賣不出去,生意虧損嚴重。一家人被債擊散了:家裡要賬的人絡繹不絕,嫂子離開了哥哥﹔哥哥外出打工,杳無音訊﹔平日愛說笑的父母愁容滿面……“當初人家借錢給大哥是對他的信任,現在大哥離開家了,但是我不能丟下這份信任,更不能讓父母為此著急上火。”張曉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毅然做出一個決定:背起這所有的債務,替哥哥還錢。

可是,兒子即將上學,工廠剛有起色,處處都是要錢的時候。好在妻子很明事理,同意了張曉東的想法。夫妻倆做了最壞的打算:再苦,再累,不管多少年,要還多少錢,都要一分不差還上。從此,張曉東鄭重地向債主承諾:隻要是哥哥欠的,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替他還上!“我們講信用,放心。”這句話,是債主上門討債時,張曉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2.再苦的日子也要有信念 還清債就能過上好日子

承諾容易,踐諾難。剛開始,張曉東並不知道哥哥到底欠了多少錢,但隨著要帳的人越來越多,他發現光是有據可查的債務就有10多萬,還有一些沒有票據的口頭債不計其數。這對於創業不久還有欠款的他來說,是一筆巨款。

為了還債,張曉東總是想辦法多干活,廠裡活干完了,就出去找活,一天到晚,總不歇著。一年冬天,夜裡下大雪,一家魚粉廠打電話請他去修機器。妻子說:“這麼晚了還下這麼大的雪,又不安全,咱不去了吧?”但張曉東說:“去,人家半夜打電話來肯定是著急,而且這是以前的合作伙伴,不去影響咱的聲譽。”說完,他就騎著摩托車消失在茫茫雪夜。到了廠子以后,他渾身凍僵了,手指伸不直,沒法干活。他就在廠裡轉圈跑步,跑了一個多小時,身體終於暖和過來……第二天回到家,已是早上六點多,他顧不上休息,洗把臉、吃兩口飯又要去上班,妻子抱著他心疼地哭了:“咱不還債了,這些年你太苦了。”張曉東鼻子一酸,回想起來這些年家人的不容易。妻子盡管身體不好,也去了一家工廠打工,為了攢錢,好幾年都不買新衣服,就連孩子也不知道零食是什麼滋味。張曉東感覺欠她們太多了,自己何嘗不想放棄,但他還是拍拍妻子的肩膀說:“再堅持堅持,我們趕緊替哥把債還清,馬上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張曉東在自己開的機械維修部裡加工零件。圖片來源:威海文明網

但變故再次發生。張曉東的哥哥一走就是四五年,一度與家裡失去了聯系。2007年的一天,張曉東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陌生人打來的,說是他的哥哥摔傷了,被送到威海市區一家醫院。張曉東沒敢告訴父親,和妻子商量之后,就帶著兩萬元去了醫院。為了給哥哥治病,張曉東又花了好幾萬塊錢。

后來張曉東了解到,哥哥離家在外期間也一直想努力掙錢還債,無奈由於沒有找到好工作,他一直沒有“翻過身”。張曉東說,由於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比他大2歲的哥哥身體已大不如以前了。

3.講誠信好人得好報 熱心助人傳遞正能量

夫妻倆省吃儉用,攢一點,還一點。三千五千、一萬兩萬,就這樣還了15年,他們終於替哥哥還清了18萬元債務。

正當張曉東夫婦沉浸在喜悅中時,一個電話讓他們剛鬆下來的弦又緊繃起來。一天晚上,有人打電話說當年借給張曉東哥哥兩萬元,但借條丟了,因為家裡出了事故,看到媒體報道張曉東還錢的事情后,想問問能不能馬上還給他。張曉東和妻子一聽就懵了,明明都已還清,怎麼突然又來一筆債?滿腹疑問的張曉東衡量再三,給哥哥打了電話,哥哥很歉疚地說,雖然沒有借條,但確實是他借的。確認后,張曉東又和妻子連夜東湊西借籌足了兩萬塊錢給了對方,自己肩上也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鄉親們信任張曉東,張曉東也對鄉親伸出幫手,好人的能量就這樣互相傳遞。圖片來源:威海文明網

好人有好報。張曉東替哥哥還債事跡在當地傳為美談,他的機件加工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周圍加工廠隻要有修機器的活,首先想到的都是他,如今,他的客戶不僅有周邊鎮街的,甚至有外地的,慕名找他做加工。沒有了負擔,他終於可以踏踏實實開始自己的事業了。這兩年,他經營的機電維修部生意慢慢有了起色,逐步走入了正軌。張曉東的哥哥在威海市區從事婚慶工作,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隻要有空他就回來看望父母,希望他以后能好好過日子。”張曉東說。

張曉東在村裡也是出了名的熱心腸,除了替自己的哥哥還債,張曉東還主動幫助一些困難家庭。前不久,村裡有位居民患病,張曉東夫婦一次性捐款5000元錢。前幾年,村裡健身廣場的音響不好用,張曉東出資12000元,買了一套好音響設備放在廣場上給大叔大媽們用。至於給村裡修修自來水、給鄰居家修修電動工具這樣的事,在張曉東那裡更是家常便飯。

說起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張曉東並不覺得有多麼特別,隻淡淡地說,“咱那是講信用,沒啥。”“在我心裡,誠信值千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生意,都要講誠信。錢沒了可以再掙,但如果誠信丟了,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張曉東說,這就是他替兄還債的根本原因。

(本網根據《中國好人榜——張曉東》、《“兄弟”張曉東 砸鍋賣鐵 15年堅持替兄還債18萬元》、《威海榮成村民張曉東 15年替兄還債18萬元》等稿件綜合,感謝威海文明網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一句話,15年,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漢子用15年的辛苦,替哥哥還清了債,給自己贏得了信譽。這樣的行為有的人看,是傻,有的人看,是敬!他們替哥哥還清了債,有道不盡的兄弟親情,也有放在心底的父母孝道。建設文明家庭、誠信中國的今天,需要張曉東這樣的人來做榜樣,需要這樣的人來給“老賴”上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