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不該拿的,我一分也勿要”

耄耋老人花17年時間找到"干爹干媽"后人歸還遺產

2015年12月30日09:00   來源:新民晚報

原標題:“不該拿的,我一分也勿要”

拿著“過房爺娘”后人收到錢款和股權變更的字據,82歲周吳虎完成了17年的心事。記者 陳夢澤 攝

“儂太公太婆有一筆鈔票在我此地,想幫儂送過去……”“騙子!”沒等周吳虎說完,對方“啪”地就把電話挂了。

昨天,耄耋老人周吳虎講起他花17年時間,費盡千辛萬苦找到“過房爺娘”(上海話,指干爹干媽)的后人卻被對方當成騙子的一幕時,爽朗地笑了。

17年前代領五萬元補貼

周吳虎老人今年82歲,家住徐匯康健新村,說起“過房爺娘”的這筆遺產,話就長了。

周吳虎是徐匯區華涇鎮牌樓村人,很小的時候就沒了父親。母親拉扯他長大,日子過得艱苦。隔壁一對夫妻見他們孤兒寡母,就時常接濟母子倆。這對好心夫妻隻有一個女兒而且早已出嫁,干脆就認周吳虎做了“過房兒子”(上海話,指干兒子)。

1998年,徐匯區華涇鎮牌樓村因為市政建設“拆村”了,村民們根據農齡可以分得一筆“拆村費”和新成立的牌樓實業有限公司的股權。周吳虎陪妻子領了她的那份后,村干部叫住了他,讓他把已經去世幾十年的“過房爺娘”的那份也領了。

“過房爺娘”各有12年的農齡補貼,兩人加起來有5萬多元,這在1998年可是一筆巨款,此外還分得10股牌樓實業有限公司的股權。周吳虎問村干部:“‘過房爺娘’有后代的,為什麼給我?”“找不到儂‘過房爺娘’的后代,儂先領下來,找到了再轉交給他們。”

“先在我這裡擺擺。”周吳虎隻好代領下來。

嘗試各種方法仍無音訊

周吳虎管“過房爺娘”的女兒叫“大阿姐”,“大阿姐”家在法華鎮路,和姐夫在弄堂口開了個糧鋪,“大阿姐”的女兒比周吳虎還大兩歲。

周吳虎最后一次去“大阿姐”家,是去參加“大阿姐”的葬禮,在這之前,姐夫已經過世。此后三四十年就沒有了來往。

周吳虎記得“大阿姐”的女兒嫁到南京,有兩個孩子放在外婆家養。周吳虎去“大阿姐”家做客還碰到過兩個小孩,記得他們叫“龍龍”“雲雲”。“當時他們就四五歲的樣子。”兩個孩子管周吳虎叫“公公(舅公)”,雖然他那時隻有二十來歲。

剛開始,周吳虎覺得找到“大阿姐”的后代不難,去趟法華鎮路就行了。“我記得弄堂口有老虎灶,從老虎灶旁邊穿進去,裡面住了很多人家,‘大阿姐’就住在裡面。”周吳虎說。可是,當他跑到法華鎮路一看,頓時傻眼。哪裡還有當年的糧鋪、老虎灶?這裡早動遷了。

周吳虎沒讀過書,他隻記得姐夫姓“jin”,但是哪個“jin”,不知道。他在法華鎮路來回走了好幾遍,卻絲毫找不到當年的痕跡。見了年紀大的人,他就問“認不認老早在這裡開糧鋪的jin家?”得到的回答統統都是“不知道”。

沒辦法,周吳虎想找村干部把“過房爺娘”的那份遺產退回去。村干部說:“你找不到,我們更找不到了,還是你留著吧。”

為還錢跑了一趟又一趟

周吳虎去找法華鎮路上派出所和居委會。剛開始,對方不讓他查檔案。周吳虎先去自己居住地的街道開了証明,說明身份和查檔案的原因,再去法華鎮路找。

一趟趟跑,法華鎮路上兩個派出所,兩個居委會都被周吳虎跑熟了。接待的工作人員得知他找人的原因后都挺感動:“還沒碰到過這樣大老遠一趟趟跑來送錢的呢。”可是,派出所和居委會都幫不上忙,因為周吳虎掌握的信息太簡單了,隻知道老虎灶、糧鋪、兩個孩子的小名,沒有門牌號,沒有具體姓名,沒法找。

后來,周吳虎在兒媳婦的幫助下,查到當年老虎灶位置在法華鎮路中段,他推算“大阿姐”家的門牌號應該在300-500號之間。范圍縮小后,他就在這兩百個號之間搜索。他請做過警察的朋友幫忙找,請街道的律師幫忙找。他跟律師說“儂幫我尋尋看,尋不著我銅鈿照付”,律師則給周吳虎“普法”:“如果找不到‘過房爺娘’的后人,你也是有繼承權的。”周吳虎嘆了口氣:“伊拉有后人的,這銅鈿我不好拿。”

立下遺囑“找不到就捐掉”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周吳虎沒有停止過尋找“過房爺娘”,哪怕有一點點線索,他也要去一趟。剛開始他乘公交車去,年紀上來了,兒子怕他路上有閃失,就開車送他去。

偌大的上海,茫茫人海中要找一個失散四十年、隻知道小名的親戚談何容易。執著的老人抱著希望一次次去法華鎮路,卻一次次失望而歸。所有的線索都試過了,能想的辦法都想過了,周吳虎說,為了找到“龍龍”“雲雲”,他還向電視台、電台的熱線節目求助,結果被對方婉拒。

原先同村村民的風言風語傳到周吳虎的耳朵裡,“有人說你要‘吞’掉‘過房爺娘’的遺產呢”,這話令周吳虎心情沉重,但他選擇了沉默。“我好講啥呢,跟他們講今天去找過了,明天打算再去找?!”

他把“過房爺娘”的5萬元存了定期,存的是一年期,心想一旦找到“過房爺娘”的后人,拿出來損失小點。周吳虎不識字,但每次利息收入都要記下來,寫得清清楚楚,“到時候交接起來清爽。”

周吳虎足足找了5年,毫無結果,老人不禁失望。年紀越來越大,生怕自己有生之年找不到“龍龍”“雲雲”,於是他召集了自己的三子一女,開了家庭會議:“等我和你們媽媽不在了,把這筆鈔票和10股股權捐了,捐給困難人家,阿拉不要。”子女一致同意父親的決定。

從老同事處得關鍵線索

在周吳虎逐漸放棄尋人行動之后,去年底,老人在家整理舊物,發現了一本舊電話簿,其中一個老同事名字讓他一激靈,這個老同事的丈夫以前在“大阿姐”的糧鋪裡當過學徒的,不知道會不會有線索。

按照電話簿上的號碼打過去,巧了,這麼些年這家人的電話沒換。對方是個熱心人,馬上叫上了丈夫,令周吳虎喜出望外的是,居然認識“龍龍”的妻子。原來,解放后“大阿姐”的糧鋪並入糧食局,老同事的丈夫和“龍龍”妻子做過幾年同事,但也幾十年沒聯系了。

找了十幾年,這是最有價值的線索了,怎麼能放棄呢?周吳虎“盯”著同事丈夫,讓他通過其他人幫忙聯系。可“龍龍”妻子退休很多年了,到哪裡找呢?同事丈夫說自己有單位人事科科長的電話,要不打電話試試,也許他有退休人員的聯系方式。

問到了“龍龍”妻子的單位和名字,這下順利多了。周吳虎打電話給人事科長,對方很快就把“龍龍”妻子的聯系方式給了周吳虎。

十幾年總算睡了踏實覺

找了十幾年,拿到“龍龍”家電話的那一刻,周吳虎說不出有多激動。他撥通了電話后,出現了開頭那一幕。第二次再打過去,對方還是“啪”地把電話挂了。周吳虎說,不記得打了幾回,終於對方聽他說話了。

周吳虎問“龍龍”,還記得法華鎮路外公外婆家嗎,還記得牌樓村太太(曾外祖母)家嗎。剛開始以為碰到騙子的“龍龍”終於相信電話裡的長者是自己的“公公”(舅公)。原來“大阿姐”丈夫姓“靳”不姓“金”。周吳虎不識字,隻記得讀音,苦尋了這麼多年。

今年年初,“龍龍”夫妻倆上門來了,幾十年沒見面,大家都老了。周吳虎將17年來保存的存款、利息和分紅一共6萬多元交給了“龍龍”。隨后,周吳虎又和“龍龍”一起到牌樓實業有限公司辦了10股股權變更手續。據說,現在1股就價值5萬元,還每年都有分紅。周吳虎說,今年這10股的分紅是6000元。

周吳虎老伴說,這件事辦妥后,老頭子就跟卸下了一副重擔一樣,睡覺都睡踏實了。

記者手記

家裡沒一個人想過“吞”錢

周吳虎住老工房的五樓,沒電梯。家裡還是幾十年前的老裝修、老家具。天很冷,家裡沒開空調,老兩口衣著朴素,周吳虎用的還是老式手機。

周吳虎和老伴一個月退休金加起來近6000元。他說,兩個老人用用夠了。

周吳虎有三子一女,都是工薪階層。對於老父親17年孜孜不倦尋找“過房爺娘”后人的舉措,兒孫輩都很支持。周吳虎說,兒子開著車陪他去找,兒媳婦給他出主意,家裡沒一個人有把這筆錢“吞”了的心思。

說起來有趣,牌樓村“拆村”,周吳虎自己一分錢也沒分到,因為他是“工人”身份。周吳虎說:“該我拿的,我拿下﹔不該我拿的,一分也勿要。”老人說這話時,用力地擺了擺手,“我1959年入黨,老黨員了,覺悟還是有的!”

周吳虎82歲了,還被居民推選為業委會副主任,“我講年紀大了,不做了。可是我得票還是最多。”老人很自豪。(記者 魯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