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楠 戴安妮
2015年12月19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
近日,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雜志評選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今年上榜的年度熱詞依次為:獲得感、互聯網+、顏值、寶寶、創客、腦洞大開、任性、剁手黨、網紅、主要看氣質。
自2008年起,《咬文嚼字》每年年底都會公布由雜志讀者推薦、經語言文字專家討論評議后共同選定的年度十大流行語。雖然隻有10個詞語,卻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記錄著時代印記。
● 濃縮社會熱點
《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流行語不斷更新換代,但流行語反映社會熱點事件的內涵則未曾改變。與2008年的“和”體現該年北京奧運會這一盛會、2010年的“圍脖”體現中國微博元年一樣,剛剛出爐的十大流行語中,位居榜首的詞語“獲得感”就與國家發展方針、政策密切相關。
“獲得感”一詞由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2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提出,他指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感”一詞由此迅速流行,多用以指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互聯網+”一詞源於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在報告中說,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一詞迅速流行。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該詞進一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隨著經濟發展新格局的形成,“互聯網+”以其體現出的新思維方式、新發展模式以及新經濟形態,被社會各界廣泛使用。
“創客”一詞則在全民創業潮背景下應運而生,雖然譯自英文單詞“Maker”,但已深深根植於中國的語言土壤中,融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潮流。
● 彰顯網絡特色
每年選出的流行語,網絡特色十分明顯。但今年是網絡流行語所佔比例最高的一年,至少有7個是網絡語詞。
黃安靖認為,流行語互聯網化是一個好現象,它表明借助網絡,社會已進入“全民造句”時代,民間的語言智慧得以通過網絡平台表達,這極大豐富了漢語語言寶庫。
比如“腦洞大開”,由“腦補”衍生而來。“腦補”源自動漫,后來詞義擴大,“腦洞大開”被引申為想象天馬行空,聯想極其豐富、奇特,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今年2月,網絡劇《腦洞大開》播出,該詞更是頻頻見諸媒體。
再如“網紅”,即“網絡紅人”。《咬文嚼字》指出該詞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它在今年的熱度飆升,與媒體紛紛爆出明星大腕與“網紅”女友的戀情有關。
“寶寶”則語出網絡潮語“嚇死寶寶了”。“嚇死寶寶了”就是“嚇死我了”,女生受到驚嚇時常用此語來“賣萌”。
“剁手黨”指沉溺於網絡購物的人群,以女性居多。金庸《射雕英雄傳》中的九指神丐洪七公,有一次因貪吃誤了大事,一發狠剁掉了自己的手指頭,但一遇美食仍然把持不住。“剁手”或源於此。
● 助推漢語出國
憑借口語化、生動形象的特質,很多流行語早已走出國門,在華僑華人圈中廣為傳播。
打開“北美吐槽君”的微博,你會發現大量的流行語,如“有哪些影劇你是純粹為了主角的顏值忍著看完的?”走在紐約的法拉盛,不時能聽到有人說到“剁手黨”、“嚇死本寶寶”等流行語。
在美國某華文媒體工作了3年的黃女士說,在美國的年輕新移民對這些流行語並不陌生,雖然普及程度略遜於中國大陸,但也頗成氣候。
“漢語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流行語的海外傳播有利於中國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家話語權。”清華大學政治學博士后吳江對本報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