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黨的文藝戰士的好樣子”——閻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側記

周瑋

2015年12月25日08:0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黨的文藝戰士的好樣子”--閻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側記

三十多歲時,他寫出了家喻戶曉的《紅梅贊》《繡紅旗》,五六十歲時,他創作了膾炙人口的《長城長》《敢問路在何方》,七八十歲時,他奉獻出廣為傳頌的《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霧裡看花》﹔他寫的軍旅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軍營男子漢》《當兵前的那個晚上》等,唱響軍營內外……今年已85歲的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始終堅定愛黨報國的理想信念,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弘揚時代主旋律作為崇高使命,把真誠為民為兵服務作為價值追求,從藝65年來先后創作1000多件文藝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感染和激勵了幾代中國人,被譽為“紅心向黨、追夢筑夢、德藝雙馨”的時代楷模。

24日下午,閻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戰友、家人、后學晚輩紛紛講述了他們眼裡、心中的閻老。

“黨的文藝戰士的好樣子”

和很多人一樣,軍旅作家王樹增認識閻老也是從聽他的歌開始的:“閻老的作品幾乎伴隨著我們的出生和成長,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縱觀閻老的作品,立意高、氣象大,寫的都是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但內容不空、口氣不板。”

去年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后很長時間,閻肅還沉浸在興奮激動之中,他跟王樹增說:我們一直渴盼著中央發出有力的聲音,重現文藝的朗朗晴空,現在,文藝的又一個春天到了。閻老在耄耋之年又投入了新的藝術創造。他擔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的首席策劃和首席顧問。每次開策劃會他都是第一個來,每次排練節目他總是最后一個走,13次節目審查他次次都是提前到場。每天就睡三四個小時,為了一個創意、一句台詞精雕細琢、殫精竭慮。“我們都感到,他是在用生命創造藝術的鴻篇巨制,更是在為時代、為夢想高歌,抒發心中的大夢大愛。”王樹增說。

閆肅是一位藝術家,但他首先是一名老兵。閆肅常說,我這一生最愛穿的是軍裝,最愛寫的是軍歌。他創作的文藝作品,有三分之二是寫部隊、唱部隊的。

報告會上,大家深情回憶:年過古稀后,閆肅腿腳不好,膝蓋打彎都困難,但仍堅持走邊防、到一線。他說,“隻要帶上一個坐便器,我就可以下部隊了,艱苦的地方我都可以去。”隻要走進連隊、走到官兵中間,閻老一下子就成了“80后”,他像一團火一樣燃起激越的生命音符,他經常說,“我藝術的根和魂,隻有深深扎進軍營這片沃土,扎進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才能寫出真情、唱出大愛。”

一段時間,網上泛起戲說歷史、惡搞英雄、解構崇高之風,閻肅和40名著名藝術家公開站出來表明態度,聯名倡導傳承紅色經典、大唱時代主旋律、抵制網絡歌曲惡俗之風。

“主旋律如果唱不響,雜音噪音就會有市場!”閻肅以一個藝術家的文化擔當和高潔風骨,站在時代潮頭,為中國夢強軍夢大聲疾呼、放聲歌唱。社會上有人為此攻擊他,他滿不在乎,理直氣壯地說,我閻老肅這麼大歲數了,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誰跟黨過不去,我就跟誰過不去!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大唱中國夢、大唱強軍歌。

閻老一輩子獲過許多榮譽,包括國家和軍隊的百余項大獎,還被授予“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和“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但他說,“我這一輩子最看重、最珍視的是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這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閻老,他以文藝戰士的忠誠品格和奉獻情懷,挺起精神風骨、勇立時代潮頭、攀登藝術高峰,立起了黨的文藝工作者和軍隊文藝戰士的好樣子。”空政文工團團長張天宇說。

“爸爸的一顆平常心”

閻老在家是什麼樣兒?閻肅的兒子閻宇說:“他在家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大爺,一個讓人開心的爹。”

這些年總有記者朋友問閻宇,讓他講出點閻老的“了不起”。“如果非要說最平凡不過的老閻同志有什麼不平凡的,我覺得就是他比別人更勤奮。”閻宇說,“上世紀50年代,爸爸就調入了空政文工團,他自稱那時候是一專八能,能唱會跳、拉大幕、兼管催場,還得給台口的燈添油,他自己說得挺熱鬧,但咱一分析那不就是個打雜的麼!他就這樣,但凡交給他的活,哪怕再不起眼,他也非常努力地去干、干得有聲有色。”

閻宇回憶:那年,老爺子寫《西游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開始從“你挑著擔、我牽著馬”一口氣寫到“踏平坎坷成大道……”卡住了,在屋裡來來回回走。我說,“老爸,你在地毯上都走出一條道了!”老爸一下想起了魯迅《故鄉》中一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了!“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就出來了。后來他說,“沒讀過魯迅的書,這個是寫不出來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兒子眼中,閻老永遠有一顆童心--經常自稱是“80”后,下個棋要爭個你高我低,看個槍戰片也會大呼小叫﹔學習創作之余喜歡在電腦上翻扑克牌換換腦子,他還對文工團食堂的包子和小碗蒸肉情有獨鐘。

9月14日,閻老住進醫院,9月29日突然病情加重、重度昏迷,經過全力搶救,目前各項身體指征趨於平穩。閻宇錄了一個父親平時最愛聽的歌帶,有《紅梅贊》《敢問路在何方》《我愛祖國的藍天》等。“我總相信這些熟悉的旋律一定會喚醒爸爸。是啊,他心裡還惦記著好多事兒呢,2016年春晚的主題是怎麼定的?文工團新排的大戲進展怎麼樣了……”

“遠山近水沐春風”

“三十年的春晚,三十年的青歌賽,他出了三十年的金點子,點亮了無數瞬間。”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朱迅說。

閻肅特別偏愛原生態唱法,他說這是從地裡長出來的聲音,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民風、民情、民心,是歷史真正的記錄者和見証者。在閻肅和很多人的力推下,青歌賽終於設立了原生態唱法的專項評比。“我現在還記得,當新疆的刀郎木卡姆、湖北的撒葉兒嗬、貴州的侗族大歌,雲南的坡芽歌書在青歌賽唱響的時候,閻老高興跟孩子似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朱迅說,他盛贊那些常年走在田間地頭,俯下身去收集各民族最美聲音的人才是真正的音樂家。

20天前,歌劇《江姐》劇組剛結束赴四川的巡演,完成了復排首演后第150場演出。空政文工團演員、“江姐”的第五代演員王莉說,知道閻老病重昏迷,全劇組每場演出都格外投入,大家從心裡唱好每一句歌詞、每一個音符,想喚醒敬重愛戴的閻老,每個人都憋著一股勁:要對得起他老人家用半生心血打造的紅色經典。

去年,《江姐》劇組下部隊巡演,閻老已是84歲高齡,仍堅持一起深入一線慰問官兵。為方便下部隊演出,劇組錄了伴奏帶,閻老絲毫不馬虎,臨行前,聽了一遍又一遍,他總是說:“好戲不厭千遍改。創作一個作品,就要窮盡自己,即便成不了精品,也不要留下遺憾。”

“我在閻老引導下演江姐、學江姐,入了黨,光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更努力像閻老那樣用靈魂塑造藝術。”王莉說,閻老常對我們年輕人說:“不要看你演了多少,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不要看你留下了多少,而要看別人記住了多少。”

王莉清唱起《紅梅贊》,盼望著恩師聽見這熟悉的旋律能快快醒來:“紅岩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周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特寫·側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